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票证一一粮票

怀想仁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太原别称龙城,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太原市凭票证供应商品,是1953年从粮食凭证供应开始,到1992年年底商品全部敞开销售票证消失时止,历时40年。商品票证是因商品匮乏、供需矛盾突出而产生,是短缺经济的一个标志性社会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走过的曲折道路,反映了国家为稳定市场、安排人民生活所做的巨大努力,也折射出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征途中曾经历过的艰难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太原是国家确定的重点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常住人口由1949年的21万人增加到1953年的45.75万人,增加了1.18倍。就业人数的急剧增多,居民购买力和生活水平较解放初期显著提高,而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1949年,太原市全年粮食销售量为4614万公斤,到1953年全年销售量达11996万公斤。1953年上半年,粮食供应紧张的局势已现端倪。为了保证粮食市场正常供应,11月,太原市人民政府颁布《太原市粮食计划供应实施方案》,细粮(面粉)先前一步凭证供应从11月15日起正式实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1953年至1992年40年间,太原市流通使用的粮食票证共有五大类。限于版面,仅将部分全国粮票、军用粮票、山西省粮票、太原市粮票、饲料票样票摘录于后,以飨读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全国粮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全国通用粮票。是城乡居民外出至其他省市自治区时,购买粮食或副食品的凭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火车、轮船、飞机专用粮票。为便利旅客乘坐火车、轮船、飞机旅途中购买熟食、糕点,1962年国家粮食部印制了“火车、轮船、飞机专用粮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军用粮票。部队的粮食供应实行有计划有步骤地统一调度,实行凭军用粮定额支票或军用供给粮票供应粮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山西省粮票。是城乡居民在省辖区域购买粮食或粮食制成品的凭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太原市粮票。早期曾使用《粮食供应证》《面粉供应证》《太原市地方粮票》《太原市兑粮证》《太原市粗粮票》《太原市细粮票》等。1972年印发“太原市粮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饲料票。城市对牲畜饲料用粮也实行计划供应。太原市从1954年开始凭证供应饲料。1972年改为按下达的饲料指标审批供应。</span></p> <p class="ql-block">注:本篇参考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发行的《太原商品票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