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游园会(曹雪芹纪念馆)

江南布衣(行摄)

<p class="ql-block">在北京香山,有一座名为正白旗39号的旧式瓦房。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曾是满族正白旗舒家世代居住的地方。1971年4月4日,舒成勋的妻子陈燕秀在家中整修时,意外发现西耳房墙内隐藏着一幅题壁诗。这幅诗不仅写满了繁体字,还绘有兰花图案,占据了整块墙壁的大部分。舒成勋,一位语文老教师,一眼认出墙上的一副菱形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这正是200年前鄂比赠予曹雪芹的对联。这一发现让舒成勋激动不已,他立刻向相关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那么,曹雪芹与这座老屋究竟有何渊源呢?</p> <p class="ql-block">为了探寻曹雪芹的足迹,人们来到了位于西山脚下的国家植物园北园。沿着一条幽静的小路,便能抵达黄叶村,这里是曹雪芹的故居,也是如今的曹雪芹纪念馆。走进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诗意与才情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环境宁静而自然,绿植环绕,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漫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曹雪芹当年创作《红楼梦》时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曹雪芹小道是连通寿安山前正白旗与山后白家疃的一条山间小路。自清朝以来,两地人民往来频繁,脚踏足踩,日久成径。据曹雪芹的好友敦诚赠诗中描述,“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当时的北京植物园特于1983年4月,在原正白旗所在地辟地8公顷,建成曹雪芹纪念馆,借名“黄叶村”。启功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p> <p class="ql-block">红楼游园会</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人物介绍</p> <p class="ql-block">走进纪念馆,步入右侧的院落,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曹雪芹的铜像。他表情凝重,惆怅地坐在石凳上,似有所思,若有所悟。在他的面前放着一杯薄酒,此时的他或许是在构思《石头记》,又或许是在借酒消愁,令人不禁产生无限的联想。</p> <p class="ql-block">河墙</p> <p class="ql-block">河墙烟柳</p> <p class="ql-block">经过多方考证,人们确认正白旗39号院正是曹雪芹的故居。这里的题壁诗文为研究曹雪芹的生活与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展览中,一张照片展示了正白旗39号院西墙上的题壁诗文,旁边附有详细的历史注释,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与思想。</p> <p class="ql-block">老屋墙壁上的题壁诗中有一组排成菱形的诗句:“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多。”这或许正是曹雪芹落脚在这里时落寞心情的写照。他的朋友曾称他在西山时的生活是“满径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道出了曹雪芹当时生活的窘迫。然而,正是在这种困境中,曹雪芹创作出了不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p> <p class="ql-block">老宅的一角,老树枝干盘旋交错,旁边有一块大石头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这里的环境显得宁静而幽深,仿佛能让人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曹雪芹当年创作时的心境。</p><p class="ql-block">在这个红楼游园会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深入了解曹雪芹的生平与创作,感受到《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充满诗意与才情的世界,感受那段不朽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三颗槐树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