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一清晨,桂林中心广场南侧榕城路车疏人稀……</p> 打车磨盘山码头…… 自助或柜面取票…… 登船…… 启航…… 顺漓江向东南往阳朔…… 188元三星级游船,一排四座皮制沙发,二二相对,中置餐桌,舒适宽大…… 九点游船齐发,浩浩荡荡…… 船行漓江,如在画中…… 远山如黛,浓淡起伏…… 岸边竹筏整齐排列,静候游人…… 机动竹筏逆流而行…… 船顶开阔,是拍照打卡观景的绝佳之地…… 漓江一段,鸢飞鱼跃正在上演…… 山脚一片,牧牛成群…… 铁船竹筏各行其道…… 山水间行,风光无限…… 峭壁凸石,如猴探江…… 远山如鞍…… 江面陡宽…… 蜉蝣贴窗,难得仔细…… 肢细翅宽,竟能江面摇翼…… 草坪渡口船声轰鸣…… 送鱼虾船菜的竹筏在此段完工…… 前行,冠岩景区…… 此处漓江中段,距市中心约28-29公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被誉为“漓江明珠”和“桂林山水兼奇唯冠岩”…… 山形如古代冠帽而得名…… 在此有世界溶洞之冠:全长12公里,目前已开发游程3公里,拥有步行、观光滑道、电梯、小火车、地下河浮桥等5种游览方式,获吉尼斯“世界游览方式最多岩洞”认证。<div>此番,我们只有擦肩而过,远远观之……</div> 百元四碟端上…… 鱼虾螺芋相佐美景…… 船过杨堤乡,经“鲤鱼挂壁”,观鱼头出水…… 漓江宽阔,天更蔚蓝…… 山峰突兀,绝壁泛黄6 游船相随,拍照声声…… 此段机动竹筏轰鸣…… 途径兴坪镇下龙,远观群峰峻岭,挺拔林立,秀美巍峨,叠嶂逶迤,绵延起伏…… 近看是绿水滢回,翠竹成林,垂柳如茵…… 江心竹筏点点,红旗招展,欢歌笑语…… 峰凸向天…… 河道变窄…… 九马画山扑面而来……<div>九马画山临江而立,石壁如削,远望如一幅巨大的画屏。石壁上五彩斑斓,浓淡相间,宛若巨幅壁画。细细地端详,画屏中惟有一群骏马,或立或卧,或昂首嘶鸣,或扬蹄奋飞,回首云天,或悠然觅食,形态各异,令人浮想联翩。<br></div> 民间流传甚广德说法是:天宫九匹神马,趁齐天大圣孙悟空任“弼马温”时看管不严,便偷下凡间。不巧在漓江边饮水时,被一画工看见,画工想描绘下来,结果马群受惊,慌乱中误入石壁而永留人间。由于它们均为神所变,因而形态莫测,难以辨认…… 也有说法是,九马画山原名“九峰山”,上面无画也无马。后来嫦娥为了船家在漓江上能开心些,便在九峰山的石壁上画了一幅《九马图》。她调好七彩颜色,肆意点染,画出了九匹错落有致、虚实相生的骏马。船夫们看了,一致喝彩,并把九峰山改叫九马画山……<div>清代诗人徐弓曾赞道:“自古山如画,如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民间也有歌谣传唱:“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八匹是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这些诗句和歌谣都表达了人们对九马画山的赞美和向往。<br></div> 九马画山还在回味中,海豚出水又闯入眼帘……<div>甲天下的漓江,绝非虚名。</div> 再行,见漓江竹筏码头…… 以家为单位的竹筏,舷外机推动…… 首尾相连,蔚为壮观…… 船行冷水渡,竹筏规模达到高潮……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合,甲天下了…… 船至螺丝山,又有一支河流加入,水面加宽…… 此段凤尾竹高展。船上广播介绍:1960年5月15日,周恩来与陈毅等人在漓江视察时,发现两岸景观单调,提议种植凤尾竹以美化环境。这一提议被落实后,凤尾竹逐渐成为漓江的标志性景观,并出现在20元人民币背景中。 船过韭菜山下…… 走黄布倒影。这里的江水清澈见底,碧绿透底,从水面上可以看到江底有一块米黄色的大石板,长、宽各数丈,形似一匹黄布平铺在河床之上……<br> 此处打卡,成了游人的必选…… 黄布倒影景区最出名的就是20元景点…… 这个画面,中国人是不会陌生的…… 阳朔镇到了…… 金龙湾休闲区…… 野营帐篷与车辆…… 垂钓杆抛…… 岸边放牧…… 山上别墅…… 漓江码头入帘…… 游船靠岸…… 李鹏手书:“阳朔,中国旅游名县”…… 至此,漓江景区告一段落…… 下船…… 穿过长长的商廊…… 出了龙头山码头…… 此刻,一直下午一时…… “五一”的上午如此这般,下午的游览则另起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