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蔚为省信访局讲论语实录</b></p><p class="ql-block">(讲课是在20250411进行的,王鑫钰根据录音整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开场白</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好,谢谢啊,谢谢释局长的介绍。几分钟以前呢,我才知道,我跟释局长还是邹平老乡呢。</p><p class="ql-block"> 闲话少说,今天我把我学习和研究《论语》的体会跟大家汇报一下。</p><p class="ql-block"> 今天这个题目,叫《修好身、处好世、为好政》。我一共总结了四十字诀,前面的“修好身”和“处好世”我略讲,我重点讲后面的部分,讲“为好政”。</p><p class="ql-block"> 刚才在休息室的时候,一位领导同志说,都讲“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是很少有人讲半部《论语》何以治天下。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来讲讲半部《论语》何以治天下。</p><p class="ql-block">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从1985年学习《论语》到现在正好是四十年。四十年的时间我总结了四十个字。平均一年总结一个字。这四十个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修身”、“处世”和“为政”。</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给大家读一读我所做的《论语》四十字诀。</p><p class="ql-block"> “学思省改约,恭敬温谦和。</p><p class="ql-block"> 孝悌忠信义,仁恕礼惠乐。</p><p class="ql-block"> 德正智勇立,宽庄敏慎讷。</p><p class="ql-block"> 见闻明达远,虐暴贼吝绝。”</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有一个体会,凡是成为口诀的东西,或者成为打油诗的东西都比较好记。这也就是我把它总结成论语40字诀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把这四十个字理解和掌握,《论语》的核心思想和精神也就掌握了。我有一个比方,假设《论语》是中药库,那么“《论语》四十字诀”就是一个中药丸。在短时间内把这个药丸服下去,我们就会知道《论语》到底讲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刚才一上来我就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论语》是“六学论”,《论语》是生活之学,是教育之学,是修身之学,是处世之学,是为政之学,是智慧之学。在《论语》“六学论”当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三学”,即修身、处世和为政。“修身”就是把自己做好,“处世”就是把人际关系做好,“为政”就是把官做好。</p><p class="ql-block"> 《论语》有二十篇,五百一十二章,一万五千九百二十四个字。我觉得大家可能都学过《论语》,或者都读过《论语》。今天张旻部长还专门带了《论语》的书送给大家,那是国承彦书记主编的一本书。我这些年以来研究《论语》也出了几本小书。比如《四言论语口,比如《论语注译及人物类编》《论语注译及主题类编》。我最近出版的一本书叫《蔚然悟语》,今年2月28日,刚在 文教大厦开了新书发布会i.s。我认为《论语》最重要的就是屏幕上的这四十个字。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修身十字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什么叫修身?修身就是把自己做好。孔子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为中国人树立了道德国标。两千五百年以前,孔子提出了或者说重新阐释了两个概念,一个叫“君子”,另一个叫“小人”。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反复探讨了这两个概念。在《论语》中,“君子”出现过一百零六次,“小人”出现过三十四次。有很多地方孔子都是把君子和小人对比着讲,比如我们常讲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通过学习研究《论语》,我认为孔子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为中国人树立了道德国标,这个道德国标就是人要做一个君子,不要去做小人——亲君子,远小人;做君子,弃小人,这就是孔子树立的道德国标。可以从外在形象上来概括君子,这个外在形象就是“恭、敬、温、谦、和”。首先,君子是谦恭的。第二,他对别人是尊敬的。第三,君子给别人的印象是温和的。第四,君子在做事的过程当中都是谦让的,彬彬有礼的。第五,君子所到之处带来的是平安、安详、和平。</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如何来达到“君子”?在《论语》当中孔子提出了成为一个君子的道路,那就是学思省改约。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君子,我欲仁则斯仁至矣,这是孔子的观念。一个人要想成为君子,要通过五个步骤的不停循环,最后成为君子。这五个步骤是“学”、“思”、“省”、“改”、“约”。即学习、思考、反省、改过和约束,通过学思省改约的不断循环,最终你可能成为君子。</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字是学。在《论语》的开篇孔子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在《论语》开篇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为什么他的弟子们和编纂者把“学而时习之”这句话放在开篇中的第一句话?因为孔子曾经讲过一句话,“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说,你在十户人家的小村子里,找忠信的人好找,但是找一个像我孔丘这样爱好学习的人是很难找到的。孔子认为他一生最重要的标签是一个学习者,是一个学者。我在大学教书,通过我这几十年的体会,同志们,我认为学习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拉开差距最重要的方式。当然有时候出身很重要,父母很重要,但是后天的学习最重要。我这个年龄段,高中同学都基本退休了。当时邹平一中一共从全县选了200个人,作为重点生培养。那天我回去,邹平一中校长和我说,他也是我们那一级的同学,咱们那二百个人,死了将近二十个了,吓了我一跳。二百个人死二十个,十个人就死一个了,这个比例挺高。这二百个人,同志们,有的做到正部级。我们那一届同学当中,有正省级干部,有正厅级干部,有副厅级干部,当然还有不少教授、专家,企业家。我跟校长交谈的时候,校长说了一个规律,说大部分的成就跟在学校的成绩差不多成正比。当年学习好的,后来的成绩大,当年学习不好的,后来的成绩小。同志们你看,几十年以后,还是这个规律,所以学习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拉开距离的最好的途径和办法。一个人改变命运首先是从学习开始。孔子除了重视学习,在《论语》中啊,出现了六十五个“学”字。我觉得孔子这个学习的思想,是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字是思,思就是思考。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一定要结合起来。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无效的学习,这只知道学习,而不懂得思考,学习就会迷失方向。</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字是省,是反省。孔子是注重反省的,孔子的学生也是注重反省的。孔子的学生曾参是反省的典范,我想曾参那段话大家都熟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认为,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讲,有两个东西特别重要。一个是反省,一个是感恩。反省使一个人获得了前进的内动力,感恩使是一个人获得了前进的外动力。人只有反省,才能知道真正的毛病。</p><p class="ql-block"> 第四个字改。改就是改正自己的错误,改就是改过。孔子最赞赏的学生是颜回。孔子认为颜回身上有两大优点,一是不迁怒,二是不二过。所谓不迁怒,就是不把对A的怨恨发到B身上,不欺软怕硬。二是同样的错误绝对不犯两次。人只有不断的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进步。</p><p class="ql-block"> 第五个字是约,约是约束。同志们,人要想真正的善始善终,最后这个字特别重要——约束。很多人之所以犯了错误,后悔莫及的错误,在监狱里度过余生的错误,我觉得除了学、思、省、改,这四个字没有做好外,最重的是约束没有做好。我曾经受省司法厅的邀请,去给这犯人们讲课。我跟那些管教犯人的警察们交流。警察说在里边的所有人一个最大的毛病是任性,犯了“贪”的错误,贪钱、贪权、贪色。任性者,约束差也。孔子讲“以约,失之者鲜矣”,人要是能约束自己,犯错误的几率就少了。党纪啊,国法呀,单位的规章制度啊,家风啊,家教啊,这些东西,对一个人来讲非常重要。约束有两种,自约和他约,把自约和他约结合起来,人才能不犯错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处世十字诀</b></p><p class="ql-block"> 孔子人际关系的思想,我总结了十个字,叫“孝悌忠信义,仁恕礼惠乐”。处理人际关系既有具体原则,也有一般原则。具体原则是“孝悌忠信义”,一般原则是“仁恕礼惠乐”。什么叫具体原则?这是在具体关系中所使用的原则。比如父子之间,比如兄弟之间,比如朋友之间,比如君臣之间。父子之间的原则是父慈子孝,兄弟之间的原则是兄友弟恭,朋友之间的原则是友信敬久,君臣之间的原则是君礼臣忠。概括来讲,在家庭关系中,讲“孝悌”;在社会当中,要讲“忠信”。无论是家庭中还是社会中,人都要讲“义”。“义”者,宜也,该做之事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责任、义务。一个人若是在家庭中不讲“孝悌”,在社会中很难做到“忠信”。所以“孝悌忠信”这四个字,对人来讲特别重要。一个不讲孝悌,不讲忠信的人,很难讲“义”。我们说有的人不“义”,就是说该做的事情他没做。孔子对义很看重。孔子讲,“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孔子主张不义之事不可为,不义之财不可取。</p><p class="ql-block"> 人和人之间,要想把人际关系处理好,孔子提出了五个字的法则,叫“仁恕礼惠乐”。孔子认为任何人都有被爱的需要,孔子认为任何人都有被理解的需要,孔子认为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孔子认为任何人都有被帮助的需要,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的需要。一个人要想和另一个人把人际关系搞好,只要掌握五个字,并且实施之就可以了。这五个字,孔子认为就是爱人,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帮助别人,使别人快乐。同志们,想想我们大家做的工作,信访工作,和人民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工作,我们实际上就代表党和政府做到的,对人民群众的仁爱、理解、尊重、帮助,最终解决问题以后,使他们得到快乐。这就是我们做工作的...基本上也就做了这么五个字,别的做过吗?没有,都可以概括在“仁恕礼惠乐”当中。我认为要真正的做好信访工作,同志们,这五个字缺一不可。不能缺乏“仁爱”——对人民群众的仁爱;不能缺乏理解,每个人的情况很特殊,你首先...处理得理解他们。第三你得尊重,不管是官职大的、官职小的,有文化的、没有文化的,有修养的、没有教养的,你都得尊重他们。最终通过党和政府的温暖给他们解决问题,最后使他们得到快乐,我们做信访工作,完全是按照孔子的教导来做的。可能以前我们不知道这五个字,但是真真切切地讲,信访工作实际上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来做的。把这个原则做好了,把这个事情做好了,我们的工作做起来就特别的顺当。但是这里有一条,“仁恕礼惠乐”,孔子特别强调“仁”,首先要主动的“仁恕礼惠乐”,并不是被动的来接受“仁恕礼惠乐”。换句话说,你要真正的想把关系处好,同志们,要主动地“仁”,要主动地“恕”,要主动地“礼”,要主动地“惠”,要主动地快乐。有一年,我和同事在一起,我们是好朋友。每到过年的时候呢,我就忙着发短信、收短信、发短信、收短信。我那个朋友啊,同学啊,就这么斜愣着个眼看我,你在忙活啥?哎呀,我说这不过年了,来了短信,这不是微信,你得给人家回一个,发一个啊。哎你吃饱了撑的,我说怎么吃饱了撑的呢?他说学生给你发短信,你还用的着回吗?下级给你发短信,你还用的着回吗?哎呦,我说人家领导不给我发短信啊,我想给领导回...领导...人家领导不会给我发短信啊,都是学生给我发短信,同事给我发短信。我说我也想...希望党委书记给我发个短信,啊,校长给我发短信。我说这种情况我等不来啊,我说省长更不给我发短信,我说你...他说我不懂,我不弄这个,我说一年你能接到多少个短信什么的。他说第一,学生的短信我一律不回,研究生给我发短信,过年他应当给我发短信,我不回,下属给我发短信,我不回。人啊,要得矜持。像你这样,还忙里忙索...忙里忙嗦的发短信,没有意思,没有必要。同志们,后来我想了想,我说好多人在背后都说他坏话,啊,原来他有他的办法,就是只给他认为需要的人发发短信,啊,那人很少了,同志们,啊,在学校里做到处级干部,做到教授,能发短信的人不多啊,不多。所以过年呢,他比较轻松,我比较忙活的慌。我认为孔子说的对,要主动的“仁恕礼惠乐”,要主动的对别人表达尊重,这个尊重同志们,要主动地表达。好,这是我总结的“学思省改约,恭敬温谦和。孝悌忠信义,仁恕礼惠乐”。这是我总结的“修身十字诀”和“处世十字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四、为政二十字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重点,我放在后面这二十个字上,叫“为政二十字诀”。“为政二十字诀”,就是做领导的二十字诀,就是做管理的二十字诀。咱们在座的各位呢,有厅级干部,有副厅级干部,有处级干部,有副处级干部,还有科级干部。在省里科级干部可能不算干部,要到县里,那可是大官。一个县,没有多少科级干部,一个县就是几十个科级干部。在县里熬上个科级干部,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我家是邹平的,我回到邹平以后,我那些科级干部同学们一般都看不起我。因为人家在县都是科级干部,在他们看来,相当于省里的厅级干部。我这个教授,也就是个穷教书匠,是算不得什么干部的。无论哪一级干部,包括家长,都要学学《论语》。因为即使家长也是领导者,“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天下,可以说是大天下——治理国家,像我们习总书记那样。但是同志们,省委书记、省长治理一个省,这也是治天下啊,市委书记,市长,治理一个地市,这也是治天下啊。不过这是小天下,其实治理一个单位也是治天下。不过呢,这个天下又小了一点而已。治理一个家,也是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可以理解成是治理大天下,也可以理解成是治理小天下。其实作为家长,也是治理天下。中国不是讲家天下吗。</p><p class="ql-block"> 这二十个字呢,叫“德正智勇立,宽庄敏慎讷。见闻明达远,虐暴贼吝绝”。同志们,做领导有四个方面——第一为政之道;第二为政之术;第三为政修养;第四为政忌讳。做领导有四个方面,做领导的基本原则、做领导的基本艺术、做领导的基本修养和做领导的基本忌讳。忌讳就是高压线,不能碰,碰了以后啊,麻烦。早在两千五百年以前,中国人形成的《论语》当中,就把为政之道、为政之术、为政修养和为政忌讳总结得非常清楚。如果你早一点来掌握这个为政之道、为政之术、为政修养和为政忌讳,从大的方面来讲,你犯错误的几率小多了,因为你是站在智慧者的肩膀上。你从孔子的身上,从《论语》的身上,你学到的这种智慧,有利于你在官场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或者你能很快理解领导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为什么领导这么做,而不那样做。你没学的时候你可能看不懂,但是学了这个以后,你一看就明白了,原来领导运用的是《论语》当中的哪一种思想,哪一种办法。同志们,我做过一个调研,在中国,厅级干部90%多的人读《论语》,处级干部50%左右的人读《论语》,科级干部30%的人在读《论语》,科级以下的干部基本上不读《论语》。这是前几年,我带着学生发了若干问卷以后得到的结论。越高级的干部越读《论语》,低级的干部没意识到这个《论语》的重要性,读的就少了一些。从这个比例也能发现,这本书的的确确是真正的领导之学。</p><p class="ql-block"> 为政之道是五个字叫“德正智勇立”;为政之术也是五个字,叫“宽庄敏慎讷”;为政修养也是五个字,叫“见闻明达远”;最后,还有为政忌讳也是五个字,“虐暴贼吝绝”。如果我们把领导的道、术、养、忌掌握了,作为领导学来讲,它并不是一个非常高深的学问。但是作为领导学来讲,它是一个实践的学问。</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有ppt,所以下面这个内容大家就轻松一些。我拿着ppt给大家演示演示,这样我就甭嗷嗷的叫了。这二十字诀是很简单的,大家大概五分钟啊,就可能把这个“德正智勇立,宽庄敏慎讷。见闻明达远,虐暴贼吝绝”记住。我给大家展示展示这个ppt啊。</p><p class="ql-block"> 在2015年的11月11日,我作过一首打油诗,总结了《论语》当中的为政,就是《论语》当中他是怎么看待做官这个事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不仕人无义,义从为正始,孝悌是核心,忠信为其基,仁爱为己任,死而后已矣。”</p><p class="ql-block"> 《论语》当中关于做官是怎么看的呢?第一句话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同志们,这句话,这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讲的,不是孔子讲的。两千五百年以后,仍然在按照这句话来做,“仕而优则学”——一个人要想把领导做好,必须好好学习。“学而优则仕”,要给那些学习好的学子们做官的渠道和道路。现在我们招考公务员,两个渠道,一个是军队转业干部,另一个渠道就是通过考试,通过选拔的方式来进行。不仅中国是这样,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是这样。从隋朝开始,中国采取开科取仕,就是到现在也是“学而优则仕”。在两千五百年以前,中国人认为不仕人无义,义从为正始。这是孔子学生子路讲的一句话,说人不为国家做事,这个人就失去了大义。做公务员,为国家做事,这是一个人发挥才干和才能最好的方式。现在年轻人也是这么认为,义从为正始,你之所以为国家做贡献,怎么个贡献法?你从做领导开始,做公务员开始。做公务员,应当怎么做?四个字非常重要,孝悌忠信。在家要讲孝悌,在工作单位要讲忠信。一个在家不讲孝悌的人,在社会上不可能讲忠信。我们现在做公务员,仍然强调忠信二字,仍然强调“义”,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仁爱为己任,死而后已”。仁爱是什么?就是毛泽东同志所总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就是最大的仁爱。“死而后已矣”,那就是像周总理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志们,两千五百年以前的为政观,仍然是指导我们现在做领导的基础性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句“德正智勇立”,这一句讲为政之道,就是做领导的最基本的原则,有五个字——要有德、要正派,要有智慧,要有勇气,要有立人达人的胸怀。中国人认为,做领导要德配位,如果“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当一个人的地位高了,他的品德应当也要高。一个没有品德的人占居高位,这是很危险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在《论语》中啊,这个“德”字,同志们,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什么叫“德”?中国人认为,用眼睛和用心来走路,就是德。用眼睛和用心来走路,保证你走的路是正路。所以“德”是什么?是走正路也。中国有个《道德经》,道就是路,德就是走正路,有路,并且要走正路,这就是《道德经》。</p><p class="ql-block"> 《论语》中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个领导者有德以后,他就像天上的北极星那样,虽然不动,但别人会围着他来转动。《论语》中还讲,道之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认为,治国有西手。一手是政刑,另一手是德礼。两者缺一不可。而真要较其真来,对比一下,德礼要比政刑高明。所以同志们,这个领导者,在“德”上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德不孤,必有邻”。</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很多有姓、有名、有字,我们大家可能知道,“德邻”是李宗仁的字。李宗仁,国民党的一个副总统,他就叫德邻,李德邻。中国人这个“德”字特别多,比方说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中国人讲“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我们赞颂千里马,不是说千里马它有多么大的力气,是因为千里马它有恒心、有恒志。孔子当年对他的学生仲由说过一句话说过一句话,“由,知德者鲜矣”——仲由啊,懂得“德”的重要性的人是太少了。当年孔子这么讲,“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一个学生忽悠他,他品德很高。孔子说你算了吧,我活这么大岁数,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好德如好色者也”。我总认为喜欢“德”的人并不多,在《论语》当中,孔子提出“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很多“德”字。同志们,这就是李宗仁,国民党第五战区的司令,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抗日英雄,后来呢,他回归大陆,死在了大陆。这个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发生一个故事,这个蒋介石之所以丢了天下,是因为德行不够。李宗仁呢,和他,曾经一个当选为总统,一个当选为副总统,当然这是逃到台湾之前了,1948年。就职典礼的时候,李宗仁就问他,说介公啊,明天我们穿什么衣服?这个蒋介石一辈子德行不够,就跟德邻说,德邻啊,我觉得咱们两个都穿军装,现在国难当头,共匪猖獗,当戎装出席,以振军威,你穿军装,我也穿军装。李宗林就听了蒋介石忽悠,第二天穿上军装去了。蒋介石穿上黄袍马褂,跟新郎官一样,李宗仁就和卫兵一样。蒋介石和李宗仁...李宗仁之所以和蒋介石最后闹翻了,同志们,在李宗仁的回忆录当中,专门讲这段话,就是我为什么和蒋介石闹翻了,蒋介石这个人德行不够,国家都到了那个地步了,他还耍我。你说一个耍我的人,我还给他当副总统,我怎么能给他副总统?1965年李宗仁回到中国,周总理去接他,到机场去接他,接他回来的路上,周总理就问他,说德..德邻兄啊,你和蒋公之间是怎么弄弄翻的?他就在车上就讲这个故事,说蒋介石耍了我一辈子,你知道那个就职典礼的时候他还耍我,他让我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出丑,认为我是个卫兵,他是总统。我是中华民国副总统,他非要把我弄成一个卫兵。同志们,所以说“德”不够啊,这个政权很难维持。这就是当时的现场。大家可以看看李宗仁的回忆录,所以说有时候大事啊,倒没多大矛盾,这些小事上的矛盾很多。</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字,当领导者要“正”。中国人喜欢正大光明,这四个字是朱熹讲的。后来清朝的皇帝觉得这四个字可以作为天子的座右铭。所以在太和殿上悬挂着的,就是正大光明匾,皇帝要求自己正大光明。大家看,这就是清朝的皇帝宝座,在皇帝宝座上悬挂的,就是正大光明。清朝有一个规定,就是皇帝守着大臣们,然后用...派人把他的册封证书,就是选太子证书,守着大臣们,弄上梯子,把它放...放到这个正大光明匾的后边,到皇帝驾崩以后,再从后面,这个正大光明匾,取出这个诏书来宣读,谁来继位,这是清朝的传统,守着大臣们把这个诏书放到上面,死了以后,再在大臣们的见证下,再把这个诏书取出来,取回来。据说,据说了,咱不知道,雍正呢,篡改了诏书,黑夜派人把诏书篡改了以后,当了这个皇帝,是这么传说的,不知是真的假的。这《论语》当中讲啊,“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当领导者,同志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是最大的力量所在。</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字,智。领导者要有智慧。这个领导者的智慧,从《论语》的角度来讲,同志们,不是耍小聪明。领导者的智慧,从《论语》的角度来讲,这个“智”——智者,识人也。作为领导者,最大的“智”,就是你能够选择好的部属,知人善任,你不能叫下属骗了,你今天叫下属骗了,明天叫下属骗了,今天选了个人不行,明天又选了个人不行,那这领导者的“智”不行。所以说“智”是什么?“智”就是叫“识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领导者最大的“智”,就是选择好部属,甚至选择好接班人。这是领导者的最大的“智”。在《论语》当中,这个“智”谈的特别多,一共有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敬鬼神而远之,二是察势,三是知人,四是谋事,才是我们一般人所理解的好谋略。一般人说,那个人好谋略,那是“智”。同志们,真正的“智”是把人选好了,选准了,这才是“智”,至于说自己忙忙活活的,弄点这种小手段,那种小手段,那不叫“智”,那不叫领导者的“智”。习近平同志曾经谈“智”,智在知人。习近平同志呢,在文章当中呢,又论述了一遍,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官员的选拔、官吏的选拔和管理。中国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懂得“为政之要,唯在德人;育才造势,为国之本”的道理,在吏治方面留下了很多思想和做法。其中不乏真知拙见,这就是“智”。</p><p class="ql-block"> 第四个字“勇”,领导者要有勇气,这个领导者的勇气,表现在敢于担当,敢于拍板上。领导者不是好好先生,啊,不是...领导这个勇啊,在于该担当的时候就要担当,该当做决策的时候就决策。孔子讲“见义不为,无勇也”。你在这</p><p class="ql-block">个岗位上,你就得负这个职责,如果你在这个岗位上不负这个职责,不敢做决策,不敢做决断,你就不是“勇”。而“勇”,同志们,是很多领导者最可贵的品质,“勇”。勇者不惧,孔子讲过,领导者呢,要用大智和大勇来鞭策自己。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胡耀邦同志是个大勇之人,在拨乱反正的时候,特别有勇气。</p><p class="ql-block"> 第五个字“立”,立人、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作为领导者,不仅自己要上去,而且要关心爱护部属,也要部属得到发展、得到提拔、得到任用。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能只考虑自己上去,要爱民如子,要爱部属,要和部属共成长。这就是孔子在《论语》当中提到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上去吗?很好,上去,但是要帮助别人上去;自己想飞黄腾达吗?很好,但是也要帮助下属飞黄腾达。所以会做领导的人总是一味地说部下的好话,发现部下的能力,尽量的把部属向上推。当然也有的领导者心胸很狭隘,看到别人比自己能,受不了。不但不说部下的好话,关键时候还把部下踹两脚。同志们,这样的领导者注定成不了大的领导者。人啊,要敞开心胸,要不拘一格地发现人才。有的人,是你的老部下,上去了,在你上面,不要觉得不高兴,要觉得很高兴,要非常的高兴。《论语》中讲了一个故事,在现在看来也很有启发意义。有一个公叔文子的人,这个人很大度。他的手下有个人叫僎,后来做了与他同样一样的官。这个公叔文子不但不觉得难堪,而且很高兴与僎做同事,孔子听说这件事以后,曾经对公叔文子大为赞赏。宪问篇是这样记载的。“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谓文矣!’”做领导就得有这样的胸怀。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人天生就是比你强,人家一出手,很快就是个领导的样子,领导的架子,你挡也挡不住,这种情况下,你不能去挡别人,去踹别人啊。山东财经大学呢,有一位领导同志,年纪很轻,是七八年的,做校级领导已经做了四年。七八年现在多大岁数啊?四十七吗?四十七。已经做了四年校级领导。这种同志,天生就是做领导的料,挡也挡不住。我们这位领导同志呢,我们是看着他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他很谦虚,他很努力。学问做得好,做人也做得好。在大学这种地方,学问做的好的人多,但做人做的好的人少。把学问做得好,做人又做得好的这种人极少。他从进了这个学校,吃饭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总是拿着这个茶壶子给这个倒水,给哪个倒水。做教研室主任是这样,做了系主任是这样,做了院长了是这样,后来做了校长,做了校级领导,还是这样。同志们,人有本事,又谦虚,这种人无敌。话扯远了。国民党一个将军叫孙立人,咱就不提这个林将军了,我只说,这个人呢,起名字,把中国人这个利人、达人都起成自己的名字。这个孙立人将军的故居,我去看过,他跟杨振宁先生的故居一共隔了三百米,在安徽的一个三河镇(音)上,一个小镇上,出了两个大人物,一个是孙立人将军,一个是杨振宁。啊孙将军早就死了,杨振宁现在人家在翁帆同志照顾下活的还很好。这确实是啊...很好。为政之道,叫“德政智勇立”。</p> <p class="ql-block"> 第二句为政之术。同志们做领导还有“为政之术”。有的人一看就像领导,有的人怎么看也不像领导,为什么?这是因为人家掌握了做领导的艺术。我到哪个地方去,也不像领导,人家就没有一个人把我当领导待过。“你这个样子,就像个教书的。”我说,你怎么看出来的?”“你就是个教书样”。人家有的人坐在那个地方,一坐,就是个领导样。你看人家张旻同志,一看就像领导。那同志们这为啥呢?做领导有领导的“术”,这个...从《论语》上来讲,做领导,“术”,有五个字,叫“宽庄敏慎讷”。</p><p class="ql-block"> 做领导,第一个,心胸要宽;第二个,做领导要庄重;第三个,作为领导要勤勉;第四个,做领导要慎言慎行;第五个,做领导要“讷”,要少说话。同志们,做领导啊,尤其是做一把手啊,不能满足于到处的说话。哎呦,今天在这里讲一通,明天在那里讲一通。对这个讲一通,对那个讲一通。真正的领导者的话,是很少讲的,“讷”,说话要少。啥叫“讷”?把话藏在心里,少说。有一年我们同学聚会,我刚才说了,我们那些同学呢,有做省级干部的,有做副省级干部的,有做正厅级干部,其中一个做了正厅级干部,和我坐在一个桌上。说王蔚啊,你忙啥呢?哎呀我说我...忙啥啊,我除了教书,别的不会。嗨,你这一辈子也就是教个书,别的你真不会。我一听...那是不会,人家这时候呢,已经做了天津市的...啊,就厅级干部。嘶...我说你这个不声不响的,这几年,这不很快,这不就成长起来了,你有什么诀窍吗?同学之间,有时候要开开玩笑啊,哎你有什么诀窍吗?嘿嘿,说做领导啊,有“三话原则”,你也肯定不懂。我说,啊?做领导还有“三话原则”吗?他说第一,不说话,像你这个,在酒席上乱扑扑,这个一看就不是个领导样子,不说话。第二少说话。噢,不说话,少说话。我说还有一个话,是什么话?你自己琢磨。到现在,同志们,我也没琢磨出第三个话是什么话,但是我说...难道是...不说话、少说话,嘶...那个话是什么?说假话?不行,说假话肯定不能做领导啊,说好话?说好话也不对。所以到现在,我...他也...他也不告诉我,做领导呢,有“三话原则”,等到我私下呢,我问问释局长(音),释局长,你看你...琢磨出来的“三话原则”是啥?哈哈哈...我们老乡可以开开玩笑。</p><p class="ql-block"> “宽庄敏慎讷”。做领导心胸要宽,做领导要庄重,做领导要勤勉,做领导要慎重,做领导要讷言。在《论语》当中孔子讲,“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说啊,说做领导,最重要的一条——心胸要宽。当年子张问孔子,怎么做领导?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哪五...五点?孔子说“恭、宽、信、敏、惠”,你要知道这五个字,你就会做领导。“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哪五个字啊?“恭则不侮”,啊,人...所有的侮辱、羞辱,都是你对别人不恭敬,得来的,所以对别人要恭敬。“宽则得众”,当领导要说...要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你这个心胸就要宽,你不能小肚鸡肠,你不能睚眦必报。宰相肚子里能撑船,总理的肚子里能行航空母舰,你得这么个态度,你才是做官的料。啊,别人...啊有个事就想打击,就想报复,就想给别人穿小鞋,你那点出息,完了。做领导啊,同志们,要锻炼自己心胸。至少有一点,别人骂你的时候你能沉得住气,别人说你的时候,你能沉得住气,别人诋毁你的时候,你能沉得住气,这才是像个领导的样子。别人说一句说不得,啊那就更受不了,自尊心强的了不得,自尊心强是必要的,但是做领导啊,同志们,这个心胸要宽。有一次有个人问我,说王教授,我就是宽不了咋弄?我说你装“宽”也得装,装的时间长了,逐渐地就宽了,同志们,你试试这个办法——装宽。同志们,什么都是锻炼出来的,当领导也是锻炼出来的——“宽则得众”。左宗棠有副对联说的很好,“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当心胸宽阔以后啊,容人,啊...以后,你这个路子就...就都大了。历史上啊,这种例子很多,举一个例子,当然后来曹操也学了这一套,就是刘秀烧信的故事。公元二十四年,刘秀亲率大军向王郎的据地发动攻势,啊,王郎被其就地斩首。就在打完仗的时候,刘秀在王郎的档案库里发现了几捆求职信,这些信件都是自己手下的将士所写,除了向王郎表示效忠以外,还有很多对刘秀本人进行侮辱和诋毁的内容。人家刘秀的大度,同志们,把这些信,守着部下的面,全烧了,我不留证据啊,我不留证据。人家后来刘秀之所以坐了天下,与这种大度有关系,做个大的领导者,就得大度一些。曹操后来又玩了那么一手,所以成就大事啊,就得有大度。胡耀邦同志的心胸就很宽阔。刘澜涛曾经给胡耀邦穿了很多小鞋,胡耀邦当团中央书记的时候。后来刘澜涛倒了霉了,人家胡耀邦负责平反昭雪,人家胡耀邦没有...啊,过去你给我穿小鞋,哈,今天你到了我手里了,嗨,你不用想解放了。人家胡耀邦非常大度,在第一批解放的老干部当中,为刘澜涛身上的不实之词全部推倒,亲自批示,大,大度。第二个字,同志们,做领导要庄重。在《论语》上,孔子讲“临之以庄,则敬”,领导者啊,在下属面前要庄重,联系群众也好,深入群众也好,但是这和庄重不矛盾,啊,态度上啊,穿着上啊,就得庄重。啊我们财经大学啊,曾经出现一个事,一个女教授上课,女教授上课啊,天太热啊,学校空调又不行,所以说女教授啊,干脆就穿了个吊带衫,去上课了。同志们,穿吊带衫...人好多女孩子夏天都穿吊带衫,但是作为一个教授来讲,穿吊带衫就不大合适。啊,校长巡视,说来...来学校去巡查,就到那了,一看,耶?不不....你这个女同志不行,你这个这个...是个...这个校规校纪上哪能穿吊带衫?啊,就把那个...这个女同志就批了一顿。哎女同志她爸爸...哎不是她爸爸了,她丈夫是领导干部,比我们校长那个官还大,后来呢,哎呀就...就不服</p><p class="ql-block">气,那你这....这管的是太多了,啊,后来这学校就开始讨论这个事。同志们,从我的角度来看,天再热,也不能穿吊带衫。啊,那帮男孩子那么年轻,你再穿上吊带衫,再抹上口红,再上课,他再不好好听讲,你这不合适,不庄重。啊,从庄重的角度来讲,这不行。啊,当然这种情况呢,在这个行政机关可能少,啊,孔子讲“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人啊,穿着上、态度上就要庄重。大家看皇太极当年的这个椅子,龙角椅,不要认为做皇帝很舒服,他这是硬板椅,这个针啊,都是朝里扎的。皇太极要求自己端端正正的坐天下,所以坐在这个椅子上,如果歪了,那个针,那个鹿角,要么插着你的肋条骨,要么背后头插着你的脊梁骨,让你你端端正正的坐天下,这个椅子在沈阳现在还有。过去这个你...做...这皇帝坐天下啊,同志们,是个很辛苦的活,啊,早晨太阳不出之前,就要早朝...就要完毕。哪说的八点半才上班啊,八点半政事都处理完了,啊,有朝...有事奏来,无事散朝了,哪有像八点半上班啊,四点半就开始集结,五点半就开始听,啊七点半以前就把正事都处理完了,皇帝坐天下,早朝。“敏”是勤奋,“敏则有功”,啊,同志们,做领导者啊,这一条非常重要。二把手、三把手、四把手,往往羡慕一把手。哎呀,哪一天我做一把手才好。同志们,不做一把手的人呢,不知道一把手的难处。实际上做官来讲,做二把手、三把手、四把手,别如说一把手强,一把手那个动脑筋,动的多老鼻子了。二把手、三把手、四把手吧,愿意管呢就管点,不愿意管吧,说实话你就少管点,但是一把手你不行。啊,原来我那做副主任的时候,我就想啊,哎呀,啥时候我也做一...做主任,等了后来我又做了主任了,我忽然发现,还还....嗨嗨,哎呀,还不如做副主任呢,那个操心劳神,那个事多了,啊。开会的时候说要求单位一把手出席,什么会议也是要求单位一把手出席,啊,开个安全会议也得一把手出席,啊,那舜耕办事处的那些人,经常召集这些人开会,啊,你书记管理,你财经大学,你觉得你是厅级干部,或者你是厅级单位,但你在我这个舜耕办事处,你...那你得听我的,经常召...召集人开会,哎?舜耕办事处又召集人开会了,你得去,不去不行。啊,学校...学校的哪个部门都要求一把手去出席,光开会就...啥事都办不了。啊这...这我说的是中层,啊,我这还没当上校长来,当上校长可能就没这事。“敏则有功”。例子不讲了,再一个呢,是要“慎”,啊,同志们,这个当领导啊,要“慎”。这个《论语》当中有段...有这么一段话——“子张学干禄”,子张呢,向孔子请教,如何能够把官做好。“干禄啊,”就是得到俸禄,得到俸禄的意思就是我能活...能够把官做好。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啥意思呢?说做领导啊,要多听、少说、做领导呢,要多见、慎行,啊,多去听听这个说话,听听那个说话。同样一个事啊,听不同的人怎么讲,啊,如果有来上访的,同志们,你别光听他那一面之词。如果光听他用一面之词,理都是他自己的,因为任何人说话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的人是认识问题,有的人就是私心问题,你怎么做工作都没有用。换句话说,有的人有冤屈是真冤屈,有的人的冤屈是自己寻思出来的冤屈。他认为他受到不公平待遇了,实际上他没有受到不公平待遇,他就认识水平就是...他觉得他不公平了,实际上人家是公平的,他就认为他不公平了,啊。那对有些人啊,你可以可怜,对有些人,同志们,坚决不行。“多闻阙疑”,你不能...不能管的事少表态,少表态、少说话,不能准的事,少做决策,这就是做领导的诀窍。“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咋,你是...错话说的少,错事干的少,你就保住了官位,你就做好官了。所以做领导,这个“多见”和“多闻”;“慎行”和“慎言”是非常重要的。诸葛亮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大家知道这两句话是毛主席说叶剑英的,“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是毛主席称赞叶剑英的,做大事的人,的的确确要谨慎。那么,还有一个字呢叫“讷”,就是刚才我一上来讲的,说话啊,少说话。领导同志慎重的去表扬别人,有时候你表扬别人,有的人就认为你在批评他,慎批评别人。你批评别人,批评对了还好,批评不对,别人不但不服气,对你怨恨在心。人人愿意听好话,人人不愿意受批评,这就是人的本性。所以做领导同志啊,慎重的去表扬别人,慎重的去批评别人,无论批评和表扬,都是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做出的。啊,但不能像特朗普这样,想起来咋弄就咋弄,啊,想咋弄就咋弄,反正总统是我的了,现在....像这....这做领导的,同志们,这枪...这不一定四年能做完了,不一定...这么...这么弄法,不一定四年能做完了。啊当然,美国的事...咱没法干涉美国的事儿,但是这个做法明显的就不像是个做领导的这个样子。他这个水平在中国也就是个处级干部水平,顶多,哎就是...局长说处长也干不上,给他个副处长干顶多。“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所以啊,这个少说话,同志们,作为领导干部来讲,这应当是一条纪律,一条自律的原则。所以你会发现一把手话...话少,二把手、三把手、四把手话多。因为说了不算,所以话就多,说了算的人话都少,说了算话多还行啊,紧忙的...弄不过来,毛主席啊,特别赞成这两句话,给他的两个女儿,一个起名李敏,一个起名李讷,“讷”。</p> <p class="ql-block"> 第三句“见闻明达远”。第三句话呢,同志们是“见闻明达远”。做领导,也是一个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做领导怎么能够提高水平呢?第一,多见、多搞调查研究,多闻、多听别人怎么讲。《论语》当中子张与孔子有段对话,反映了多见多闻的极端重要性。“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强调,不仅要多见多闻,还要慎言慎行。弄不清楚的东西,不明白的东西,先不要慌着发表意见,慌着去做决定。第三,“明”,得明白事理,明白道理,明白人情,明白世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然这是红楼梦当中的一句话。什么是领导者的明呢?领导者的明就是能够分清楚好话孬话,真话和假话,不要被下属骗了。还是那个子张,向孔子请教,何为明?孔子说,“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孔子这个人善用比喻,无喻不出口。孔子说,打个比喻吧。水接触的皮肤上是不是很舒服啊?火接触到皮肤上是不是受不了啊? 有些谗言就像水那样舒服,有些诬告,就像火那样叫人难受。如果领导者能够分辨出哪是谗言,哪是诬告,并且不上当,这就是一个英明的领导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的人说话很直接、很难受,啊,让你下不来台,但是对你来讲不一定是个坏事。如果一个领导者身边有一两个人能够说难听话的人,你容忍他,时时刻刻的作为自己的警惕,这是很有帮助的。适当的培养那么几个人啊,能够说难听的话,啊,对你来讲是很好的。就孔老夫子啊,这个“明”,就是明辨是非,作为领导者最大的陷阱,就是在听别人话上,啊,大部分人都会陷入在别人拍马屁的过程当中,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判断力。领导者对下面的人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领导者要知道,下属骗上级不是天经地义,但是情有可原。不骗你骗谁啊?你掌握权力,你掌握资源,你掌握升迁,我去骗那个无关的人啊,骗那个啥用啊?所以下属骗上级,同志们,做领导者要时刻清醒,这个不是说天经地义,但是情有可原。但是你被下级骗了,很多原因,你不要怪下级,很多原因就是怪你自己不清醒、不明白。换一个字说,傻,那就没办法了,啊,所以这做领导的,和下级在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这个“明”是特别重要的。</span></p><p class="ql-block">第四,“达”,达观。什么是达?孔子讲,“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而谓达。”按照孔子的说法,达的人首先正直,品德高尚,且敢于担负责任;第二能够察言观色,第三能够从下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站在下属人的角度去观察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换位思考。第五,“远”,深谋远虑。孔子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做领导者啊,就跟下棋一样。同志们,做领导者下棋呢,一步、二步、三步、四步、五步、六步、七步、八步,得推演。我做了这个事以后,可能的反应是什么?再可能的反应是什么?一定要想清楚。这其实就是博奕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四句虐暴贼吝绝。同志们,还有两分钟的时间,我说一说最后一句话,叫“虐暴贼吝绝”,这是为政的忌讳。孔子认为,为政有四恶,叫虐暴贼吝。做领导不能虐、不能暴、不能贼、不能吝。</p><p class="ql-block"> 在《论语》当中的最后一篇的第二章,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子张问,什么是为政的四恶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所以领导者教化的责任很重;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所以领导者要时刻提醒下属;前面懈怠,而突然限期完成,叫做“贼”,布置任务的时候轻描淡写,考察的时候瞪起眼来了,这叫“贼”;同样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这叫小气。“虐暴贼吝”是做领导的四大忌讳。</p><p class="ql-block"> 山东财经大学呢,就是我待的那个学校,有一位同志,一位处级干部,外号叫“不锈钢公鸡”。我们知道,铁公鸡嘛还掉点渣,而“不锈钢公鸡”连渣都不掉。他坚持一个原则,吃谁的都行,就是不能吃他的。据说一辈子没请过客,一辈子光吃别人请。这种人表面上是赚了便宜,实际上是吃了大亏。本来能上去的,但始终没有上去。中国人常讲,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吝啬的人一般不会有大出息。讲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孔子的另外一段话:“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矣。”做领导有两个毛病,千万不能犯。一个是骄横,一个是吝啬。诚哉是言。</p><p class="ql-block"> 同志们,今天利用一个半小时时间,我把我总结的“四十字诀”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时间关系,介绍的比较简略,有的可能还没有讲透彻。感谢大家,也感谢孔子基金会的领导。非常感谢,谢谢大家。有时间我们再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