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人都有心,心只有一个。</p><p class="ql-block">但我们平时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心差别很大,你的心不同于我的心,这是我们普通人的讲“人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儒、释、道这三家也都讲心,佛家是为成“佛” ,讲的是般若心;道家是为成“仙”,讲的是道法自然的自然心;儒家是为“成圣”,讲的是伦理心,仁心,即本心。</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普通人想成什么呢?其实是在求安心。那么如何才能“安心”呢?</p> <p class="ql-block">要想心安,首先要知道不安的心,即烦恼是怎么产生的?</p><p class="ql-block">烦恼是从我们无限心中来的,我们有很多的愿望要实现,实现了一个愿望,随之就又产生了更大的愿望,没有尽头,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所以我们常常筹划未来,对未来产生了期待。对未来的期待愿望,实现了叫如意,如果没有实现就叫不如意。烦恼就是不如意。不是有句俗话叫: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就是烦恼的来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么这颗不安的心该如何安顿?</p><p class="ql-block">身体病了找医生,心理病了找心理学家,但还有很多介于这两者之间,都不是很严重的身体和心理的问题的人该如何自救?现在社会流行“国学风”,到处都讲传统文化,借传统文化来修身,修心,赚取收益。</p><p class="ql-block">提到传统文化就离不开儒、释、道三家。王德峰老师在讲《传习录》中说:“佛家教我们得解脱,道家教我们得自在,儒家教我们有德行。儒家是五谷,是粮食;佛家是药,用来治病;道家是烹调的艺术,让吃饭不仅为果腹,还要津津有味,是对世界对生活艺术的态度”。</p><p class="ql-block">三者的关系应该这么看:“人吃五谷哪有不生病的,有病就要用药,佛学是万应灵药,世人生死事大,你生死都能解脱,超脱生死的人生境界,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这一贴万应灵药就是佛学,药到病除”。当然,病好了就不用一直捧着药罐了,还是要吃五谷的,“要把五谷吃出境界的是道家,叫不要过于执着。有时候我们事情,都是因为人的因素太多反而弄乱了,一部《道德经》一部《庄子》都是教我们做减法,把我们自身人为的因素拿干净了,我们的生命实践自然符合天道,这是道家。”</p><p class="ql-block">佛家、道家都不是我们的生活基础,我们的生活基础是儒家。儒家就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一来到世界就处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基础关系有五种: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叫五伦。</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对人生的基本看法,对世界的基本理解,最基本的生命情感和人生态度,都是从儒家里面岀来的。比如素昧平生的人打交道一起合作,如果发现其中一个人对父母不孝的,我们就会怀疑此人是否可靠,连父母恩都不能报的人,你还能指望他别的什么?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体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一个精神的支点。其他民族的精神支点都是宗教,比如欧洲人的基督教,印度人的印度教,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而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点不是宗教,不是从宗教里面岀来,而是从中国哲学中出来。我们现在学习《传习录》就是为了重返我们的精神支点,解决一个根本的大问题,“安心立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写到这里我就彻底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学习《传习录》,因为我要找“心”,这个心,就是“安心立命的信仰”。</span></p><p class="ql-block">安心立命是每一个民族都要立的信仰。我们的信仰如何立?以本心立信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