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顶上一青松(三上黄山)

蓝蓝的天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9日,我从玉屏楼黄山南大门坐索道第三次登上了黄山。1983年我正年轻芳华,读了明代徐霞客黄山游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句,对黄山充满神奇和向往,暑假期间就约大学的4个同学同去黄山游玩,那时候没有索道,全得靠自己的体力往上爬。我们从北面开始登山,刚踏上黄山,就被那云雾缭绕、山峦叠嶂的美景给迷住了。好像自己成了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腾云驾雾一般,遨游于九天之上,俯瞰人间烟火。到了晚上,我们住在光明顶,那时候的光明顶招待所可简陋啦,没有空调,10多个人都挤在一个房间的高低床通铺里。月光从木格窗棂透进来,还能瞧见墙角没干的松脂呢。第二天凌晨四点,就被同伴摇醒了。到光明顶上看日出,走到门外一看,北海的云雾像海浪一样翻涌,密集的人们在云雾里摸索着往前走,争先恐后去看黄山曰出。这次我们还爬了天都峰的鲫鱼背,高耸入云的莲花峰,等第一缕阳光照破云层,整个山峦就跟流动的金箔似的,好看极了。我们累得瘫在始信峰的石凳上,看着松针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下山后我们还去看了屯溪附近的贞节牌坊。</p><p class="ql-block"> 到了90年代初,日本引进的云谷索道刚建好。我寻思着再上回黄山吧,结果到那儿一看,人山人海的。大太阳晒着,我们排了好几个小时的队,才轮到进车厢。这时候山脚下的歙县正闹着股票上市呢,我心里想,这黄山旅游公司的股票应该差不了,果断就买了。谁能想到啊,后来这股票一路跌成了SD股,从此以后再也不碰股票啦。</p><p class="ql-block">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我想着试试自己的体力,就三上黄山。这次导游给我准备了拐杖、雨衣,从玉屏楼索道上山,本想在光明顶住一夜再看日出,但预订房间,只有通铺了,就决定当曰下山,这一路上10公里的上坡下坡,我总是走在队伍的前面,还举起手机,把一路上最美的景色记录下来。虽然背上也流汗了,有时也气喘吁吁,但脚步依然不输年轻人,看着那玉屏楼山脊里迎客松的枝桠还是老样子,保持着那个千年不变的弧度,感叹人生象那棵青松一样,历经沧桑年代,风吹雨打、久经寒霜、巍峨挺拔该多好啊!</p><p class="ql-block"> 下山的时候,碰到几个大学生,他们看到我这头发花白的老头,居然比他们还多走了“飞来石、鳌鱼峰、西部大峡谷”三座险峰,眼睛都瞪大了,一脸的惊讶。我自豪地站在鳌鱼峰前,看着晚霞把花岗岩染成了琥珀色,突然就明白了为啥黄山被叫做“震旦国中第一奇山”。它不像泰山那么雄伟,也不如华山那么险峻,可就是在这云起云落之间,翠柏、青松、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把时间痕迹都变成了永恒的秀丽风景。</p><p class="ql-block"> 三上黄山,就好像和时代一起跳动。当年在青石阶上的壮年追逐着云海,中年品偿了钢铁索道载着资本的泡沫,现在我在玉屏路上渐行,终于懂了徐霞客说的“登黄山天下无山”是啥意思。城市里的霓虹灯在山脚下一闪一闪的,可黄山的松涛声却平静呼叫,我登山杖上的那些刻痕,永远就跟刻在时光里的年轮。</p><p class="ql-block"> 追随我的脚步,到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看一青松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