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9日,与女儿来了一个说走就走的户县游。早上8点10分从万寿路上地铁一号线,途中转两次地铁,于9点5分到达阿房宫南站,不出地铁,来到火车西户线的西安站,上车后稍候几分钟即开车,一路上看田野麦地,25分钟后即到达户县火车站。</p><p class="ql-block">户县早已改名为西安鄠邑区,但老百姓口中依然叫户县更亲切。关中有几句民谣:金周至,银户县,吃不完的泾、三原。这几个县是土地肥沃,平原千里,是产粮大县。在那时,老百姓能吃饱肚子就是天大的好事,就是幸福生活了。</p> <p class="ql-block">早上9点多这趟火车,人不多,每个人都能找个好位置坐下。</p> <p class="ql-block">出了站,沿画展路走了约几分钟,就到了户县农民画展馆。这条路上座落着户具最好的中学:户县一中,有妇幼保健院,还有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有大幅的户县农民画。</p> <p class="ql-block">这个户县农民画展览馆是1974年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进大厅后可见《影音厅》,里边连续播放影片,介绍中国户县农民画的发生,发展,辉煌成果。户县农民李凤兰的画《春锄》等好几张画,1974年被国家邮政总局印制成邮票在全国发行。农民画家李凤兰曾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p> <p class="ql-block">户县农民画诞生于1958年,至今经历了萌芽生长,辉煌兴盛和创新崛起的传承发展之路。其鲜明的地域特征,淳朴的写实风格、丰富的创作题材,自由的构图特点,绚丽的绘画色彩,夸张的人物造型…这一切造就了户县农民画这一璀璨夺目的画苑瑰宝。</p> <p class="ql-block">整个展厅宽畅,明亮,干净。一层展厅的画作是反映改开前的农村生活。有集体田间劳动,民兵训练,军民竞赛联欢,大炼钢铁等等。</p> <p class="ql-block">这幅《老书记》的画作,是农民画家刘志德1973年所绘,是获奖作品。看着这幅画很眼熟,当年应该是登上报纸的。</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李凤兰获奖画作《春锄》。</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幅《金山银海》作品,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画面中丰收的玉米架如同金山,雪白的棉花如同银海。</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展厅反映八十年代后,农村实行责任田到户,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农民画的题材更宽广,画面色彩艳丽,融入了西方美术的抽象派元素,展出的画面夸张,更有生气…</p> <p class="ql-block">这幅是陕北农民李素楼所绘。画名《陕北说书》。</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1990年画。名字叫《满月》。</p> <p class="ql-block">从展览馆出来,5元的起步价,坐出租到户县的地标性建筑一钟楼。在此处漫步,到一餐馆吃午饭。</p> <p class="ql-block">摆汤面,槐花麦饭等农家饭。</p> <p class="ql-block">饭后叫网约车10元即到想往已久的渼陂湖。它虽名气大,但远在户县,今天才得以欣赏它的芳容。</p> <p class="ql-block">总之,暮春的渼陂湖值得一游。草木葱笼,一片养眼的綠色,湖水清澈,花儿盛开,整个景区清洁,干净。游人不多,游园感觉舒适,自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