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徐霞客去旅行

新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徐霞客游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霞客,名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明朝末年人。历时30余年游历祖国名山大川,他边走边思考边记录,形成了60余万字的旅行日记,包括游记、日记、考察资料等等,经后人整理为《徐霞客游记》,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霞客不仅是旅行大家,更是文学大家,他的旅行日记对后世影响深远。近日在京东读书APP上阅读中华书局的选本《徐霞客游记》,大有身临其境、随之同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是随徐霞客游览名山大川的风光旖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介绍,徐霞客有游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嵩山、华山、五台山、衡山等17篇游记,在整个旅行日记中占有重要位置。相对而言,这部分内容对后世影响也更大。作为名山大川,也是今天社会的著名自然风光旅游景区,我相信许多人对这些地方都不陌生。我也确信,即使是悟性再高、文笔更好的游客也绝不会写出可与徐霞客游记比肩的文字,一定意义上说,《徐霞客游记》达到了游记文学的顶峰,可谓空前绝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徐霞客游记》,不仅是跟游,更重要的是跟记,从他的游记中读出超乎实景的东西,读出徐霞客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感悟,还有独特的笔触。徐霞客写游记的基本功夫在于有条不紊和详略得当。无论时间跨度大小,空间变化繁简,在徐霞客笔下都能抽丝剥茧般的交代清楚,给读者以清晰的时空概念。每一天都游了哪里,先到哪里后到哪里,哪里午饭哪里夜宿交代得明明白白;从哪里入山,山左山右,哪道岭哪条涧,哪个院哪个观交代得清清楚楚。就像现在先进的北斗定位,读者随时知道徐霞客的所在,作者不迷失读者也不会迷失。难能可贵的是,既交代清楚,又没有记成简单的流水账,无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徐霞客关于武夷溪的描述,武夷溪九曲回环,秀美的武夷山水让人应接不暇,在徐霞客那里却被描写得笔笔有踪,从容不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徐霞客笔下,景分大中小。大景,汇聚万千气象,凝四方宇宙为一幅,读之犹全景模式拍摄。“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游雁荡山日记》)“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游天台山日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景,目之所至,笔之所至,按景物空间逻辑,以极凝练的描述娓娓道来,读之犹观一段精彩视频。“石壁直上如劈,仰视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阔八十步,深百余步,平展明朗。循岩右行,从石隘仰登。岩坳有两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崖,草木盘垂其上,内多海棠、紫荆,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处处不绝。已至一山嘴,石壁直竖涧底,涧深流驶,旁无余地。壁上凿孔以行,孔中仅容半趾,逼身而过,神魄为动。”(《游天台山日记》)“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叠,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幞之欹。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双鸾、五老,接翼联肩。”(《游雁荡山日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景,每遇景之特别处,不惜笔墨描摹尽致,读之犹微距记录下的图片,唯有此物,其它的都是背景,均被虚化。“坞半一峰突起,上有一松裂石而出,巨干高不及二尺,而斜拖曲结,蟠翠三丈余,其根穿石上下,几与峰等,所谓‘扰龙松’是也。”(《游黄山日记》)“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岐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游天台山日记》)“两崖至是,壁凑仅容一线,欲合不合,欲开不开,下涌奔泉,上碍云影。人缘陟其间,如猕猿然,阴风吹之,凛凛欲堕。”(《游九鲤湖日记》)如果说大景和中景是宏观写意,那么小景则是工笔细描。如此大中小各景,在徐霞客的游记中比比皆是,无须刻意选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是随徐霞客体验大千世界的人情冷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霞客的游历绝不是一个人的单枪匹马,都是在友人陪伴和奴仆的陪侍下进行的,甚至有的行程还是冲着友人去的,在游历过程中遭遇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虽然在人际关系方面徐霞客一贯表现得豁达洒脱,但字里行间也渗透着人情冷暖,我们在阅读他的旅行日记时时常会读到他的豪迈、洒脱,重情重义,也会读到些许悲凉甚至无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霞客与静闻之间的友谊让我们看到他们都是重情重义的人。静闻是南京迎福寺僧人,禅诵近20年,刺血写成《法华经》,立志将其供奉于云南鸡足山(迦叶道场)。徐霞客开启“万里遐征”前往西南,静闻听闻其计划后主动同行。两人一路“晓共云关暮共龛”,相互扶持,徐霞客因静闻的陪伴“颇不寂寞”。静闻后因伤病逝于南宁崇善寺,徐霞客悲痛作诗悼念,并坚持背负其遗骨与血经,跋涉千里抵达鸡足山,将经书安放于悉檀寺,将遗骨安葬于文笔峰,完成静闻的遗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静闻永诀日记》是徐霞客在广西南宁与静闻诀别的日记。静闻在桂林得病,牵延数月,徐霞客既要继续自己的行程,又要照顾病人,旅途的艰辛超乎寻常,最终不得不在南宁崇善寺相别,大概双方都有永诀的预感,难舍难分,徐霞客趁候舟未发,别后又回,再再不已。后来静闻去世,徐霞客悲痛至极,写了《哭静闻禅侣》诗六首:“别时已恐无时见,几度临行未肯行。”“可怜濒死人先别,未必浮生我独还!含泪痛君仍自痛,存亡分影不分关。”日记的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的无比真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湘江遇盗日记》是徐霞客在湖南湘江船上遇盗的真实记录。深夜,徐霞客一行停泊在新塘站附近,群盗冲入船上将他们的钱物焚劫无遗,静闻及顾仆皆被盗戳伤。徐霞客为保财物投江,静闻则冒死哀求强盗保留经书和游记,虽身中两刀仍奋力灭火抢救文献;另一些人则趁火打劫,冒认财物,或见死不救,尽量回避。这些危难时刻的众生相,都被徐霞客一一记录下来,大盗的狰狞,人间的友爱,跃然纸上。当地朋友劝他回故乡,徐霞客坚决反对,经过多方努力和朋友的筹措,徐霞客一行终于又踏上了西游之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云南鸡足山是徐霞客旅行生涯的终点,在这里他遭受了奴逃财尽的尴尬境地。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徐霞客的游兴正浓,鸡足山的山水吸引着他的脚步,吸引着他的思绪,因为山上夜宿条件有限,不得不与顾仆分开住宿,顾性奴仆却卷走了他的全部财物,友人欲追,但被徐霞客制止了。只淡淡地说:“追或不能及。及亦不能强之必来。亦听其去而已矣。”但也感慨“离乡三载,一主一仆,形影相依,一旦弃余于万里之外,何其忍也!”我也感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次是随徐霞客考察河源龙脉的来龙去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霞客的旅行不像今天的游客那样只是看看风景,不是“上车尿尿,下车睡觉,景点拍照,到家啥也不知道”,而是在观景的同时认真思考,对地质地貌、树木植被、人文历史都认真考察,并有自己独到见解。他的许多考察开了国人某些领域研究的先河,许多观点就是在科学发展到今天仍然被认为是准确无误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游盘江桥日记》中对盘江桥建桥的缘起、形制、结构、环境状况、重要作用等皆有详细、精确的记录,他的考证推翻了长期以来人们所认为的该桥为三国时期诸葛亮所建的结论。通过实地踏查、论证,在《溯江纪源》中大胆否定了被视为圣经的《尚书·禹贡》“岷山导江”的传统说法,在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金沙江才是长江正源。同时他还认真考察了长江以南主要山脉(即他所说的“龙脉”)走向及其支脉的延伸。《溯江纪源》是最早付梓和最早被介绍到西方的徐霞客著作,并且得到了清朝康熙皇帝的推介与赞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不同地域的相似地质地貌进行比较性研究是徐霞客科学考察的重要方法。徐霞客在游盘江桥时,将北盘江的水色、水质与黄河及“三见此流”的情况作比较,又将北盘江与澜沧江及它们的铁索桥作了比较。还比如,徐霞客在游云南茈碧湖时,将其与杭州西湖进行了比较;在游黄草坝时,比较了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山水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地区差异;游太和山时,把嵩山、华山、太和山地区的植被和气候进行对比,指出不同地域植被的水平差异、平原山地间植被的垂直差异及社会因素对森林保护的影响。在上面我所引用的天台山游记和雁荡山游记中也经常出现此山和彼山、此水和彼水的比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读《徐霞客游记》让人受益匪浅,不仅让读者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壮阔,更能让读者欣赏到徐霞客游记的优美文字,同时,也让读者对徐霞客的大无畏精神和勇于与艰难险阻作斗争的永不言败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霞客,一个了不起的人;《徐霞客游记》,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巨著!</p> <p class="ql-block">注:第2、3、5、7、8张图片来自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