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日一群好友相约驱车到博罗长宁品尝博罗出名的美食窑鸡,品尝过香喷喷的窑鸡后,于下午冒着小雨齐齐同游附近的罗浮山朱明洞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晴时雨的状况虽然给我们带来不便,更多的是带来惊喜,小雨中的罗浮山云雾缭绕仙气十足,风景倒影非常漂亮,而且游客少,拍起照来随心所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座落在博罗县长宁镇的罗浮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AAAAA级旅游景区。它位于岭南中南部,坐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惠州西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七大洞天” 牌坊高高伫立在罗浮山景区入口处,“洞天” 是道教用语,意指地上的仙山,全国共有十大洞天,多是名山胜地。罗浮山方圆214多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峰432座,飞暴名泉多达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以山势雄伟壮观,植被繁茂常绿,林木高大森古,神仙洞府超凡脱俗的特色吸引古今中外无数的名仙名人和游客。汉代司马迁曰:“罗浮汉佐命南岳,天下十山之一”。被道教尊为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被佛教称为罗浮第一禅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代诗人杜甫、李白、柳宗元、苏东坡等都为罗浮山留下经典的文赋和诗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李白——余欲罗浮隐,犹怀名主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杜甫——见花辞涨海,迎雪到罗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景区大楼进入,左右两旁是钟楼、鼓楼,迎面看到的是一个由花草修剪而成的红底绿边的大大缕空心造型,游人可以在此打卡拍照留念。心型后面就是景点“人间仙境”,这里仙气缭绕,笼罩在一片祥云仙气中,仿佛进入了仙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间仙境”往前走就是白莲湖了,白莲湖位于冲虚古观前,面织19550平方米,因昔日滿湖种满白莲而得名,是道家放生及游人休闲游憩的地方。明朝祝枝山曾记述湖中白莲“千万计,花过巨,叶大如盏,微风吹之撼撼如玉石切磋之音”。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常到白莲湖写照,吟颂爱莲之说,并在罗浮山留下了不朽的诗篇:“红尘白日少闲人,况有绯鱼系此身;独上罗浮开远目,浩然心意复吾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罗浮山最高海拨1296米,冲虚古观就在山脚下,它北枕麻姑峰,南临白莲湖,视野十分开阔。冲虚古观始建于东晋咸和二年,距今1600~1700年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罗浮山是岭南道教文化的发祥地,吸引了历代诗人文客众多。1600多年前,道教理论家葛洪隐居于此,始创了冲虚观,他在此每日采药练丹,著书立说,开创了岭南道教流派,传说最后他也在这里羽化成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罗浮山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承栽着深厚革命历史的红色地标,冲虚古观,这里曾是中共广东省临委(后为广东区党委)、东江军政委员会和东江纵队领导机关的驻地,⼀度成为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冲虚古观为广东地方革命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有较高的革命文物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在冲虚古观旁,展馆设基本陈列展厅、研学厅、户外景观区、文创区等。主要分为“南国烽烟举战旗”“中央指示扭危局”“伟大营救护文脉”“亮剑挥戈势如虹”“北撤南征立新功”五个部分,共展出180余张珍贵历史老照片和文献资料,陈列展出100余件(套)历史革命展品,包括国家二级文物东江纵队《前进报》印刷机,通过声光电等媒体技术,运用场景复原形式和技术,生动再现了东江纵队革命历史,同时使用雕塑、油画等艺术手段,生动展现了东江纵队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东江纵队纪念馆”题匾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 司令员曾生、政委尹林平、副司令兼参谋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领导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这支英雄部队成立于1938年,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珍贵照片和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东江纵队从创建到发展的全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大营救"专题展区,详细展示了1942年东江纵队成功营救被困香港的800多名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的惊险历程,这一壮举被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馆以大量的文献资料,真实的历史照片以及珍贵的革命文物,全面反映了东江纵队、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革命事迹。纪念馆静静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成为广大游客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白莲湖畔古朴典雅的会仙桥,是一座以青石砌成的单孔石桥,横跨溪流的桥身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互辉映,传说这里是苏东波遇见何仙姑的地方。清代爱国诗人丘逢甲有诗云: “我行会仙桥,有女来踌躇,未敢轻吟诗,恐或何仙姑”。浪漫的传说散发着神秘的古典韵味。“会仙桥”三字为丘逢甲所书,是博罗县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洗药池,相传这水池为葛洪当年洗练草药之处。清幽的池水,承栽了古代医药文化记忆,见证了罗浮山悠久中医药历史的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葛洪,字雅川,传说这是葛洪当年练丹之处,当年他用七七四十九天练出“九转金丹”,服用后羽化成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稚川丹灶旁的东坡亭,造型雅致,清道光年间为纪念苏东登临罗浮山游历冲虚古观而建,亭中仿佛还留存着苏东波大文豪的风雅气息。现为博罗县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蒿园内栽有青蒿、红花艾、菖蒲等药用植物,今人在葛洪登山采药的地方筑碑为证,以纪念葛洪在医学中的突出贡献,向世人昭示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蒿具有抗疟、抗菌、解热等作用,葛洪在其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描述了青蒿素抗疟功能,并记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制作方法,中国中医研究院屠呦呦从上述记栽中受到启发,成功发现了效果为100%的青蒿素提取物,为表彰她在青蒿素的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11年拉斯克基金会将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了时年81岁的屠呦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罗浮山百草油处方源自于葛洪,取百草之意而命名为百草油,具有祛风解毒、活血去淤、消肿止痛等功效,罗浮山百草油除了发挥其药效价值外,还是罗浮山百草文化、岭南地区医药文化的栽体。百草油还获评“广东省非遗手信”,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罗浮山百草油所属“罗浮山”品牌成为惠州市第一个、也是目前惠州市唯一获评中华老字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株过江龙乃是罗浮山至今发现最古老的过江龙。过江龙属含羞草科目,是罗浮山众多名贵中草药材之一,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利尿等功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葛洪博物馆是一座中式古典建筑,门匾“葛洪博物馆”为屠呦呦所题写。博物馆主要展示葛洪的事迹,其次有葛洪妻子鲍菇、葛洪弟子黄大仙及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青蒿素的研究成果的介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葛洪妻子鲍菇对针灸和艾灸有一定的造诣,与葛洪结合可谓双玉合璧。葛洪弟子中,最得意的就是黄大仙,即黄野人,原名黄初平,起初在罗浮山协助葛洪炼丹,为附近百姓治病。葛洪羽化成仙时留下丹药,黄野人服后修成地仙,后常在民间行医济世、扶危济困,人称黄大仙,香港黄大仙庙供奉的就是这位黄大仙。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对屠呦呦研究青蒿素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从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葛洪、鲍菇夫妻画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冲虚古观到洗药池、练丹灶、再到百草园、葛洪博物馆,我们游走在历史悠久的园中,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故事和传奇,我们仿佛回到了过去,依希看到葛洪研药练丹的身影。罗浮山作为岭南第一峰,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美好的传说,更有着极其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这里是葛洪进行医药研究和著书立说的摇篮,更是现代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承地。罗浮山不仅是道教圣地,还曾经在近代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也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被故事多多的罗浮山深深吸引,爱了,喜欢这天然美丽、有着历史文化的罗浮山,这里迷人景色在我们脑海里是抹不去的,这次游玩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登高到主峰飞云顶,留下了遗憾,期待下次重游登顶,去领略更多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见了,美丽的罗浮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