<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道光年间(1821年一一1850年),有一个姓杨的满族人,在北京前门大栅栏东口路南开了个名叫聚兴斋的鼻烟铺。店铺不大,但生意很好。鼻烟在当时是高档消费品,好的鼻烟价同黄金,所以称量鼻烟不是一般的普通称具所能做的,置办让顾客认可,自己放心的称量工具很重要,聚兴斋也不例外,戥子称责无旁贷要承担这样的任务。上面的戥子称铜权作为历史文物,虽然经过一百五十多年岁月的侵蚀,蚀迹斑斑,但清楚地记载了聚兴斋1873年(癸酉年)监制了一把或数把戥子称,戥子称是由当时的制称名家王克臣制作,由聚兴斋刘肇岐记使用。戥子称无疑见证了自1873年之后聚兴斋的起落兴哀。</p><p class="ql-block">聚兴斋地处大栅栏闹市,加之自制的鼻烟香味浓烈且独特,所以买卖很不错,得到了一大批顾客的追棒,形成了自己的消费群体,生意也越做越大。大约在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杨掌柜岁数大了,精力不济,就把买卖交给了儿子杨远峰来操办。杨远峰继承了父亲做生意的天赋,成年后就跟在父亲身边学做生意,在聚兴斋当学徒当了五六年,耳濡目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意经。他接手聚兴斋鼻烟铺以后,影响力不断扩大,辐射地域日见延伸,销售额蒸蒸日上。可惜,天不遂人愿,经过十几年日见兴隆的聚兴斋,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焚烧洋货的时候,一把大火把北京的大栅栏烧了个一干二净,聚兴斋鼻烟铺也片瓦无存。大火之后,杨远峰不愿让父亲辛辛苦苦打拼来的家业在自己手中败落,又在聚兴斋鼻烟铺的原址投资盖起了新房,把生意恢复了起来。但他考虑,聚兴斋既然被大火烧光,就让它浴火重生,一切从头开始,索性连字号也换成新的。于是聚兴斋鼻烟铺变成了天蕙斋鼻烟铺。</p><p class="ql-block">天蕙斋鼻烟铺在杨远峰的操办下,比过去更加注意鼻烟的品质。杨远峰的师兄郝润田专门负责鼻烟的熏制,他特别讲究“好料、细制”。天蕙斋所用的烟叶都来自山东兖州滋阳县(现济宁市衮州区)。滋阳生产的烟叶叶细、味浓、柔和,最适于熏制鼻烟。天蕙斋在每年烟叶收获季节,都派专人去滋阳现场采购。烟叶运来后,经过挑选,把颜色好、味浓、油性大的叶子制成细面,做成坯子,而后把坯子运到福建去熏头遍。为什么要去福建熏头遍呢?因为那里的茉莉花,味正、味浓、香气持久,尤其是单片茉莉花味道更香。人称福建的茉莉花为建花,用建花熏的鼻烟,底味挂鼻子。给天蕙斋熏烟的是福建长乐县的陈通记和陈宜记弟兄的两家铺子。在他们那里要熏一个夏天,算是头遍。头遍还是半成品,叫建烟。建烟运回后,还要用北京右安门外黄土岗一带专养的白花——茉莉花熏制。天蕙斋在每年四五月间,把从福建运回的坯子摊开晒干后,把花掺在坯子里,约熏七八个小时,再换鲜花。好烟要熏五六遍。据说,天蕙斋的上好鼻烟花香味大,柔和,刺激性小,抹在鼻子上,先闻到的是花香,后来闻到的才是烟的香味。总之,用花熏的遍数越多越好。</p><p class="ql-block">天蕙斋根据品质把所制鼻烟分成十级。抗战前夕,其等级和售价为:一级叫高万馨露,每两(当时十六两为一斤)售价2.56元;二级叫万馨露,每两1.28元;三级叫万鲜露,每两0.64元;四级叫万蕊露,每两0.48元;五级叫高万花露,每两0.32元;六级叫万花露,每两0.24元;七级叫御制露。每两0.192元;八级叫茉莉露,每两0.16元;九级叫双花熏烟,每两0.128元;十级就是坯子了,每两0.08元。</p><p class="ql-block">天蕙斋鼻烟铺的顾客群体广泛,既有达官贵人也有中低阶层,包括汉、满、蒙、藏各族人群,其中有官僚、商人、京剧界人士和一般劳动群众。值得一提的是京剧界人士,绝大部分京剧男演员都是天蕙斋的老顾客,天蕙斋被他们称之谓“香妙心清”之地,像当时的名角谭鑫培、杨月楼、俞振庭、杨小楼、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谭小培、谭富英、王瑶卿、金少山、侯喜瑞、李多奎、李洪春、丁永利、李万春等,都经常光顾天蕙斋鼻烟铺。李洪春、丁永利等,更是常客。据说李洪春幼年跟谭派文武老生刘春喜学艺时,就经常去天蕙斋给老师买鼻烟,他出师后,只要没有演出,就多半呆在鼻烟铺,他和丁永利经常在这里指点学生。天蕙斋鼻烟铺成了京剧界的集汇之处。某某演员,如果在别处找不到,到天蕙斋来找,准能找到;若找不到,天蕙斋的人也能告诉你他的下落。</p><p class="ql-block">天蕙斋的鼻烟不仅行销北京城,还远销内蒙、西安、东北、河南、上海等地,特别是冀东各县销量较大。在北京为了方便北城的顾客,天蕙斋曾特约西四牌楼的西文美斋和东四牌楼的东文美斋两个糕点铺为代销店。</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之前,杨远峰的儿子杨庆寿接手经营天蕙斋鼻烟铺。这前后,北京先后出现过另外几家鼻烟铺,如打磨厂的德和(专作内蒙的买卖)、太平街的合丰、崇外巾帽胡同的公利和、公义和等等。他们都是作一些零星买卖,无法同天蕙斋相比。</p><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由于战乱,交通中断,天蕙斋鼻烟铺同福建陈记两家失去了联系,无法再在福建熏头遍,鼻烟的成色大大下降。这时,买卖虽能维持,但已经远不能和过去相比。</p><p class="ql-block">1945年抗战胜利后,尤其是解放以后,闻鼻烟者日渐减少,天蕙斋的买卖更加萧条。1956年公私合营后,亦未见起色,终于在1960年并入大栅栏聚庆斋糕点铺,1970年撤点停业。</p><p class="ql-block">犹如万物,有生有长也有生命终结的一天,聚兴斋的前世今生至此成为历史烟云。</p><p class="ql-block">但令人欣喜的是2024年12月12日,拥有百余年历史的老店 天蕙斋在 西城区西砖胡同26号南重新开业了。店内设有 “鼻烟文化”“天蕙斋传承”“鼻烟壶历史”三大展区,“天蕙斋鼻烟文化博物馆”的牌匾上书“体验国家级非遗技术 感受传统文化之美”。鼻烟作为过往的历史烟云已经消散,但作为历史的记忆与天蕙斋的技艺遗产与文化我们不能丢弃。</p><p class="ql-block">(部分内容引自网络,致敬原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士其2025年4月于合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