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再观皇家安大略博物馆(202504)之一

小布

<p class="ql-block">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Royal Ontario Museum ),简称 ROM ,</p><p class="ql-block">是加拿大最大且最重要的集艺术、文明、文化和自然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館。其藏品丰富包括有恐龙、陨石、宝石、动物标本,以及全球各地的文化文物遺产。其中內藏中国文物四万多件,收藏量级仅次于大英博物館。</p><p class="ql-block">虽然是北美第五大博物館,却是海外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第二大博物館。</p><p class="ql-block">将带你从地球飞往柯伊伯帶,再从五亿年前的寒武紀穿越回现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成立于1912年,1914年加拿大总督阿瑟亲王宣布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亿万富翁迈克尔.李钦捐赠给Rom3000万美元。设计师里伯斯金以解构主义晶体结构为Rom设计的融合式附属建筑,被称为李钦水晶宫。</p><p class="ql-block">2009年全面重新开放,Rom里的藏品绝对顶级,也是到访多伦敦游客的必达之处。</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就被美妙的歌声吸引住了。只见一群少年学生在指挥的带领下,努力而深情地演择着,,,,</p><p class="ql-block">据说,这是一支来自美丽国的学生们。</p> <p class="ql-block">正门入口处,屋顶为桔色穹顶。拜占庭风格的穹顶,用马赛克制成的图案在桔色灯光的投射下给人一种迷离感。</p> <p class="ql-block">图腾源自奥吉布瓦语。是指一种精神存在,神圣物件或象征。图腾具有增加团体的团结精神,加强血缘关系。令社会组织正常运作和相互区别的能力。图腾标志最典型的就是图腾柱。</p><p class="ql-block">在安省皇家博物馆中有四根图腾柱。即:</p><p class="ql-block">尼斯加和海达图腾柱。</p><p class="ql-block">它原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海岸的原居民尼斯加人和海达人手工雕刻的4根大型图腾柱。象征着他们的家族血统。是用西部红雪松木制成的。这是跟大型柱子分别是三人同行柱、萨迦威柱、克瓦克苏的摇晃柱和16号屋强屋柱。</p><p class="ql-block">这种图腾柱,通常是放置在家族部落房子的前沿海滩上,上面雕刻的图案是讲述家族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三人同行柱高约10m,于1860年建造。是用来纪念乌鸦部落的Kim Xsaa酋长的。上面雕刻了三个垂直排列的人物,分别是两个蜥蜴人和一个拿飞蛙的人。</p><p class="ql-block">萨加威柱(尼斯加族)是ROM里最大的一根,高达24.5米。是已知19世纪最高的图腾柱。是用来纪念鹰部落酋长Sagaeeen的。他曾经树立在纳斯河畔的Gitiks村。从上到下雕刻满了各种动物及部落先人的形象。</p><p class="ql-block">克瓦克苏的摇晃柱(尼斯家族):高约14m,建于1840年。也是原来竖立在纳斯河畔的。是为了纪念女酋长。Kwax suu.而立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句子的不寻常之处:这根柱子上有两种图。一个是狼部落,一个是乌鸦部落。原来酋长的母亲是狼部落的,他的父亲是乌鸦部落的。</p><p class="ql-block">16号屋强屋柱(海达族),1910年建成。两兄弟间抢夺另一方的地位,其中一方祈福而立的.</p><p class="ql-block">1923年英国植物学家查尔斯为博物馆购买了这根图腾柱。为Rome购买了这根图腾柱。</p> <p class="ql-block">萨加威柱</p> <p class="ql-block">在一楼正中的克瑞尔展厅里,左右两边的展品有动物化石,木乃衣,铜像,恐龙(复制品)。东西向的墙面上有四幅巨幅画。(可惜知道它们的含义)。</p><p class="ql-block">免费导览语种仅有英语和法语,导览时长45分钟,在规定的时间段分不同展区标题,且游览容量限制为20个人,由志愿者带入标志性文物,让您领略皇家博物馆之亮点。</p> <p class="ql-block">  Asaphellus fezouataensis (节肢动物﹣三叶虫) Jebel el Kissan , Zagora , Dra - Tafilalet ,摩洛哥奥陶纪,4.77亿年</p><p class="ql-block">ROMIP56310</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泥状玄武岩( pahoehoehoe )</p><p class="ql-block">美国夏威夷爆发于1998年</p><p class="ql-block">G38173</p><p class="ql-block">美国地质调查局夏威夷火山观测站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一楼入口处,特展招牌格处引入注目。今年是奥斯集中营解放80周年之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奥斯维辛集中营》国际巡展</span>在此馆展示的时间是2025.1.10至2025.9.01。虽然听不懂英文,但我还是独自上四楼观看了,详情另表。</p> <p class="ql-block">而在水晶宫大厅内,巨大的恐龙化石赫然出现在眼前,真是太抢镜了。</p><p class="ql-block">这个27米长名为戈多( Gordo )的恐龙化石属于重龙(又称巴洛龙),是 ROM 的镇馆之寶,完整程度排名世界第二,据说仅次于大英博物馆的藏品。</p><p class="ql-block">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据说這只重龙的化石本来是1962年时的馆长 Gordo 从美国芝加哥运来准备参加当的恐龙大展的,但由于展场空間,空间不足,最后沒有展出而放进了仓库。随着 Gordo 馆长退休、过世,再也沒有人記得馆中有這么一件珍宝。</p><p class="ql-block">2007年,戈多骨架组装成功。成为加拿大永久展出,并且是最大的恐龙。</p><p class="ql-block">不过,此图片展示的是复制品,真正的龙骨在此馆的恐龙展区。</p><p class="ql-block">此行还学到了一个知识点:如何简单区分真骨和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查:恐龙戈多骨架总长约27m,也就是说他活着的时候体重可能高达15t。</p> <p class="ql-block">沃克氏副栉龙属于鸭嘴龙科里面发现化石最多,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生存于白垩纪晚期,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副栉龙属于草食性恐龙,连接鼻头一直到后脑勺的头冠是他们标志性特征。Rom里的这件沃克式副栉龙化石是1920年由多伦多大学的户外小队在加拿大亚伯达省红鹿河畔的桑德河附近发现的,该化石被帕克斯以Rom董事会主席沃克爵士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副櫛龙目前已有三个被承认的种类,除了沃克是副櫛龙以外,还有小号手副櫛龙以及短冠副櫛龙。副櫛龙最亲近的物种是中国黑龙江嘉荫县发现的卡戎龙,中国是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并且范围极广,在山东,广东,内蒙古,四川,新疆等地都有非常多的恐龙馆,属于探秘侏罗纪,白垩纪的打卡圣地。</p> <p class="ql-block">看完了一楼大厅,我们可拓步于室外。据查,博物馆门前的石狮也来自中国,而其摆放也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p><p class="ql-block">有说这两只狮子是八国联军入浸时,强取清朝肃王府豪格家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p><p class="ql-block">两个狮子在深灰色四方柱上面,可看底座上有许多云纹,母狮子爪下的小狮子的面目不是特别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冬季时分,双狮用特殊的布料罩着。今年,复活节后,双狮才露出真面目。</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墙体细节</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