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游记(20)驰骋帕米尔——冰川、丝路、国门

飞雪 行摄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篇昵称:飞雪 行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篇号:59031368</span></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2日,晴。早上,我们在酒店享用早餐后,上午10点准时出发,前往红其拉普国门,途中会途经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塔合曼湿地、瓦罕走廊等地。</p> <p class="ql-block">  沿着G314国道前行28公里,上午10点30分,我们到达慕士塔格冰川公园。这座公园位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裙带之下,山顶常年积雪形成冰川。慕士塔格峰由若干山峰组成,主峰海拔7546米,处于塔什库尔干与阿克陶的交界线上,是东帕米尔高原三大高峰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进入公园的候车区,开阔天地间,阳光倾洒。站在路中,向着远方雪山伸手,仿佛能触摸到那圣洁的白色。背后是人间烟火,帐篷、行人、车辆,勾勒出旅途的生动画面。这一刻,与山川对视,与自由相拥。</p> <p class="ql-block">  乘上区间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向窗外望去,湛蓝天空下,皑皑雪山闪耀着圣洁光芒。它们巍峨矗立在广袤旷野之上,宛如沉默的巨人,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这一路与山川的相逢,让心灵在壮阔天地间悄然舒展。</p> <p class="ql-block">  乘坐区间车15 - 20分钟后,我们抵达终点,再步行上山1.5公里就能到达冰川脚下,若不想步行,也可选择骑马前往。我们沿着石阶而上,身旁山石嶙峋,远处雪山皑皑,在这天地间,每一步都在靠近壮美山川,每一眼都是对自然奇迹的惊叹。</p> <p class="ql-block">  步行20多分钟后,我们来到冰川脚下。眼前是一片开阔之地,背后巍峨的冰川在阳光下闪耀着圣洁光芒。蓝天如幕,游人如织,我竖起拇指,为这震撼的自然奇景点赞,也为自己能踏上这趟与壮美山川邂逅的旅程喝彩。</p> <p class="ql-block">  站在慕士塔格峰前,海拔4688米的标识见证着攀登的勇气,背后冰川巍峨,冰雪闪耀。我背着行囊,心怀对高山的敬畏,此刻,我与壮阔天地对话,将旅途中的坚毅与风景一同珍藏。</p> <p class="ql-block">  巨大的冰川如凝固的浪涛,置身其前,只觉自身渺小,却也被这磅礴的冷冽之美深深震撼。</p> <p class="ql-block">  冰川悬垂,巨大的冰柱如时光的指针,冰面纹理似岁月褶皱,无声诉说着沧海桑田。下方融水静谧,映出冰川冷峻轮廓,二者相依,宛如一幅空灵画卷,勾勒出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p> <p class="ql-block">  眼前,冰川似巨兽卧于此,冰体纹理纵横,是岁月留下的辙痕,诉说着自然的雄浑与静谧,令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  仰望冰川,在蓝天映衬下,它又宛如一座巨大的冰雕城堡。阳光洒在冰峰棱角,闪烁着清冷的光。那不规则的纹理,是大自然的笔触,勾勒出冰川的雄浑与壮丽,让人唯有惊叹与敬畏。</p> <p class="ql-block">  冰川之下,白马披着绚丽鞍毯静立。四周,游人穿梭,或赏景,或骑行。冰雪巍峨,天地间满是纯净与壮阔,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自然的震撼,仿佛时间在此凝固,只留下这人与山川相融的美妙瞬间。</p> <p class="ql-block">  中午12点30分,我们结束慕士塔格冰川公园的游览,继续驱车前行51公里,抵达塔合曼湿地。</p> <p class="ql-block">  塔合曼湿地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距县城约30公里,是帕米尔高原东麓的盆地湿地,毗邻慕士塔格峰南坡山脚。</p> <p class="ql-block">  站在观景台极目远眺,湿地四面环山,地势低洼,面积约8000亩(约20平方公里) ,海拔3050米,由山泉和塔什库尔干河汇聚而成。塔合曼湿地作为高原湿地,具有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等生态价值,被誉为“塔什库尔干的瑰宝”,是当地最大的草场和湿地生态系统。</p> <p class="ql-block">  离开塔合曼湿地,沿G314国道继续行驶91公里,下午3点10分,我们进入瓦罕游弈所和丝路之门,两山之间便是瓦罕走廊。</p> <p class="ql-block">  瓦罕游弈所是中国唐代在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 )瓦罕走廊一带设置的军事管理机构,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它的存在体现了唐朝对西域边疆的军事控制以及对丝绸之路交通要道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瓦罕走廊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和“地理门户”,在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意义重大。其险峻的地理环境与独特的战略位置,使其成为中亚、南亚与东亚之间的天然通道,堪称“丝路之门”。</p> <p class="ql-block">  瓦罕走廊东接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西连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北邻塔吉克斯坦,南靠巴基斯坦,有“鸡鸣四国之地”之称。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毗邻,边界线长92.45公里。</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瓦罕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它就成为连接丝绸之路的关键部分,被誉为“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 。东晋高僧法显西行求佛,在《佛国记》中留下了对瓦罕走廊“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  大唐高僧玄奘取经东归也途经此地,其见闻被载入《大唐西域记》 ;唐代大将高仙芝曾率轻骑经此灭小勃律国,重通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  这里见证了华夏文明与印度、中亚、波斯、欧洲等文明的交流碰撞。不同文化背景的商队、使者、宗教人士往来穿梭,驼铃声在这条狭长走廊回荡。瓦罕走廊不仅是贸易之路,让丝绸、茶叶、瓷器等东方特产与香料、珠宝、玻璃制品等西方货物得以交换,更是文化传播的通衢,佛教经此传入中国内地,深刻影响了东方宗教与思想文化 。</p> <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古丝绸之路的兴衰变迁,瓦罕走廊逐渐沉寂,一度被困于各国国界线间,近乎与世隔绝 。1895年,英、俄、阿富汗背着中国签订协议瓜分帕米尔高原,阿富汗获得瓦罕走廊。1963年,中阿签订《边界条约》,划定了在瓦罕走廊的边界线 。</p> <p class="ql-block">  我们驱车准备进入瓦罕走廊,过了阿特加依里村,前方不远处就是边防检查站。这里禁止通行,边防人员神情严肃而坚定地对我们进行劝返。虽然有些遗憾,但看到边防战士被高原烈日晒得黝黑的脸庞,看到他们军装上被风沙磨出的毛边,心里的失落便化作了由衷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回程路上,我摇下车窗,眺望远处连绵的雪山。瓦罕走廊地势险峻,气候变化无常,即便没有禁令,贸然进入也危机四伏,也许回头是最好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瓦罕走廊继续向红其拉普国门行进,一路上,蜿蜒的公路如同银蛇般缠绕在雪山之间,海拔不断攀升,空气愈发清冽。</p> <p class="ql-block">  车窗外,帕米尔高原的壮美风光令人震撼:远处的雪峰终年不化,在阳光下闪耀着圣洁光芒;山脚下,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倒映着蓝天白云与金黄的草甸,偶尔还能看见牛羊悠然在路中穿行。</p> <p class="ql-block">  随着距离国门越来越近,道路两旁的边防设施逐渐增多,红其拉甫哨所矗立在这“生命禁区”。</p> <p class="ql-block">  当红其拉普国门终于出现在眼前时,那巍峨庄严的国门建筑,在蓝天白云与雪山的映衬下,散发着令人肃穆的气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大字苍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  站在界碑旁,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无数边防战士的坚守与奉献,也见证着祖国的强大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  下午5点30分,结束国门游览后,我们踏上121公里的返程,向塔县驶去。</p> <p class="ql-block">  傍晚7点,我们抵达塔什库尔干隼堡民宿。推开车门,湿润的晚风轻柔地拂过脸庞。眼前,石墙古朴,木门厚重。踏入其中,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浓郁的塔吉克风情,它静静等候着旅人,来此卸下一路的疲惫,沉醉在这方宁静美好的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