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0川青甘南游</b></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学汇</div> 2010年6月25日至7月21日,我与老伴作了一次川西青海甘南游,历时27天。<br> 过去的一年多,由于带孙子没机会外出,这次出游算是“休假”。出游的目的地是四川,青海及甘肃。其中四川曾经去过,而另外两地只是曾坐火车路过。我们这次出行应归为旅行摄影游这一类,旅行与摄影兼顾,所以尽量不参加旅游团,尽量不走回头路。不去曾经到过的地方是我们的原则,追逐风光是我们的主要兴趣,但也不忘顺便采摘一点人文之果。<br> 由于是旅行摄影游,不会为某种理想的光影效果在一处久等,摄影基本是靠天吃饭,其中不少片子还是坐在长途车上拍的,所以拍的基本上是记录片。<br>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这次旅游的路线。我们是从武汉出发的,但真正的旅游是从成都开始,经过川西,青海,甘南又回到成都:<br> 成都----海螺沟(磨西)----雅加梗----康定----稻城(游亚丁)----新都桥----塔公----八美----丹巴----甘孜----玉树----西宁(游青海湖,坎布拉,门源,祁连)----夏河(游拉卜塄寺)----郎木寺----若尔盖(游黄河九曲)----松潘(游牟尼沟)----成都<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成都锦里</b></span></div> 我们在2010年6月25日乘T246次火车,于17:45从武昌站出发,第二天11:30到达成都火车站。出站后即赶到新南门汔车站,买了6月27日到海螺沟(磨西镇)的车票,然后在附近一宾馆住下。<br> 在成都还有半天时间,到哪里去玩呢?从地图上看,锦里离我们住处不远,早就听说锦里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之称,是2004年11月1日才开市的步行街。所以我们下午4点左右动身步行去锦里。<br> 这是锦里的一个入口。</div></h1> 2005年锦里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城市商业步行街”之一,与北京王府井、武汉江汉路、重庆解放碑、天津和平路等老牌知名街市齐名。<div> 街道展现出一派明、清风貌。</div> 这个古戏台定期上演川戏的经典剧目,在古戏台前还会定期放映坝坝电影。 民间艺人展演特色工艺品的特色小摊 在锦里有许多卖特色旅游工艺品的小摊,有酒楼和茶馆,也有热闹非凡的民间小吃集市,人气很旺。但锦里不同于一般步行街的是它带有园林味。 锦里兴于秦汉,两汉三国时期,“蜀锦”的生产作坊主要集中于此,被称为“锦官”,又叫“锦里”。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全长350米的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郎山,大渡河,磨西古镇</b></div> <b>2010年6月27日</b><div> 9:30从成都新南门汽车站出发前往磨西(车票119元)。出成都后就上高速公路,两边一马平川,到雅安出高速公路后才开始进入山区。过天全后山势渐高,汽车沿着河流在山沟里转,见到不少写着“二郎山”的标牌,知道己进入二郎山区。青年时代就听说这二郎山,全因那首歌颂建设川藏公路的著名的歌。歌词已记不全了,但“二呀吗二郎山呀,高呀吗高万丈” 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今天走在这条川藏公路上,望着这二郎山心里有点失望,难道这就是“高万丈” 的二郎山?</div><div> 原以为不要多久就能走出二郎山的,不料走了很久还在山里转。当车到“二郎山森林公园” 标牌处时,山势已经险峻起来。不久汽车就驶上高山峻岭之中,“高呀吗高万丈”的二郎山现身了。</div><div> 我们的车一直向上奔驰,周围的群山渐渐降到车的轮下,视野亦越来越开阔。前面出现一三叉路口,路标指示:向左到二郎山遂道,向右是老川蒇公路(已封闭)。二郎山遂道长2公里,过了遂道就是沪定县,大渡河就在山下。河不很宽,但水流湍急。赶紧从背包中取出相机,拍下这有名的大渡河。看着这湍急的大渡河,不由想起75年前的5月29日(比今天早1个月)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艰险。</div> 有网友介绍磨西的一家客栈不错,老板与老板娘人很好,人称他们刘哥、刘嫂。过二郎山遂道后我就给这家客栈打电话预定房,刘嫂接的,她答应留房间。过一阵我听到前面一老头在给他后面一学生模样的青年介绍海螺沟的情况,谈得很热烈。后来从谈话中知道他就是我要找的那家客栈的刘哥,这真是巧遇啊。<div> 刘哥这次是到成都买电脑的,到磨西后有车接他,我们就跟着刘哥的车直接到客栈了。那个青年人与他的同伴共9人,是重庆某大学毕业班学生。下车后他们没有直接跟我们去刘哥的客栈,但后来还是到刘哥的客栈住下,估计是他们调查比较后作的决定吧。<br> 刘哥的客栈名为“鑫飞背包客栈”位于磨西老街口,我们在此住了两晚,感觉值得向大家推荐。标间50元,普通双人间40元。卫生不错,热水全天供应,有电视,可以上网。最吸引人的是它有自助厨房,而且免费提供油盐酱醋等作料及大米面条等主食。我老伴对这一点特别满意,我们在外旅行时其实最想吃一些清淡的东西,能自己做太好了。刘哥刘嫂待人诚恳热情,让人感到亲切。鑫飞背包客栈的电话是:0836-3266214。<div> 我们是下午4点到磨西镇的,安排好住宿后到镇上走走。磨西镇己扩大了很多,但老街还基本保持了原貌。</div></div> 磨西在中国革命史上是有名的,因红军长征时曾在这里召开过著名的“磨西会议”,确立了红军要坚定地向北进军,飞兵泸定、夺桥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的方针。磨西会议的会址就在磨西老街上的这座天主教堂。这座教堂是法国传教士在1926年建成的,现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游海螺沟</b></div> <b>2010年6月28日</b><div> 海螺沟门票 80元,观光车票80元,缆车往返160元。60岁以上优惠, 70岁以上免票。<br> 6月28日早8点,刘哥用他的专用“观光车”(由拖拉机改装)把我们送到海螺沟入口,这里离客栈不远。在售票处买了观光车票不久即上车,走了好一阵才到1号营地,这里才是景区真正的大门。在此检票后继续前进。再往前走山更高,坡更陡,弯更多。两边是苍翠的森林,山腰上有朵朵浮云,风景不错。在山上转了很长时间到了2号营地,我们的车不能到3号营地,下车换乘另一辆车到3号营地。当我们到达3号营地时,已经过了1个多小时。<br> 从3号营地可乘缆车到4号营地观景台,那里可以看到大冰川瀑布。也可由观光路步行到观景台,单程步行需1—2小时。我们不打算乘缆车,下车后即随着人流去观景台。</div> 走了十多分钟后,我们看到了下面的冰川。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这条路是上冰川的,不是去观景台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标牌介绍“粒雪盆”:粒雪盆为海螺沟冰川在高山上的屯冰场所,面积11.5Km,占整个冰川面积的70%。由于盆壁坡度陡,一般达40-60°,雪崩十分发育。上图就是粒雪盆。<br> 我曾经在西蒇近距离看过来古冰川,也曾在云南梅里雪山旁遥望过明永冰川,但从未在冰川上走过。这次有机会上冰川走走真高兴。冰川上已经有不少人了。 冰川两边的山上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遥望冰川上的冰塔如林。 这些巨大的石头都是冰川从山上搬下来的。 当我们爬上冰川上游时,见到这种景象。 这里介绍一点小知识。大家都知道冰川是积雪生成的,那么雪花又是怎样变成冰川呢?<br> 原始形态的结晶雪花,在地面热力和自身压力作用下,重新结晶变成颗粒状的粒雪.继而细粒雪经过合并再结晶逐渐变成中粒、粗粒雪。底层的粒雪在上层粒雪的压力下,发生缓慢沉降压实,进一步重结晶而变成粒冰。在粒雪变成粒冰的过程中,融化的水沿粒雪颗粒间的空隙下渗,将底部的粒雪冻结起来,使原先存在于颗粒间的空气被封闭而成为气泡。粒冰含气泡较多,气泡的体积也较大,看起来颜色泛白,故有"白冰"之称。粒冰继续受压的结果,排除一部分气泡,并使留在冰中的气泡压缩得很小,逐渐变成带蓝色的块冰——冰川冰,块冰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移动而形成冰川。雪花—粒雪—粒冰—块冰的变化过程,在冰川学上叫作"成冰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积雪要经过一系列的重结晶变质作用,最后变成冰川冰。这是冰川冰与水冰不同的地方。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一般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冰川冰的年龄越老,冰体越显得清澈灿烂。只要注意观察,在冰川上可以很容易区分白冰和含扁平气泡泛蓝色的冰川冰。<br> 我们看这些冰泛着蓝色,应该是冰川冰。 我们在冰川上活动了1个多小时,向上爬了很长一段距离,直到看不到人了才返回。据当地人讲,可以一直爬到大冰川瀑布那里。冰川上有很多裂缝,深沟,陡坎,在冰川上前进要绕过这些障碍,直线距离虽不很远,走起来还是费劲的。<br> 引用一段关于海螺沟的资料:<br> 四川海螺沟冰川又称一号冰川,全长14.7公里,是贡嘎山71条冰川中最长的一条,面积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750米,最低海拔仅2850米,沿纵向呈三级台阶:粒雪盆,冰川的孕育地;大冰瀑布,宽500—1100米,高1080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高大、最壮观的冰川瀑布;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达6公里,形成海螺沟冰川与森林共存的奇绝景观。<br> 在水平距离不足30公里达6500余米的高差形成举世罕见的大峡谷。海螺沟旅游景区就位于峡谷之间。这里地形复杂,气候类型特殊,山下长春无夏,郁郁葱葱。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山顶终年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