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年十月,三月画会去江西婺源写生时,李永宏画友邀请我们在今年四月到山西写生,而远在美国的左夫老师也积极响应决定参加这次写生活动。四月十五日我乘坐高铁到达太原南,小刘和小李不辞辛苦在出站口接上我后直奔晋中后沟景区,开启了这次期待已久的写生之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山西仿佛走进了一个秘境,没想到那些耳熟能详的城市彼此之间竟然都很近,以太原为中心基本上两三个小时左右都能到达,比如平遥,比如榆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山西仿佛走进了中国的历史画卷,在前往后沟的路上看到我们所走的路叫知远路,我问小刘他们这路名难道与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有关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人皆不知,但我心底却自以为应该是与他有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路远当奋力前行,刘知远出生在山西太原,那时的太原还叫北京,我从现在的北京来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北京,恍惚之间有一种穿越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车在一个三岔路口右拐后就驶向山下谷底的盘山路,由于车窗悬挂着纱帘我很难看清窗外的景色,绕来绕去倒是有点晕乎乎的,索性就不看了,等快到景区门口的时候,小刘接到了谢宝根老师的电话,说他就在附近,我向右下方一看就发现了谢宝根老师那辆开了二十多年的老车,一喊,很快他就跟上我们一起进了后沟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沟闻其名知其意也,它确实是在一条山沟沟里边,在往昔时光里,那条沟里应该还有一条河,河水潺潺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沟里如今基本没有水,不过在我踏勘寻找风景时发现,距离那眼名为神龙泉附近还有点水,在连接观音院与后沟景区的桥下也有极浅极浅的几滩水,不过这更显示出缺水的尴尬境地。水能赋予山一种灵性,如果山无水的话就会显得苍凉有余而灵气不足,后来我曾问过后沟的人他们吃的水来自哪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答曰:“打三百米深抽的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头一天与桂元同榻而眠还好,我们聊的很晚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李永宏老师就让小刘小李回了太原,我暂时自己住一间,等十八号时黄卓君老师来再一起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黄卓君老师因为工作原因一直没来写生,倒是便宜了我,嘻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顿好了之后,我就与谢宝根老师一道四处走走,看景选景为明天的写生做准备。景区里有有很多学生在写生,好像是晋中师范学院的师生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两个来到一号院二号院前的平台眺望,南面是层层院落外的观音院以及比观音院更远的已经绿意盎然的春山,凭栏南望视野开阔意境深远;东面地形狭窄,在一个院落后就是陡峭的黄色土山,山顶有三四棵不高的松树,后来我曾爬上去手扶那株入我画中的小松树喃喃自语道:“愿你万年长青,护佑后沟的子子孙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面也是陡峭的土山,山壁上也有几株松树,不同的是那陡峭的土山中竟然有人打出几眼土窑,我原以为是废弃的谁知有一天饭后大家一起散步路过时,在它的南面北望竟然发现有一扇窗放着光明,分明还是有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视线延着山脊线北移,楼上窑,有花小院,幸福院也就是二号院的身后层层叠叠的建筑延伸至后沟的最高处真武庙,我曾在某一天早上进庙拜了拜,祷告一下,但因为没带任何贡品,也不敢奢望,不敢强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贡品,求就灵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延着山脊线继续往东看去,那有后沟的酒厂酒窖,还有将军院等建筑,后来我入院看介绍得知,在那个院落中出生了一位少年,他年及弱冠就投身于八路军之中,还做过军神刘伯承元帅的警卫员,建国后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和他同时代的那些人用青春和生命书写了后沟的骄傲,永远值得我们缅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视线继续再往东走,那里有一个先生的院,这让我想起了我宋庄画室附近的那个先生的院,不过那只是借助先生之名开的饭店而已;而这个先生的院确实是名副其实,我曾拜读院门旁边的铭牌介绍,得知这位先生致力于后沟的小学教育,数十年从未离开过后沟,把青春和爱都撒在了这个偏僻的地方,他当的起先生的称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生的院门前有一条路爬坡能走到百工坊,而在将军的院北边也有一条路经过长长窑洞也能走到百工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个后沟导游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大家跟紧我,不走回头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是景区有意为之还是当初先民们的刻意为之,整个景区确实是路路皆通形成一个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圈看下来我心中有了一个注意,我就以幸福院为中心画这一圈的景色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么做有三个好处,一是,此地景色集中,大概能代表后沟景区的精髓;二是,我只要安心把这一圈景色画好,既省了到处找景的烦恼,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会不虚此次后沟写生之行;三是,一次把所有的画够好图、铺好大关系,接下来再画就会很轻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 我用了大概四天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幅长达五米五的画卷,虽然,在完成的过程中经历了狂风和爆晒,但是,结果是自己期待的就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谢宝根老师是最后到达的两人,由于从美国飞来的美国油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左夫老师早一天到达太原,李永宏老师就让于桂元老师等人也早一天来陪他,郑春龙师兄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俩到时他们已经画了两幅,这让我心中有些痒,不过不能急,通过一番上上下下的踏勘寻找,我基本上确定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要画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餐的餐厅距离我们入住的窑洞很近,而且李永宏老师的安排非常周到,山西的美食更是让人欲罢不能,但即便如此李永宏老师还是觉得不够盛情和美意,因此,在一个阴雨天安排我们一起去了太原,到他开的饭店大快朵颐了一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与夫人视频聊天的过程中她说我又胖了,要注意控制饮食,我自然是答应的好好的,但是,落实起来就大打折扣了,唯一坚持的就是晚餐不吃主食了,这种结果必然导致体重的增加,后来回到北京一称,赫然发现胖了六七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沟有张姓,赵姓,范姓等几个家族,这其中张姓应该是最大的家族,因为至今留存的建筑中还有他们的祠堂,故居,别院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记载中得知张姓始祖是在唐朝时从河北清河迁徙而来的,一个家族能在一个地方住下扎根繁盛起来是要祖祖辈辈无数人的辛苦付出和杰出智慧才能实现的,要想实现长期的繁盛就需要坚持一整套家法制度,后沟张姓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曾特意去参拜过在张姓祠堂,在门口拜读了“八唯两为”的家训,读罢令人赞叹,现录在此,以飧大家:“……;奉亲唯孝,夫妻唯敬;邻里唯和,立业唯勤;持家唯俭,持心唯正;待人唯义,待事唯诚;慈悲为怀,忠恕为本;八唯两为,永昌永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次后沟的写生之旅中非常有幸与骆根兴老师带领的西山油画院风景写生研修班在一起画画,那天我正在烈日炎炎下画着长卷,就见骆老师带着一群学生也来到了我画画的地方,他亲自动手给学生们做构成示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一边画一边听几句他的话,后来在他休息的时候走过去看看,立即就被他所做的示范触动,那是我正在思考和寻找的东西,从那些纵横交错的直线、曲线、弧线、方圆、三角等对画面所做的的分割处理中,我看到了以往深埋在画面中更深层次的抽象思考和构成要素,它们的存在才是画面具有力量和美感的根本所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想到偶然的遇见竟然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迪,于是,我在接下来的写生中加上了自己忽视的这个步骤。</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骆老师那里补上了这被忽视的一课,很是幸运。</span></p><p class="ql-block"> 独自一人骑着大二八到处寻景画写生与出门跟大家一起画写生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的,那就是能从其他老师那里学到自己不具备的东西,而这次与三月画会的老师们一起到山西晋中后沟写生,除了开心之外通过观摩每个老师的写生和完成的作品都有所触动和有所收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左夫老师学养深厚,艺术造诣很高,走遍欧美、看遍各大美术馆令其视野开阔,他对我作品的意见和指点都是不可多得的开示,令我收获匪浅。以他的能力画大尺寸的作品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但是,他一直都在画十几厘米,二十几厘米的小幅油画,我为之专门思考过他为什么这么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记得初学写生时老师曾经强调过写生要画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画第一印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且是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要求大家要追第一印象,原因在于外光下风景写生的光线一直都在变化着,要想画出第一印象是一个艰难的追求过程,必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严谨的训练过程,直到把这种能力给固化下来才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曾经跟很多老师出去画过写生,无一例外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其中李延洲老师对光线的要求让我印象深刻,也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外光一直都在变化中,要想把第一印象比较准确地画下来,我总结大概有三种办法能实现这个目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在画大尺幅的写生时使用李延洲老师的办法,就是每次只画大概两个小时就停笔,第二天再在相似的外光下继续画,这种方法会画的很从容,很深入,非常有层次感;在这次完成五米五长卷时我就是采用了这种办法,不过我觉得自己完成的还不够好,需要继续努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是画像五十乘六十厘米尺寸的写生作品时,在记住第一印象后,快速地分三个步骤完成,这种方法是我经常采用的,好处在于生动天然不至于过分雕琢而失去了锐气,不好的一面在于有时会追不回第一印象,为了完成作品而编造感受,让作品变得不够精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是我观察和推测出左夫老师的方法,画小幅油画,我看他选好景后会拍一张自己满意的照片留存,这也是留住第一印象的方法,而且更科学,所以看了之后我也开始使用。而且小幅油画作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眼睛还敏感的前提下迅速抓住第一印象。同时还能很从容地一笔一笔摆上去、画的充分而精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对于我这种性格的人来说还是不够痛快,虽然,之前我曾画过三四百张小幅油画,但是,在我自认为能力提高后就很少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性格也变得沉稳了些,于是,就有了画小幅油画的想法和冲动,放大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方式,压缩也是精炼自己能力的方式,一张一弛本是道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永宏老师可能是我们这次写生的所有老师中画画时间最短的一位,他是一个在其他方面非常成功的人士,却对绘画保持着真挚热忱的爱,因此,每次看他的写生作品都坚定了我对自己绘画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他的作品会唤起我对自己现在所维持的绘画状态的审问,我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我学画的初心,对朴素和本质的追求!我问我自己是不是经过多年的学习掌握了技术却忘记对初心,对朴素和本质的追求?是不是在做舍本逐末的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艺本是道,求艺就是求道,一个醉心于画画的人,原本不是为了别人喜欢和赞美而画,更不能为了卖出去而涂脂抹粉打扮的漂漂亮亮随了别人的意,而委屈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从李永宏老师的作品中意识到了保持初心,秉持朴素和追求本质的重要意义,我不能丢了他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郑春龙老师是我的师兄,他是一个活的诚恳率真的人,他不但一直在鼓励和赞美我,更是经常会对我的作品提出令我极为重视的建议和看法,虽然,一时之间我还不能克服他指出的问题,但是,他已经在我心中播下了改变的种子,一定会让我画的更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年我们一起去陕西乾县写生时他给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他建议我对不同色调的追求与把握;而这次写生中他又真诚地对我提出要注意保留构图、铺大关系时信手拈来的打动人的东西,不要在继续深入的过程脑子一热全部重新画一遍,他让我意识到保持生动、保持无意识中的偶然性是一幅好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他能提出触动我的建议,从而提高我的绘画能力来看郑春龙不愧为我越来越喜欢和越来越尊重的师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春杰老师与崔龙老师是我打心底佩服的画家,他们练就了一身的本事才得以凭借画画在宋庄活的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自忖,如果自己没有一份工资,没有父母和妻子的鼎力支持,我能不能依靠自己的画在宋庄有质量有尊严地活下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答案是我不敢肯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春杰老师和崔龙老师不但风景写生画的好,头像写生也画的令我赞叹,我已经很久都没有画过头像写生了,我一直在酝酿通过这些年在风景写生上的摸索能找出一条人物写生的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许,我已经找到了那条路,只是还需要一个契机,看了他们这次在后沟的头像写生,让我有了画人物写生的冲动,也许,新的开始就在明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桂元老师和谢宝根老师与我最熟稔,因为,我与他们一起同学过,并一直保持联系至今,对他们的画技和人品都有着比较准确的和深刻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桂元兄是我在军艺第一次学习时的班长,第二次学习时的队长,从他身上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甚至是我和夫人的媒人,这让我总是对他心存感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是一个极为谦虚,甚至谦虚的有点过头的人,他的风景写生得到了我一位眼光甚高的同学陈占恒的肯定,而他的人物作品多次入选参加全国美展,一直令我望尘莫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他被左夫老师认定为三月画会的会长,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不过他的谦虚病又犯了,竟然说半年后要让贤,这遭到了大家的一致批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桂元是一个为他人考虑极为周全的人,为了这次写生活动,他一直在与左夫老师,李永红老师和我保持沟通,他周全到我都觉得有点过的地步;他太谦虚了,谦虚到有点让你惭愧的地步,用郑春龙师兄的话来描画一下他最到位:“桂元一贯用自己的谦虚来显示他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实上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桂元兄都值得骄傲,艺术造诣自不用说,但他最值得骄傲也最让我钦佩的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对身患疾病妻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真的无法确定自己能做到这一点而且能做的如此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我觉得他值得骄傲,也因此钦佩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这次写生活动唯一的“副会员”,谢宝根老师却是我羡慕的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画画的好,更是因为他有一个对他照顾的无微不至的夫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夫人对我已经足够好了,自认识以来一直都在支持我的绘画和其他爱好,但是,自从那次我去宝根兄家做客看到他夫人的表现时,我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宝根夫人对他的照顾之周到是很难超越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男人似乎都不明白什么是幸福!又仿佛他们不需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宝根和很多男人一样浪迹天涯去寻找自己的事业,他一七年就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宋庄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为此我多次表示难以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庄有很多像他一样怀揣梦想追求艺术的人,七八年时间的坚持宝根也确实很有收获,但是,那些收获与他的艺术造诣和才华并不匹配。事实上,活在世上你就得接受现实生活的戏谑和鞭打,那怕是遍体鳞伤也得笑对人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认为谢宝根老师对绘画的执着与热爱应该有甚与我,他达到的艺术水准也是高于我,因此我一直都在向他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也许他夫人对他照顾的太好,这让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做出判断时会出现一些偏差,这一点我还是不要多说了,因为“他是一个非常骄傲人”,这句话是于桂元老师在接触他以后正式做出的判断,原话或许有些许不同但意思应该就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是于桂元老师明的谦虚还是谢宝根老师暗的骄傲,其实这都是真实的人性,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是如此,试看这次写生的老师中有哪一位不是以自己的艺术作品为荣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后沟写生的人虽不敢说是络绎不绝,但确实是很多。他们中有像我们一样的老师,也有师范学院的学生,还有在上中学的美术培训生。在于他们的交错中认识了几个新朋友也值得我写一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后沟遇到程翔宇老师是一种缘分,他之前在宋庄小堡南街一号开过一个翔宇美术馆,桂元的画室那时就在他的美术馆上面,但那时候我们却无缘相识,如今却在山西晋中后沟写生时相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在认识程翔宇老师的前一天,我先认识了他也在画写生的儿子,之后又认识了为他们父子画写生跑前忙后的他的夫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他热情助人的夫人身上我看到了母亲的影子,她们身上的那种美德让我感到亲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几天程翔宇老师的儿媳妇带着他们可爱的孙女也来到了后沟,程夫人简直乐的合不拢嘴更加是忙的不行,他们一家三代人的幸福快乐让后沟略显单调的生活突然变得更加美好了,至今我的舌尖上似乎还留有他们从太原游玩回来时,带的芒果味雪糕的冰凉与芳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祝福那个住在二号院也叫幸福院的美丽的小女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是在幸福的二号院门前我认识了带学生来写生的籍俊杰老师,之前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绝不能说其他人的坏话,尤其是在画画这个圈子里,它很小,小到你说两三个人其他人就可能认识你说的那两三个人中的一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接连向他问了几个我山西籍的朋友,比如李新铭,比如张峻明,再比如郭永文,没想到他竟然三个都认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互加微信后我很好奇他的姓,籍!这个姓我是第一次听说、第一次遇到,便极为好奇地请教他籍姓的来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籍老师自己也并不清楚籍姓的来历,但是他说到应该是春秋时期王室的赐姓,这让我想到老子曾经做过的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的职务,我在了解老子的生平时曾经留意到有一个家族专门负责收集整理周王室的典藏古籍,我怀疑籍老师就是那个家族的后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文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越是在偏远的地方越显示出她的源源流长,这是我在写生中经常遇到的事情,比如去年去惠州写生竟然遇到了三国时张飞的后裔张炎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我要写一写老四夫妻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原本以为老四是老四年画夫妻俩中的那个男画师,了解后才知道是那个女画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后沟写生的第三天突然下起了雨,我本想画老四他们工作室的行动不得不停了下来,“浮生偷的半日闲”我顺应天时就去参观了一下老四木板年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的美丽的老四名叫石庆英,她是一个热情的女人,让我没想到的是她的职业竟然是护士,做木板年画只是她的爱好、她的副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庆英在家排行老四,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她的老公王林,在被王林的才华折服后开始追求他,二人的结合应该是天作之合,因为他们互补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四热情奔放极擅交往沟通主外,王林有些木讷寡言但才华横溢学习动手能力强主内。他们一起走遍山西,走遍全国,甚至是还去了韩国和越南,到处拜师学艺学习木刻年画,终于做起了这个晋中后沟景区的木板年画工作室,我详细地了解了他们的艰难的学习过程和创业史深为佩服和感动,也为此给出了积极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觉得如果后沟景区能给他们安排一个处在景区核心位置的工作室就更好了,他们的努力和成果一定会让后沟更加辉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的交流很热烈,感动之下王林隆重地打开了一间屋子,那里收藏着他父亲宝宝给他留下的藏品孤本。我可以明显感觉到王林对自己父亲的崇拜,他骄傲地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天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了他的深情回忆后,我也被他父亲的经历所打动,他是一个极具才华却为了家庭而牺牲了前途的男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林与父母本来生活在平遥,他父亲挚爱绘画,但基本上是无师自通,王林对我举了他父亲学画过程中的两个例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是在他父亲七八岁的时候,腊月二十三走在街上看见有人摆摊卖灶王爷画像,他看了一眼后就学会了,于是跑回家连夜画了一堆,第二天拿到街上去卖,结果却一张也没卖出去,就在他伤心之际那个画灶王爷卖的人,却来把他的画砍一半价后包圆了,临走时告诉他:“不是你画的不好,而是因为今天是二十四,没人需要了而已,明年我一定都能卖出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个例子是有一个从上海下放到平遥的美术老师办了一个美术培训班,王林的父亲听说后穿越整个城市走读去学习,他的勤奋努力得到了那个老师的青睐,对他关照有加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些谆谆教诲使他具备了现代艺术的观念和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林的父亲除了具有极高的绘画天赋之外,还无师自通学会了篆刻,无线电修理等技能,正是这些技能让他父亲在平遥声名鹊起,是金子总会发光,而机遇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人曾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在王林的父亲遇到了伯乐,大概是晋中地区要搞一个展销会急需一个能布置会场、会画画的人才来布展,晋中地区的专员恰巧发现了王林父亲的作品,就询问是谁画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答曰;“是某某厂的工人宝宝画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他们一家就在那位专员的关照下来到了晋中,父母都被安排了一个好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着王林眼含热泪讲述着父亲的故事,我也被他的深情所打动,也许,老天的一场雨就是为了让我来认识老四夫妇,就是为了让我知道王林父亲宝宝的故事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祝福王林夫妇,除他们之外在后沟我还遇到了很多值得写的人,比如海拉尔的老乡梅红和武清的老乡竹音,不过因为篇幅太长就不写了,但是,祝福却不能少一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后沟写生最美好的时光,是我们酒足饭饱之后在灯火阑珊时的散步,每个老师都在分享自己的过去,每个老师都在分享自己的写生所得,美好的生活一定会留在心底,但是,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还在回味后沟梨的香甜时,十天的写生竟然已经结束了,大家又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都在忙,但我相信这次晋中后沟的写生活动会像我们的写生作品一样长留在我们的世界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关卡要过,关关难过关关过,那并不是因为我曾在观音院,张家祠堂和真武庙虔诚地拜过,而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努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登上后沟最高的山后,我看到关山重重,看到那株孤独的爱心树,看到枝头的花面对狂风依旧顽强绽放,不由得感叹到:“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这些喜爱画画的人用画笔饱蘸五颜六色描绘生活,求艺就是问道,悟还是误都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是命中无此运,亦可孤身登昆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尘赠我三尺剑,酒看瘦马一世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世人朝路乃绝涧,独见众生止步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九万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入红尘梦易真,一朝悟透心境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朝悟道见真我,昔日枷锁皆云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门将至百运开,拂尘轻笑问仙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5.1.江山如画写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