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多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秀江南第一乡”。</p><p class="ql-block">爱上门票以来,也集了几张棠樾牌坊群的票,对牌坊群有了初步了解,真正到了这里,我所见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座高大精美的牌坊,更是对博大精深、源源流长的中国文化的感悟和洗礼。</p> <p class="ql-block">进入棠樾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鲍氏祠堂和村东大道上弧形排开的七座牌坊,座座石质坚实,高大挺拔,石块之间巧妙结合,数百年不倒,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现存的七座牌坊,依次为鲍灿孝行坊、慈孝里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乐善好施坊、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每一座牌坊后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提醒着一代一代的徽州人不要忘记先辈的荣耀,更督促和激励着徽州人继承先人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忠、孝、节、义俱有,是古徽州人伦理道德、宗法思想的表现。而棠樾牌坊群作为历史的见证,不仅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艺术,更是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艺术和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敦本堂,鲍氏家族的祠堂,俗称“男祠”,为明嘉靖年间兵部左侍郎鲍象贤所建,徽派风格,三进五开间,以银杏为柱,樟木作梁,融合了砖雕、木雕、石雕等传统技艺。祠内保存有乾隆题联“慈孝天下无敌双里,锦绣江第一乡”及《嘉庆上谕三道碑》等文物。整座建筑气势恢宏,显示着棠樾鲍氏家族的煊赫,为清代徽州祠堂建筑艺术的典范。最典型的是其“肥梁瘦柱内天井”的徽派建筑特征。</p> <p class="ql-block">祠堂前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世孝祠,坐落于鲍氏支祠的右侧,于清嘉庆六年(1801)修建,其独特之处在于专为供奉自宋元以来鲍氏家族中以孝行闻名的族人而设,是国内罕见的以孝为主题的祠堂,体现了鲍氏“以孝治家”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独一无二的清懿堂,俗称女祠,坐南朝北,五开间,三进,马头墙。整个祠堂结构严谨,造型流畅,内秀而外朴,端庄而不刻板,雕镌典雅而不华丽,尤以门庭外之八字墙,满饰砖雕,玲珑踢透,华彩纷呈,被誉为徽州砖雕之最。堂以“清懿”为名,取的是“清白贞烈,德行美好”之意,是一曲妇女的頌歌。</p> <p class="ql-block">女祠内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从祠堂出来,又参观了几处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这家存放不少古董,当然你若喜欢,也是可以拿走的,不过人民币是要留下的。</p> <p class="ql-block">存爱堂,始建于明成化前,现宅为清初重建,是一座五世同堂的宅子,为孝子鲍灿之父古屋。清嘉庆年间,鲍集成妻节孝持家获得嘉庆帝賜予的“五世同堂”匾额。整座宅子三开间四进,现前三进保存完整。</p> <p class="ql-block">这家也有许多古董,不让拍的。</p> <p class="ql-block">前街明宅(七批国保单位),是一座木雕精美的三层明宅,只不过该宅是从桂林镇桂林村迁建而来,二柱三楼式的明代门罩则迁建于洪坑村。</p> <p class="ql-block">到此一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