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一、液体疗法核心原则<br><br>1. 四大补液原则<br><br>- 先盐后糖:先补电解质(如生理盐水),后补葡萄糖溶液。<br><br>- 先晶后胶:先输晶体液(如平衡盐溶液),再用胶体液(如白蛋白)。<br><br>- 先快后慢:初期快速纠正休克等容量不足,后期减慢速度防过负荷。<br><br>- 宁少勿多:心/肾功能不全者警惕液体超载。<br><br>- 见尿补钾:尿量>40ml/h时补钾,避免高钾血症。<br><br>2. 补液时机<br><br>- 必补情况:脱水、休克、围术期、烧伤、需液体平衡的慢性病(如心衰、肾衰)。<br><br>- 禁忌:无明确容量不足时盲目补液,避免加重心肺负担。<br><br>3. 补液量计算<br><br>- 总液量 = 生理需要量(2000ml/d)+ 累积丢失量(前24h补1/2)+ 继续丢失量(如胃肠减压、发热等)。<br><br>- 发热补液:体温每升高1℃,补液量增加5ml/kg/d。<br><br>- 特殊人群:心衰患者严控总量及速度,烧伤患者按Parkland公式调整。<br><br>二、常用液体分类及选择策略<br><br>(一)晶体液<br><br>类型与特点:<br><br>- 生理盐水:Na⁺154,Cl⁻154,渗透压308mOsm/L,用于低氯性碱中毒、药物载体,大量使用易致高氯性酸中毒(限1000ml/d)。<br><br>- 乳酸林格:含Na⁺130、K⁺4等,渗透压273~275mOsm/L,适用于休克复苏、轻中度酸中毒,肝衰竭及高乳酸血症(>4mmol/L)禁用。<br><br>- 醋酸林格:Na⁺140、醋酸27,渗透压294mOsm/L,适合肝肾功能不全者,输注速度≤150ml/h防血管刺激。<br><br>- 碳酸林格:含HCO₃⁻20,渗透压285~300mOsm/L,用于严重酸中毒,机械通气患者慎用防CO₂蓄积。<br><br>- 5%葡萄糖液:补充自由水、预防低血糖,扩容效率<10%,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br><br>使用要点:平衡盐溶液(乳酸/醋酸/碳酸林格)为首选复苏液体,葡萄糖液不用于容量复苏。<br><br>(二)胶体液<br><br>类型与特点:<br><br>- 白蛋白(5%):扩容效率80%~100%,维持9~12小时,用于脓毒症、肝硬化腹水,非首选复苏液体。<br><br>- 羟乙基淀粉(HES):扩容效率70%~100%,维持4~8小时,欧美已限制使用,禁用于脓毒症及肾损伤患者,日量≤50ml/kg。<br><br>- 琥珀酰明胶:扩容效率70%~80%,维持2~3小时,术中短期扩容,过敏风险高需备肾上腺素。<br><br>- 新鲜冰冻血浆:扩容效率100%,维持12~24小时,用于大量失血伴凝血因子缺乏,非扩容首选。<br><br>使用要点:晶胶比例3:1~4:1,胶体不超过总液量1/3,优先选择白蛋白>人工胶体。<br><br>三、围术期补液方案示例(70kg成人,无基础病)<br><br>1. 术前补液(禁食>8h):<br><br>- 葡萄糖氯化钠1000ml + KCl 2支(10ml/支)+ 葡萄糖酸钙1支(10ml),输注速度500ml/1.5~2h。<br><br>2. 术后当日补液(12h内):<br><br>- 总液量≤3000ml:葡萄糖氯化钠1000ml + 5%葡萄糖液1500ml + 胶体液500ml,尿量>40ml/h时加KCl 3支、葡萄糖酸钙1~2支。<br><br>四、特殊场景处理<br><br>1. 高渗性脱水(如糖尿病高渗状态):以5%葡萄糖为主,速度≤0.5~1.0mmol/(L·h),监测血钠防脑水肿。<br><br>2. 感染性休克:早期用乳酸/醋酸林格,持续复苏加白蛋白,每1~2h监测乳酸、CVP、尿量。<br><br>3. 心功能不全:补液量按35ml/kg/d计算,速度≤1ml/kg/h,优选碳酸林格,避免生理盐水。<br><br>五、关键监测指标<br><br>1. 容量状态:尿量>0.5ml/kg/h,血压、CVP(6~8cmH₂O)。<br><br>2. 电解质:血钠135~145mmol/L,血钾3.5~5.0mmol/L。<br><br>3. 酸碱平衡:pH 7.35~7.45,乳酸<2mmol/L。<br><br>六.常用晶体液<br>1.生理盐水<br>即 0.9% 氯化钠溶液,是临床上最早和最常用的一种等渗晶体液。<br>虽然名为生理盐水,其实并不生理,与正常的血浆成分相差较大,其氯含量较血清高 50 mmoL/L。另一方面,生理盐水不含血浆中的钾、钙、镁等电解质,也缺乏维持血浆正常 pH 值所需的缓冲剂。<br>因此,大量输注生理盐水后可引起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减少肾脏血流,増加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引起电解质紊乱。总而言之,生理盐水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一般用作 Na+的补充液或药物输入的载体。<br>若用于补液治疗勿超出代偿极限,建议控制其每日总量不超过 1000 mL,长期使用时注意监测血液中的氯离子和酸碱平衡。<br>2.林格氏液(复方氯化钠林格液)<br>在生理盐水中加入氯化钾及氯化钙,其比例组成为氯化钠 0.85%、氯化钾 0.03%、氯化钙 0.033% ,这增加了一定的生理功能,成为第一代平衡液。<br>林格氏液可代替生理盐水使用,以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其不足之处与生理盐水基本相同。<br>3.乳酸钠林格液<br>在林格液的基础上加入乳酸钠,则成为乳酸钠林格液,也称哈特曼氏溶液。<br>作为第二代等渗平衡晶体液,其优点在于不仅含有生理浓度的 Cl-,还有乳酸盐可代谢为碳酸氢盐而增强体内的缓冲作用,尤其适用于酸中毒或有酸中毒倾向的脱水病人。然而,大量输入含乳酸盐的液体可能引起高乳酸血症,尤其是合并乳酸代谢障碍病人。<br>4.醋酸林格液<br>使用醋酸盐代替乳酸盐,升级成第三代等渗平衡晶体液,其突出优点是 pH 值为 7.4,Cl- 和 Na+ 浓度接近血浆,K+ 和 Mg2+ 浓度接近细胞外液。<br>乳酸的代谢依赖肝脏和肾脏,而对醋酸的代谢主要通过三羧酸循环,受肝肾影响较小。因此,对于肝肾功能受损或高乳酸血症的病人,醋酸平衡盐溶液治疗优于乳酸林格液。<br>5.复方醋酸钠林格液<br>作为第四代等渗平衡盐晶体液,除具有采用醋酸作为缓冲体系的优点外,其电解质配较上一代更接近细胞外液,可有效维持内环境稳定。添加的镁离子可调控钙离子进入细胞并发挥正常作用,是酶的主要激活物质,可以减少中枢系统易激惹、癫痫发作、反射亢进及骨骼肌痉挛等现象的产生。<br>此外,复方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增加 1% 葡萄糖,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而言,不会引起血糖升高,还可有效降低因术前禁食、手术时间较长出现的低血糖现象,可预防或减轻危重症患者应激状态下出现的胰岛素抵抗,同时还可降低酮体生成,抑制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利于术后康复。<br>6.碳酸氢钠林格液<br>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是一种由多种电解质(含钠、钾、镁、钙离子)成份组成的复方制剂,作为最新的第五代平衡盐晶体液,其采用独特的 HCO3- 缓冲体系,代谢不经过肝肾,而是通过呼吸代谢,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液体治疗,优势显著。<br>碳酸氢钠林格液电解质配比与血浆比较接近,其主要用于循环血流量和组织间液减少时细胞外液的补充校正,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纠正。<br>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开展的 III 期临床试验中,51 例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的患者中有 9 例(17.6%)发现不良反应,共计 16 件。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中碳酸氢盐升高,碱剩余升高,血液 pH 上升。<br><br>总结:液体治疗需个体化,平衡盐溶液为复苏基石,胶体液慎用于高危人群,密切监测防过负荷。</h3> <h3>附复方电解质醋酸钠葡萄糖注射液临床使用指南<br><br>——围术期及危重症患者的理想晶体液选择<br><br>一、药物概述<br><br>- 上市时间:2023年2月国内首家上市,属新一代醋酸盐平衡晶体液。<br><br>- 核心优势:<br><br>- 低氯高钾配方,降低高氯血症及低钾血症风险。<br><br>- 醋酸缓冲体系代谢不依赖肝脏,肝功能不全患者更安全。<br><br>- 含Na⁺、K⁺、Ca²⁺、Mg²⁺、磷酸盐及葡萄糖,兼顾补液、供能与酸碱平衡。<br><br>- 获《围术期醋酸盐平衡晶体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推荐。<br><br>二、成分与生理适配性<br><br>每500ml含:<br><br>- 电解质: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醋酸钠、磷酸二氢钾、葡萄糖酸钙。<br><br>- 供能物质:无水葡萄糖50g(10%浓度)。<br>特点:<br><br>1. 醋酸根替代乳酸根,肝、肾、肌肉均可代谢,适合休克/肝损患者。<br><br>2. 含生理浓度Ca²⁺,维持凝血、心肌收缩及神经肌肉功能。<br><br>3. 含Mg²⁺及磷酸盐,参与能量代谢,加速葡萄糖利用。<br><br>4. pH 5.0-7.0,渗透浓度约558mOsm/L,适合颅脑损伤患者。<br><br>三、临床优势<br><br>1. 围术期:<br><br>- 术前:补充能量,降低低血糖风险。<br><br>- 术中:减少胰岛素抵抗,抑制分解代谢。<br><br>- 术后:促进康复,纠正代谢性酸中毒。<br><br>2. 危重症:<br><br>- 休克/低血容量:联合胶体液改善循环。<br><br>- 肝功能障碍:避免乳酸酸中毒。<br><br>3. 电解质平衡:纠正脱水、低钾/钙/镁血症,降低高氯性酸中毒风险。<br><br>四、适应症<br><br>- 术前禁食患者的液体补充与维持。<br><br>- 低血容量(如失血性休克早期替代部分输血)。<br><br>- 炎症、创伤、烧伤等所致细胞外液丢失。<br><br>- 需同时补充电解质、能量及纠正酸中毒的患者。<br><br>五、注意事项与禁忌<br><br>1. 慎用人群:<br><br>- 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必要时联用胰岛素。<br><br>- 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个体化调整输液速度及剂量。<br><br>2. 配伍禁忌:<br><br>- 禁止与含枸橼酸钠的血制品混合(诱发凝血异常)。<br><br>- 避免与头孢匹林、硫酸阿贝卡星、头孢他啶混合(降低药效)。<br><br>3. 输注建议:<br><br>- 常规速度:成人500-1000ml/日,依据血流动力学调整。<br><br>- 休克抢救时需联合胶体液或血制品。<br><br>六、临床监测与个体化治疗<br><br>- 监测指标:心率、血压、CVP、血乳酸、电解质、血糖、尿量。<br><br>- 原则:结合年龄、心肺功能、手术类型及容量状态调整方案。<br><br>七、总结<br><br>本品为新一代平衡晶体液,兼具补液、供能、电解质平衡及酸碱调节作用,尤其适用于围术期、肝功能障碍及需避免乳酸蓄积的患者。临床需遵循个体化原则,联合胶体液扩容,糖尿病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