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只宋代景德镇湖田窑烧制的执壶。2012年,我偶然在潘家园淘到了它。那一年,湖田窑突然成了收藏界的热门话题,我也跟风买了几件,这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执壶的器形是宋代常见的样式,线条流畅而优雅。由于采用了“一元配方”瓷土,烧制时窑温不能过高,因此敲击壶身时发出的声音并不清脆。这一点与现代仿品有着明显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壶身由四段粘接而成:从壶口到壶颈中部是一段,壶颈中部到壶腹肩部是一段,壶腹肩部到壶腹中部又是一段,最后从壶腹中部到壶腹底部完成最后一段。壶腹部分由模具压制而成,接痕清晰可见。这种工艺不仅体现了宋代制瓷的精巧,也让人感受到手工制作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壶颈部的接痕尤为明显,仿佛在诉说着它历经千年的故事。这些痕迹并非瑕疵,而是手工留下的印记,让人不禁对古代工匠的技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壶身的接痕非常明显,这是宋代湖田窑执壶的一大特征。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制瓷工艺的复杂与精妙。壶身的青白釉色泽柔和,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而开片纹则增添了瓷器的古朴感。</p> <p class="ql-block">宋代高钙釉在高温烧制时流动性较大,因此在壶身的凹面沟槽处常常能看到积釉现象,呈现出淡淡的湖蓝色。釉面均匀的冰裂纹开片,更是为这件执壶增添了几分典雅之美。</p> <p class="ql-block">壶嘴细长,是粘接上去的,略微歪斜,好像宋代的执壶的流都歪。专家解释说,这种设计是为了倒酒时更加方便。此壶更适合用左手拿,这样壶嘴歪向自己,可以更好地控制倒酒的量。这种人性化的设计,让人感受到宋代工匠对生活细节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胎壁很薄,口沿处仅有1毫米的厚度,完全符合宋代湖田窑的制作工艺。到了金元时期,湖田窑的胎壁逐渐加厚,这也成为鉴别不同时期湖田窑瓷器的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底胎呈现出糙米黄色,修坯不够光滑,还有5个垫块支烧的痕迹。这可能是宋早期的产品,尚未规范垫饼支烧的工艺。现代仿造者通常不会采用这种工艺,因为这不符合时代特征。</p> <p class="ql-block">壶身上有大大小小的棕眼和空洞,这是宋代影青瓷器的典型特征。釉表面细密均匀的开片干净利落,没有人工做旧的痕迹。底部露胎处是因为流釉未能完全覆盖所致,这种自然的瑕疵反而让执壶更具真实感。</p> <p class="ql-block">壶身接缝处有不少缺釉点,这是由于稀薄的石灰釉未能完全覆盖接缝所致。这些细节不仅反映了宋代制瓷工艺的特点,也让人感受到古代工匠追求完美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壶的口沿有一处制坯缺陷,不够圆润,说明这是手工制坯的作品。这种不完美的美,正是宋代湖田窑执壶的独特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壶的口沿也不够圆,进一步证明了这是手工制坯的产物。每一件湖田窑执壶,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心血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壶腹肩部的积釉显出淡淡的湖水蓝色,这种色彩变化让人感受到宋代瓷器的无穷魅力。釉色与开片纹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这件执壶的古典美感。</p> <p class="ql-block">这件宋代湖田窑执壶,不仅是一件实用的器物,更是一件充满艺术价值的珍品。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让我们得以一窥宋代社会的生活风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