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时节南粤行(十)——湛江掠影(终结)

悠游

<p class="ql-block">两个小时的城铁,从开平已然到了湛江。</p><p class="ql-block">开篇叙述之前先说个小小的“趣事”:</p><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祖宅村民宿去开平南站时约了辆网约车,接我们的司机是区师傅。区师傅可不姓区(qu),准确的说姓(ou),据说区姓人口主要分布在港澳以及珠三角部分地区,如广州、佛山、中山和珠海等。</p><p class="ql-block">区师傅是七零后,常见的网约车大都是绿牌的电车,区师傅却开了一辆蓝牌车,据他自己说工作之余闲的无事,开开网约车打发一下无聊。车是什么牌子的已经记不清了,但应该是类似奔驰宝马类的比较高档的车,后备箱打开干干净净让人一见舒心。</p><p class="ql-block">区师傅善聊,交谈中问他为啥这么清闲,答曰工作是玩具设计,不需日日坐班,两个女儿一个初三一个高二,姐妹俩结伴玩耍,老爹便没人理了。估计媳妇是不是也另有活动爱好,反正精力充沛的区师傅除约朋友喝茶外,闲的只剩下开网约车打发时间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又能挣钞票又有人聊天,多好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区师傅很健谈,车上不长的时间讲了不少想法,想跟朋友去西藏、想陪着女儿们成长、想照顾好家里老人……,一个爱家顾家又潇潇洒洒的好靓仔!</p><p class="ql-block">下车时按习惯谢了他,区师傅回答说:我要谢谢你们,既聊了天,又让我挣到了钞票!这是第一次,收到司机师傅的感谢,太有趣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待夜幕降临时,我们已经走在了湛江热闹的大街上,这次选择的住处位于紧邻闹市的寸金桥头,从窗子望出去,对面就是绿意萦绕的寸金桥公园。在湛江前后短短的两天,没能踏进这座公园一步,只在寸金桥头远远的看了看,景色还是挺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酒店楼下是新华路步行街夜市,正是华灯初上时,一溜长街的小吃摊位密密匝匝沿街排开,各种食物的香气袅袅飘散,街头被美食吸引了脚步的游人摩肩接踵。这里的好多小吃在我们眼里又是一路走来没吃过没见过的,锅里翻炒食物的香气直让人垂涎三尺。</p> <p class="ql-block">湛江被誉为“生蚝之都”,湛江生蚝的美味早已声名远播,既到湛江,生蚝自然是必尝。</p><p class="ql-block">勤妹子网上搜了这家“荣记生蚝鸡煲”,不大的小店,却分成了门对门的两家,每家店里面都坐满了食客,可见他们家的东西味道不错。小店所在路叫做“英勇路”,带着滚滚的硝烟味。</p><p class="ql-block">进店落座,举筷品尝,生蚝的鲜带着海水的灵动,鸡煲的味道恰到好处,美味自是无需多言。汤足饭饱离开荣记,一路慢行着去寻这里的赤坎老街。</p> <p class="ql-block">广东有两个赤坎,一个在我们刚刚离开的开平,被称为“赤坎古镇”;一个在如今刚刚到达的湛江,被叫做“赤坎老街”,同一个广东,不同的“赤坎”,想想也是挺有意思。</p><p class="ql-block">赤坎老街并不是一条街,这里区域很大,由四通八达、蜘蛛网一样的街巷串联而成,里边藏着各种古迹、民居、骑楼,还有非遗工作室、咖啡馆、老字号面包店等等,是个非常值得一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赤坎老街热闹非常,可能正逢新年,街上人流如织,各色店铺各种小吃摊依次排开。最让人惊奇的是街头的簪花店三步一店,五步一铺到处都是,头戴簪花的大小美女身着汉服,满大街的摆拍随处可见,湛江的靓女们对簪花真称得上是酷爱呀!</p> <p class="ql-block">在赤坎老街信步而行,抬头见到昔日赤坎埠老码头的指示牌,遂循着指引走到了五号和六号码头的旧址,旧址处皆是高高长长的石阶一直向下延伸,看上去似乎应该伸向水面,可实际石梯的尽头却是车流熙攘的马路。我们三人至此很是有些茫然,既然是码头,周围怎会不见水呢?正疑惑间,有路过的居民热心的对我们一通讲解,这才明白,这里的地貌随着历史变迁,海水远退,陆地伸延,当年漫延的海水已退到了十几公里之外,此地如今只留下这些古老的码头遗址。原来如此啊,当年舟船进出,码头繁忙的景象早已隐入历史的尘烟了!弄清楚缘由顿时觉的分外感慨,真是沧海桑田,潮起潮落,眨眼物换星移啊!</p> <p class="ql-block">赤坎古街上的古井“金铺井”,井水夏日冰凉清澈,冬天热雾蒸腾,水质清甜甘醇。</p> <p class="ql-block">待到白日看老码头旧址的高台阶,褪去了夜晚的朦胧,又是另一番景致了。</p> <p class="ql-block">老码头边曾经探入碧波的石阶依然悠长如昨,而下图这千帆竞发的情景,却早已化作了久远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来湛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去徐闻的南极村,去看看中国大陆最南端的这个村落和独特的“合水线”奇观。于是,到湛江的第二天我们就又马不停蹄踏上旅途。</p><p class="ql-block">打车先去不远处的南桥,这里好像是个长途车落客站,然后坐上大巴车一路向南,中午之前到达了徐闻。从徐闻到南极村没有正规的交通车,网约车接单的也非常少且价格都偏高,拉客的三蹦子小黑车倒是有,但我们不敢也不想坐。几经周折,在车站工作人员的点拨下,最后坐上了“猪哥”的车。猪哥正好要回南极村老家,在车站外悄摸摸的趴活,价格要的不高,于是跟我们一拍即合。</p><p class="ql-block">猪哥其实跟猪没啥关系,因微胖较憨厚,所以送一名字“猪哥”😜。 看着猪哥担心有关部门检查,东张西望的带我们上车,那鬼鬼祟祟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喷笑。上车后猪哥说还要拐一下去拉点东西,我们仨开玩笑说已经拉上我们这三头“猪”了,不是还要再去拉猪吧?猪哥很认真的说是拉两张小桌子,带给家里的兄弟。</p><p class="ql-block">聊天中知道,猪哥已经在徐闻安了家,每次回南极村都会顺便捎几头“猪”挣点油钱外快。后来发现,南极村的人出入几乎都是这样不跑空车的,我们第二天返回徐闻,也是搭的这种顺风车,不过比起猪哥的车费,要高了一截子。</p><p class="ql-block">猪哥家里的兄弟已经盖上了漂亮的楼房,两个兄弟两座漂亮的楼房并排而立(下图),让人看的很有点羡慕。</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到达目的地——徐闻角尾乡的“中国大陆南极村”。南极村原名叫作放坡村,放坡村之名因纪念大文豪苏东坡而得名。当年苏东坡被流放海南时,便是经雷州半岛过徐闻,在角尾的渔村乘船到海南岛,后来这个渔村便被称为“放坡村”。</p><p class="ql-block">近些年因旅游开发的需要,放坡村更名为南极村,村子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特别提醒一下,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这个“南端”不包括海南岛及南海诸岛。</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的民宿虽稍有些简陋,却也带着渔家特色。</p> <p class="ql-block">放下行李,匆匆忙忙吃罢一碗简单的菠萝炒饭,坐上民宿房东家大哥开的粉色小四轮车,一路“疾驰”去了灯楼角,那里独有的“合水线”是难得一见的奇观。</p><p class="ql-block">小四轮够袖珍,勉勉强强塞下了四个人,司机老哥跟这不知何时前脸还撞瘪了的小粉车凑一块,怎么看都有些违和<b>+</b>喜感,于是这老哥自此收获一别名——粉大爷。😂😜</p> <p class="ql-block">南极村所在地叫作角尾乡,人们把这里形容为“大陆之角,神州之尾”,这里有一片形似牛角探向海中的沙洲,因陆地上矗立的古灯塔而得名“灯楼角”。</p> <p class="ql-block">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古灯塔,建于1895年</p> <p class="ql-block">除了独特的海滨风光,灯楼角还有一个神奇的刻度线——“爱的刻度线”(北纬20º13'14")。“爱你一生一世”,湛江文宣将这里形容为“月老安排的相遇点”!这个刻度线既是海洋和陆地的交汇点,也是琼州海峡与北部湾的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在灯楼角的海岸上,矗立着一块大石,上书“合水线”三个大字,琼州海峡与北部湾两片海在这里交汇。涨潮时,琼州海峡澎湃的深蓝与北部湾温柔的碧绿,在灯楼角相遇相拥簇成一条蜿蜒的合水线,两个海域的海水从不同方向涌来,相互拍打,形成独特的“十字浪”奇观,因此被称为“情人潮”或“接吻浪”‌。我们赶在了合适的时间,恰好看到了不同方向涌来汇合的两股海浪。</p><p class="ql-block">海风越来越大,海滩上不少人尤其是东北来的游客,衣着单薄,甚至有人穿着裙子,估计觉得岭南之南已是春日暖阳,终于可以褪去裹了几个月的貂皮大衣了。强劲的海风吹着,不知这跨越两千多公里的“透心凉”,是否让他们想起了家乡的暖气片?</p> <p class="ql-block">“天南海北”,默然守望,海天间无声的交汇!</p> <p class="ql-block">转完灯楼角,粉大爷开着他拉风的小粉车,带着我们继续去看沿途的风车,24年9月6日台风“摩羯”的登陆对当地造成了严重影响,好些风车翅已不能转动。虽说有些风车被台风损坏,但长长的风车阵望过去仍不失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角尾乡周围多见盐田,绵延的盐田也构成了一种沿海乡村独特的景观。不由得想起了曾几何时,青岛的胶州湾沿岸也有着连绵的盐田。而今光阴更迭,时代变迁,这些情景只能留在记忆里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民宿的近旁,有个艺术家部落,据说是一处艺术家聚居地。部落入口处,木质大门略显斑驳,“艺术家部落”几个字古朴醒目,步入其中,一艘旧船被巧妙改造成移动花箱,船身绘有“面朝大海 春花开”的字样,搭配着色彩斑斓的彩绘石头,浪漫文艺的气息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漫步而行,这里设有灯塔图书馆、艺术客栈、艺术展览、咖啡吧等等,不一而足。</p> <p class="ql-block">部落内的灯塔图书馆别具一格,内部陈设充满着巧思,书架上书籍林立,墙上“读书量过称(秤),你肚里有多少墨水”,“凿壁借光”等趣味文字,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外,又增添了几分轻松与时下的调侃。</p> <p class="ql-block">艺术客栈是由珊瑚石建造的,保留渔村风情的同时,融入了海洋元素,如渔网、贝壳装饰等,传统与艺术在此悄然碰撞。</p> <p class="ql-block">部落周围有美丽的海湾、椰林、细软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停泊的渔船与远处的碧海蓝天相映成趣,俨然是一片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我们在这里也偶遇了一场美丽的落日,夕阳西下时,面前的一切美得如诗如画,让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晚饭选在了我们民宿对面的一家街边小店,店不大,饭桌就摆在路边,一家人齐忙活,洗菜、剖海鲜、掌勺各司其职,忙的不亦乐乎。饭菜上桌,生蚝和虾就是渔家的简单原始做法,但主打一个新鲜,这里的村民似乎大都出海搞养殖,这顿饭真让我们尝到了刚离水的鲜活海味。</p><p class="ql-block">除了海鲜,菠萝炒饭的味道虽称不上惊艳却也让人满足,果味的酸甜裹着每一粒米,混着镬气的焦香和配料的咸鲜,是中午匆匆吃就的那份炒饭所没法比的。</p> <p class="ql-block">离开南极村的这个清晨,不舍的在民宿外小路上漫步。晨光里,两棵椰子树在蓝天下相互依偎着,树干微倾,似在与我们无声道别。树下,紫色花朵绽放,晨光轻洒,宁静又美好。</p> <p class="ql-block">约好的司机九点半准时到了,除了我们仨还带了个本村的女老乡,两人一路用方言聊个不停,奈何我们是半句也没听懂。车跑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到了徐闻客运站。</p><p class="ql-block">在徐闻的街头过马路堪称一场惊魂体验。明明是绿灯亮起的斑马线,却被毫不退让的电动车流裹挟着,恍惚间竟觉得是自己误闯了红灯。这不宽的马路,在我们匆忙慌乱的步子里留下了心惊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离开了中国大陆的最南端,一路奔北,回到了160多公里之外的湛江。</p><p class="ql-block">为了弥补前一天夜游赤坎老街留下的遗憾,下午回到湛江后,没顾得上休息就又在赤坎民国风情街细细的走了一大圈。</p> <p class="ql-block">去赤坎老街的路上,见街边面包店有冰火菠萝包,我们仨忍不住买来尝了尝。咬上一口,柔软温热的菠萝包与冰爽细腻的黄油于冰火交融间,在唇齿间撞出甜香。这带有地域特色的美食确实让人一吃难忘。</p><p class="ql-block">当时只顾吃忘记拍照,下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沿着大通街开始了我们半日的探街行,大通街的名字来源即是“生意兴隆通四海”之意,这里是当年广州湾兴盛时期赤坎最繁华的街道之一。赤坎古商埠10个古码头,大通街就占了5个,湛江旅游局对这里的介绍是:<b>大通街是赤坎开埠时的“观海长廊”,现存湛江最古老的商业街道和古渡口。</b>我们前一天在夜色里走过的老码头入口,都在这条老街上。</p><p class="ql-block">漫步大通街,老旧建筑刻满岁月痕迹,错落的红灯笼点缀其间,咖啡吧、饮品店的招牌间或可见。沿街店铺色彩斑斓,门口陈列着创意画作、手工艺品,大幅的卡通壁画童趣十足。斑驳墙面上画有个性涂鸦,传统与现代艺术交织着,文艺气息弥漫,每一步皆能感受到老街独有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随意的踏入了这间“大通书局”,这里虽书吧、饮茶、咖啡、小吃、文创等多种元素混搭,却也独有自己的格调。迎面墙上的艺术画色彩鲜明,弥漫着暖暖的色调。布帘上遍洒着文字书法,仙气袅袅。一旁的木质隔断自成一隅,于光影间透着几分禅意。不大的书局设计得别具情调,于混搭中透出独特的雅致韵味。</p> <p class="ql-block">漫步街头,品尝了街边小店味道浓郁、食材丰富的海鲜捞粉,又发现了这家湛江小吃热门榜第一名的“四爹簸箕炊”。店内只有个年纪不老的帅哥在炉前忙活,这把年纪显然不是“四爹”,只能是四爹的传人了。坐定后每人来了一份簸箕炊,味道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味,但也决不难吃,不过要论这“热门榜第一”就似乎差点意思了。</p> <p class="ql-block">寻寻觅觅间找到了这处“静园”,一所建于1926年中西合璧的院落建筑。因它的主人是广州湾商会第一任会长陈斯静,所以得名“静园”。静园面积约590平方米,看上去小巧玲珑。</p> <p class="ql-block">继续在赤坎老街区游游荡荡,踏看斑驳老街、穿梭悠悠古巷、寻找有年代感的老建筑,顺便欣赏着满大街汉服簪花的靓女。</p><p class="ql-block">发现这里的街名也藏着历史密码:纵向的民主、民族、民权、民生路与和平路,带着民国时期三民主义的印记和对和平的向往;横向的幸福、大同、大众路,则把“天下为公”的传统理想,写进了对大众福祉的期盼里。</p><p class="ql-block">赤坎老街这些纵横的街名不只是路标,更像一本凝固的历史典籍,默默收藏着它的过往岁月。</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住处酒店旁的寸金纪念广场小公园里,麻将一桌桌的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瞧着这般热闹阵仗,恍惚间差点忘了此处原是岭南地界,直以为错入了蜀地街头呢!</p> <p class="ql-block">此次南粤之行的最后一站,我们留给了湛江的硇洲岛。</p><p class="ql-block">硇洲岛是湛江东面的一个岛子,古称硭,是一个大约20—50万年前由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的海岛,也是中国第一大火山岛。</p><p class="ql-block">硇洲岛并不与湛江大陆直接隔海相对,它跟大陆之间还隔着一座叫做“东海岛”的岛子。所以,登硇洲岛需要跳岛而行。</p> <p class="ql-block">从湛江市区去硇洲岛最方便的是自驾,我们背包行走一路,自然不想再花费精力去租车,于是搭乘公交就成了眼下最优的选择。从住处坐了四十多分钟的公交车,又换乘了去东南码头的长途大巴,大巴票价15元,司机却只让我们每人交了12元,正暗自窃喜坐了辆省钱车,却发现这车原来是人货两装,车下行李箱内装着给沿途客户的各种货物,中间有一段几乎是每十米停一次,磨磨蹭蹭半天走不出一里路,让人焦躁的嗓子直冒烟。果然啊,少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急出来的的冷汗。😂😂</p> <p class="ql-block">终于熬到了终点东南码头客运站,客运站位于东海岛上,与硇洲岛相隔4.2海里(7.8公里)。船票好像本岛居民与外来客人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但不知为什么,按照岛上居民价卖给了我们船票,挺好!😜🤪</p><p class="ql-block">半小时后,我们过海踏上了硇洲岛码头,刚刚靠近出口处,争抢客人的三蹦子车就蜂拥而上,司机们各自争前介绍自己的优势,互相抢夺这点有限的客源。选了一辆价格合适看上去靠得住的女司机,坐上三蹦子开始了岛上的游览。</p> <p class="ql-block">硇洲岛渡船码头旁,可见一艘艘渔船停泊着,渔民在忙碌的搬运鱼获、清理渔网,三轮车往来不停,一派充满生活气息的渔村景象。</p> <p class="ql-block">硇洲岛几乎保持着原生态的模样,岛上是大片绵延不绝的香蕉林和火龙果田,偶尔还可以看到百香果。因火龙果喜爱光照,一垄垄火龙果的上面都拉着一排排的灯泡,想象一下如果夜晚到来,远望灯火通明的火龙果大田,也会是一种不一样的风景吧。</p> <p class="ql-block">硇洲岛灯塔,是岛上的一大看点。这座灯塔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与伦敦灯塔和好望角灯塔并称世界著名的三大灯塔,为“湛江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硇洲岛灯塔的建筑材料和建造工艺也极具特色。灯塔的塔身采用硇洲岛特有的火山岩石一块块叠砌,‌未使用泥浆‌,石块之间完全依靠精密吻合固定‌‌。中心柱和内部楼梯也是由整块的火山石堆叠砌成,这种构造使得灯塔尤为坚固和独特‌。</p><p class="ql-block">硇洲岛灯塔被围在一所院子里,大门紧闭不允许入内,隔着院墙看过去,灯塔敛去了自身的光芒,看上去普普通通并不起眼。看着眼前这座黑黝黝的灯塔,不知为啥,脑子里无端跳出“锦衣夜行”四个字,虽觉牵强,却又莫名契合,仿佛它将万千光华藏于内里,只留一副朴素模样现于世人眼中。</p> <p class="ql-block">灯塔周围有几个卖水果的摊位,出售的火龙果、香蕉都格外美味,价格也不高,产地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还有一种黄黄的果子,外观跟火龙果有些相似,叫做“麒麟果”也叫“燕窝果”,入口一股异常香甜的味道,只是价格太美丽,50元一斤,让人难以接受。</p><p class="ql-block">虽说价格过高,但这种水果在北方还是难得一见的,于是我们10元买了一个,让摊主帮忙切开,每人捧着一小块尝了尝这天价的“仙果”,果然,味道确实美!😂😂</p> <p class="ql-block">三蹦子司机尽职的带我们在岛上转着,看过的几处景点都算不得出奇,备受推崇的那晏海滩在我这打小看惯了海的人眼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海滩上和海龟城灯塔旁拍打着礁石的海浪,却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之势,望去颇有几分震撼!</p><p class="ql-block">硇洲岛因为是座火山岛,所以海边的礁石都是黑黢黢的颜色,与碧蓝的大海、嫣红的灯塔三色交织,激发出异样的美。</p> <p class="ql-block">沿着一条绿荫掩映的小路走进去,便可见到一座七百多年前的宋皇井,传说这是当年宋端宗躲避元兵追赶,退驻硇洲时,战马用蹄子扒开地面,刨出了一股清泉,泉水解了宋皇兵马饮水之难,后人在此建成了八角井,当地人也叫做“马蹄井”。</p><p class="ql-block">宋皇井前面是一片农田,老牛在地里啃着青草,一片悠闲宁静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让一旁游玩拍照的小姑娘帮我们仨老太太拍了个合影,女孩非常认真的给我们换着角度拍了好几张。来时路上我们坐着三蹦子,她们俩骑着租来的小电驴一路同行,彼此也算是同道中人了!😄😜</p> <p class="ql-block">坐着三蹦子走了好久,农田、香蕉林、火龙果大田、村庄………,一大圈转下来,又回到了人来客往川流不息的码头,硇洲岛一游就此结束!</p><p class="ql-block">平心而论,硇洲岛的风景算不得出色,当地旅游部门宣传维护的力度显然是不足,几处景点开发有限,完全是凭着原始的景色,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且岛上交通工具也缺乏有序管理,所以游客回头率应该不高。有点替湛江也替硇洲岛惋惜。</p> <p class="ql-block">夜色渐渐笼罩大地,我们也已回到了湛江市区,这是我们在湛江,也是在广东的最后一个夜晚,想想最抚凡人心的,还是湛江的生蚝。于是,寻了这家极有特色的生蚝店——蠔气江湖,单只看这店名就气昂昂,豪气八千丈!抬眼见店门两边挂的不是楹联,而是对自家生蚝的宣传介绍:湛江自家蚝场,到店现开现烧。好足的底气!</p><p class="ql-block">而店里的烤生蚝也确实没让人失望,无论是蒜蓉、芝士、芥末还是原味生蚝,每一种的味道都调的刚刚合适,火候把握的更是恰到好处,多一分会老,少一分会生,每一口都让人有惊艳之感,这感觉棒极了!</p><p class="ql-block">待烧烤上桌,串串都外焦里嫩,肉香混着孜然等的香气在舌尖爆开,真好!</p><p class="ql-block">要了一大份咸香的招牌泥丁粥,入口细腻滑爽,米粒煮的绵软至极,温润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暖胃又暖心!</p><p class="ql-block">这天的晚餐深深的留在了舌尖上、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要告别广东了,回首这一路,行程34天,走过了大小11个城市,乘坐了几乎囊括“所有形式”的交通工具——飞机、火车(高铁、动车、城铁、普列)、包车、租车、公交车、网约车、长途大巴、游览车以及三蹦子,还有渡船,想想没坐的似乎就剩下牛车了😜🤪。</p><p class="ql-block">吃过的特色美食已无法一一列举,印象里最深的还是昨晚的湛江烤生蚝,各种口味齐聚,调料恰到好处,火候也恰如其分,一切都刚刚好!</p><p class="ql-block">身上的衣服已经穿到包浆,来之前对广东的温度预判失误,没想到南方的南方的冬天依然寒气袭人,于是出镜的衣服只有不变的老三件,实属无奈!</p><p class="ql-block">然而,此行见到了最好的风景,最秀丽的丹霞山,最美的围屋与最独特的碉楼,一切都如此的美好!</p><p class="ql-block">如今,这趟南粤游的行程圆满结束,一切又将回到原点,带着不舍说声:再见——广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