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游罢天柱山,回到停车处,已是十八日下午五点多。驱车一小时五十分,终于到了安庆市迎江区预订的酒店。此时,大家已饥肠辘辘,前胸贴后背,在酒店匆匆洗把脸后,急忙赶往餐馆就餐。</p> <p class="ql-block"> 想不到的是餐馆人气爆棚,桌无虚座,生意极其红火。尽管我们早已预订,也等候了半小时多,才终于进了包间。</p> <p class="ql-block">(喜欢此招牌,故摄)</p> <p class="ql-block"> 菜肴美味可口,点的菜品又十分丰盛,大家大快朵颐,酒友们更是开怀畅饮,离席时一算帐,价格实惠得令我们疑云顿生,但瞬间对安庆产生了满格的好感。早听说安庆虽是个人口大市,但水运便利,物产丰富,物价却不高,特别适宜于普通百姓居住和生活。今日亲历,确信网上所言不虚。</p> <p class="ql-block">(街头1)</p> <p class="ql-block">(街头2)</p> <p class="ql-block">(街头3)</p> <p class="ql-block"> 和安庆菜品的质量可以媲美的,在我看来,应当是步行街美丽的夜色了。彩灯招摇,霓光闪烁,古色古香的店铺和街道,在夜色中更添魅力。热闹处人流涌动,安静处虫鸣风停,吆朋呼伴的,牵手耳语的,长裙曳地的,短装露脐的……世态人情,不一而足。一条夜色街,一幅世俗图。</p> <p class="ql-block">(街头4)</p> <p class="ql-block">(街头5)</p> <p class="ql-block">(街头6)</p> <p class="ql-block"> 十九日睡到自然醒。上午第一站打卡安庆谯楼。</p> <p class="ql-block"> 谯楼规模不大,然而名气却不小,因为它是安徽建省(1760年)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安庆古城的灵魂”,是安庆曾作为安徽省省会的历史见证。谯楼上的“白日青天”四字,为同治六年(1867年),由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所题,意为为官清廉。民国时期,谯楼曾是安徽省省长许世英的办公地点。</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谯楼,前往位于长江边上离谯楼不远的迎江寺。</p> <p class="ql-block"> “迎江寺”因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被誉为“中江第一刹”,是游客在安庆必访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 “迎江寺”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开宝七年,即公元974年。明朝万历年间,命名为“护国永昌禅寺”。到了清顺治七年,该寺更名为“敕建迎江禅寺”。</p><p class="ql-block"> “迎江寺”在大门两侧各设有一尊重约3吨的铁锚。民间有一种说法为:安庆的地形宛如一艘巨轮,寺中的振风塔则宛如这巨轮上的桅杆。为了确保安庆城不会随江而逝,必须要设置铁锚来镇固。</p> <p class="ql-block"> 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和“过了安庆不说塔”之美誉的振风塔位于迎江寺中。</p><p class="ql-block"> 振风塔除了是船中桅杆一说之外,另有一说是振风塔为振兴安庆文风而建。</p><p class="ql-block"> 明以前,安庆没有出过状元,文风凋敝。星相学家认为安庆一带江水滔滔,文采难以在此扎根,须建塔镇之,才不能让文采东流。此塔建后,境内果然文风昌盛,才人辈出。明清两代,不仅出了大思想家方以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状元赵文楷和书法大家邓石如等。桐城籍文人甚至开创出了一个散文流派——桐城派。不论 此说是否荒诞,姑且信之。</p> <p class="ql-block"> 更为神奇的传说是每年中秋之夜,月轮高悬时,江中塔影旁会突然幻出无数塔影。这是因为长江两岸旁的塔在这一夜都集会安庆,向振风塔作一年一度的“朝觐”,因为振风塔据说是“ 长江塔王”。</p> <p class="ql-block"> 看完迎江寺和振风塔,驱车奔赴下一站——祁门。</p> <p class="ql-block"> 祁门,地处黄山西麓,与江西毗邻,是安徽的南大门,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我们去祁门,一为奔着早已闻名遐迩的祁门红茶而去,二是因为同行的杨兄,是一个古宅古祠古村的资深爱好者,对祁门的一个古祠他慕名已久,必亲临之,不探一下虚突不足以慰其平生所愿。</p> <p class="ql-block"> 这个古祠位于祁门县渚口乡渚口村内,是一座三进七开间的大祠堂。祠堂正中额枋上有题曰:贞一堂。大堂内有柱108根,取“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意,被誉为“徽州民国第一祠”。祠前广场两侧有18对巨大的旗杆石,按旧规,只有考取举人以上功名的人,才可以在宗祠前树一对旗杆。有几对旗杆石,意味着举人以上功名的人就有几人。</p> <p class="ql-block"> 渚口村是一个典型的徽州村落,村中有倪、吴、胡等姓,贞一堂为倪姓宗祠。虽然前来参观的游客寥寥无几,但我们还是碰上了几个从成都远道而来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 渚口村西侧有一株巨大的古樟树,被称为神树。相传甲申年,当地洪水泛滥,村中房屋被毁,人为鱼鳖。一些村民因攀上此树而躲过了洪水之灾。洪水退后,它因庇护村民有功而被幸存下来的村民作为神而膜拜,并配以香火敬奉。</p> <p class="ql-block"> 从贞一堂出来,已是中午一点余,到离村三里余的镇上,在一家饭馆慢慢品尝了正宗的徽州乡野菜后,前往西递古村。</p> <p class="ql-block"> 西递古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年~1054年),旧称西川。因有三条溪流由东自西穿村而过,以水而取名西川;又因村之西三里处有古代驿站,旧称“铺递所”,西递之名由此得来。</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座牌楼,就进入了西递古村。据说,古村原有十三座牌楼,现仅存一座,名为胡文光牌楼。</p> <p class="ql-block"> 进入村中,除了三条主街之外,其他主要是南北向的小巷。这里相较于宏村,商业化较淡一些,也显得古朴一些。加上现在是出游的淡季,村子里不能说人头攒动,尚称得上宁静。</p> <p class="ql-block"> 在古村的街巷中慢行,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飞檐斗拱,加上天空飘着细雨,你的整个身心,也似乎完全融入到了一幅典型的淡雅的水墨画之中。</p> <p class="ql-block"> 窗门前、阳台上、院落里、隔墙上,不时有照眼之花,在青和灰主宰的色调中,增添了几分明艳和亮丽。花雨伞和各种颜色不一的衣裙,在街上或小巷里移动,都成了流动的雨中花,为通常因色调呆板而缺少生气的古村注入了灵动和秀色。</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古宅,如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那些木雕、石雕、砖雕,端详那些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细腻逼真的花草和各种事物多变的情态,你或许会听到呐喊,闻到芬芳,感受到那些雕刻的能工巧匠们身上曾汩汩流淌的一腔热血,隔着时空,那些早已远去的世界和生活场景,可能会在你的眼前渐渐复活。</p> <p class="ql-block"> 只可惜,很多人眼中的小溪流水,已经永远带走了时空深处藏着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十九日晚宿于黄山脚下汤口镇寨西村。</p><p class="ql-block"> 二十日早六点半,出发游黄山。在选择南索道还是北索道上黄山的问题上,因听从了酒店及导游的误导,结果使我们付出了光为坐索道就排了三个多小时队的代价,这是我们这次旅途中唯一感到挫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游伴中好多人以前来过黄山,因是一日游,时间有限,又不想游得太累,只能浮光掠影。大多人选择了游西海大峡谷。金君夫妇以前也游过黄山,他们决定从丹霞站经排云亭至飞来石而光明顶。两路人马商定在光明顶会合后,各按自己的游览路线行动。</p> <p class="ql-block"> 西海大峡谷是看云海的胜地之一,又被称为白云谷、梦幻景区,通往谷底的步道紧贴着绝壁而建造,陡峭曲折,神秘和奇险是此峡谷风景的突出特点。</p> <p class="ql-block"> 峡谷内奇石嶙峋、山洞幽邃,从排云亭一路往下走,景色虽越来越迷人,但道路却越来越陡,近九十度就有好几处,走到谷底,约需2小时。</p> <p class="ql-block"> 路转景移,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在眼前变幻。西海大峡谷的山体与前山的雄伟厚重似乎不同,更多的是刀劈斧斫般的巨型石片垒积而起,形成了破碎状的峰林。这些峰林似乎摇摇欲坠,就要碎裂,就要崩塌,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p> <p class="ql-block"> 游客们不得不敛住神,铆足劲,小心翼翼地移动脚步。绝壁上往下行,一步三颤,处处有危。上忧碎石崩顶,下惧身坠深崖。行时不看景,看景就驻足。偶然回望已走过的石级,恰似挂在崖壁上的鸟道,刚才不识道路险,只因置身在其中。山腰处,一位恐高的游客,身紧贴于石壁,冷汗淋漓,呼吸急促,不敢前也不敢后,恐惧之状令我们在旁边的人都感骇异。</p> <p class="ql-block"> 真正看景的人都懂得,险往往有奇。峡谷内确实景色奇秀。奇石嶙峋,形态各异。奇松或挺或遒,或处石罅中或处危崖壁,如大自然奏响的一支妙曲,有高音有低音,或奔或颤,各自演绎着生命状态的丰富和精彩。一路上,山形石态也有和北线一样的“仙人晒靴”,“猴子观海”之景(只是相比于北线之景,属于迷你版),引人无限遐想。</p> <p class="ql-block"> 两路人马在光明顶会合后,再赴玉屏峰,拜访迎客松。</p> <p class="ql-block"> 据说,黄山有雾日,可达259天,云雾缭绕之中,群峰、巧石和奇松若隐若现,形成了一幅幅动态的美景。如果能去始信峰看雾,那是最令人陶醉的美事。只可惜是一日游,始信峰不在我们的游程中。</p> <p class="ql-block"> 不知何因,天都峰和莲花峰对游客关闭不开放。八五年那一年,我曾用脚丈量过这些山峰,所以也并不感太遗憾,只是深感今非昔比,以前不借助任何拐棍,徒手登遍始信天都莲花玉屏诸峰,并不感太累,而今刚爬上通往玉屏峰的百级云梯,就已经是大汗里出小汗,上气不接下气了。岁月不饶人,英雄也有迟暮年啊,哀哉,悲乎!</p> <p class="ql-block"> 说到黄山美景,黄山松就是黄山的四奇之一。它们在岩缝中生长,却展现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松树与石头彼此映衬,彼此成就为黄山之奇。站在玉屏楼旁的迎客松前,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了八五年,那时,在迎客松前留一个影都是奢侈。照相机在那个时代是稀罕物,彩色照片更是不敢想的奇珍。叫拍照点的师傅来拍,价格贵而感肉痛。万幸的是同行的张兄,家境殷实,带了照相机和彩色胶圈,在迎客松前为我们同去的六人拍下了留影照(大家不舍得也不好意思拍个人照),黄山行的照片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张彩色照。</p> <p class="ql-block"> 往事已经远去,就像这送客松目送的旅人之背影。但黄山之秀绝的风景,几十年来一直在我的心中澎湃不息。</p> <p class="ql-block"> 从黄山而回,已过六点。看看天光尚早,于是我们驱车赶往徽州。夜宿歙县徽城镇。</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一日早八点,我们一行人驱车到了徽州古城。这个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义之邦”的古城,是“徽学”的发祥地,在古时称为新安郡。它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四大古城。 </p> <p class="ql-block"> 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郡、州、府治的所在地,因县治与府治在一座城内,便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 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四个门,主要景点有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p> <p class="ql-block"> 古城内文物众多,以许国石坊为界限,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徽州府衙、陶行知纪念馆、斗山街、徽园等景点在北区。谯楼、太白楼、新安碑园、渔梁坝等景点分布在南区。</p> <p class="ql-block"> 后人熟知的徽州,在历史上又名歙县(州)、新安郡。至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平定歙州人方腊起义后,才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名称的由来,一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另一说解读“徽”字为美义。其实“徽”字的本意是“绳索”、“捆绑”之意,宋王朝以“徽”命名,有可能在经过了大“动荡”之后,企望对这片土地加强约束和统治。从宋代到清宣统三年,作为州府名,徽州这一名称就一直没有作过变更。</p> <p class="ql-block"> 因牌坊众多,徽州还被誉为“牌坊之乡”。牌坊大多为徽商发迹之后回乡所建,最初的功能是用来彰显门第、炫耀门楣、标榜功德。牌坊的另一个功能是界定空间、装饰美化。明清时期是牌坊的鼎盛期,牌坊的种类在明清时也随之而变得丰富。</p> <p class="ql-block"> 在徽州古城中徜徉,游客们似乎又回到了宋时的天空,呼吸到了明清的空气,城头上也似乎飘扬起民国的旗帜,口鼻之中,回荡的也许是徽商们曾贩运过的祁门红茶和黄山毛峰的甘甜香味。</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一日上午十时许,车赴绩溪龙川。</p> <p class="ql-block"> 龙川,堪称风水宝地。这里山水秀美,地杰人灵。东耸龙须山,西峙石笏山,南有天马山迴旋,北有登源河来朝,龙川溪绕村而东流,汇入登源河后在村边形成一个宽阔的湖口;村庄形如一艘扬帆远航的行舟。</p> <p class="ql-block"> 龙川溪边有胡氏宗祠,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朝红顶商人胡光镛(胡雪岩)的族祠。在胡宗宪尚书府里,文征明的字,徐渭的画似乎墨迹刚干。参观完宗祠和尚书府,你会感叹,历史的功过,自有后人会评说。</p> <p class="ql-block"> 龙川溪两岸,村巷幽幽,粉墙黛瓦,典型的徽派风格。水墨意境,淡雅中深藏着宁静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徽商胡炳衡宅据说为胡锦涛之祖宅(未开放),我们仅在旁边的侧屋中看了一会龙川有关山川风物和人物资料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 中午十二时许,由绩溪回诸暨。途遇大雨,经三个小时余,平安到家。皖南之旅遂完美收官。</p><p class="ql-block"> 七天的自驾游,除欣赏皖南之美景之外,每天还有极适合我们口味的徽州美食相伴,一路上大家的心情都是美哒哒,完全称得上是一次十分圆满的美游。在这圆满的美游背后,有各位游伴的互相支持和全心配合,也有象寿君这样场外朋友的悉心关照,更有象金女士、楼女士、周女士这样的美女们的倾心规划和倾情协调,才保证了旅途的一切顺利,万事称心。特此对所有游伴和全情付出的人们致以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