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数字时代社会关系的形成机制:注意力投入</p><p class="ql-block">在传统社会理论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多体现为面对面的交流与接触,具体可以分解到时间、熟悉程度、互惠交换和情感等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形成固定的互动模式,建立持久的社会关系。</p> <p class="ql-block">数字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社会互动信息转化为比特形式的电子数据,逐渐消解了传统社会关系中的时间、空间和熟悉程度等限制因素,改变了以往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第一,电子化的连接消除了时间障碍,使远程实时交流成为可能。时间成本的降低使人们不再受限于物理距离,社交意愿成为建立社会关系的核心前提。</p> <p class="ql-block">第二,数字平台使陌生人能够通过在线资料和社交动态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和经历,无需直接交流即可建立初步联系。这种低时间成本、高频率交流的互动方式,打破了传统社会关系中熟悉程度的限制。</p> <p class="ql-block">第三,情感要素也在数字化连接中流动。虽然数字通信技术难以完全替代面对面交流,但其穿透时空的能力和多模态信息呈现功能,有助于维系远距离关系,甚至培育线下难以形成的情感纽带。例如通过网上交友恋爱,形成的"杀猪盘”骗局。</p> <p class="ql-block">最后,数字通信技术还延伸到社会关系的物质层面,通过为人们提供资源共享渠道,促进了低成本互惠交换的实现,高效拓展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服务。</p> <p class="ql-block">数字社会中的数据和信息是无限的,但人的注意力总量有限。在数字时代,个人经常陷入信息过载的困境,不得不有选择地接收信息,屏蔽无关内容。因此,当数字通信技术消解了其他要素的成本后,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在连接泛在的数字社会,个体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内容的创造者和连接者,需要投入注意力参与数字信息场域,这就带来了有限注意力与无限数据之间的矛盾。</p> <p class="ql-block">个人如何分配注意力,成为接收数据信息、开展社会互动的决定因素。注意力的分配表现为对不同信息的关注时长、思考深度以及分享范围的选择,只有分配到注意力的社会关系才能得以建立和维系。换言之,社会关系的形成依赖于双方的注意力交互。个人投放给他人的注意力与接收到的反馈注意力,共同构成持久的社会连接。所以,如何分配注意力,决定了个人接收和传输数据的方式,进而成为数字时代社会关系形成的主要机制。</p> <p class="ql-block">你关注我的数字信息,在数字超载、信息爆炸的时代,说明你在海量数据中投入了你的注意力,从而维系了在数字社会交互关系的维护,谢谢你的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