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最闪亮的星

自由行走的花

<p class="ql-block">  有幸参与了两期邱老师组织的“构建素养型课堂”专题活动,每一次看见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每一次聆听都是如饮醍醐般的顿悟。那些鲜活的课堂、深邃的讲座与灵动的主持,恰似点点星光,照亮了我教育之路的漫漫征途。</p> <p class="ql-block">一、课堂有法有效</p><p class="ql-block">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想听到的无非就是真实的课堂,满满当当9节课,一点也没有感觉到疲惫,反而是时间易逝,回味无穷。太幸运自己有机会听过张洲老师的课、刘勇老师的课,吴自文老师的课,虽然没在一个学校,可能连萍水相逢都算不上,但是三位男老师课堂上的幽默感、松弛感、创新性却是很多女老师无法企及的。正如古人所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方法的启迪。</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上次刘勇老师上《写出人物特点》一课,“初识勇哥”(重外在)—“再识勇哥”(重内外),他撸起袖子和学生掰手腕的画面依稀可见,他条理清晰给孩子们传授写作方法的场景历历在目 。在活动中孩子们即收获了快乐,也获得了知识,多好的课堂呀。</p><p class="ql-block"> 今天张洲老师《学会描写细节》,从“找寻热爱”—“细写热爱”—“演练热爱”环环相扣,让学生着眼于生活,体悟于文字。学生从一开始的一句话都羞于表达,到最后娓娓道来,含情脉脉。高手总是不显山不露水,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样的课堂多好呀。</p><p class="ql-block">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让人焦头烂额无从下手的作文课,在他们的课堂中那么生动有趣的,精彩纷呈,我也算是收获法宝。</p><p class="ql-block"> 上次听到刘小丽老师讲《关雎》,“感知音韵美”—“体会情感美”。诗中的爱情美在何处?一个问题串连整个课堂,聚焦短语、字词,细细品,慢慢悟,老师的驾驭能力很强,无论学生怎么走你走到哪,她都能稍加引导点拨让学生回到康庄大道,语言的艺术太值得寻味了。</p><p class="ql-block"> 唐有丽老师的《爱莲说》,“寻爱莲之缘由”—“知爱莲之真意”—“照君子之明心”,板块层层递进,抓住描写莲的关键句,字斟句酌,细细推敲。从文字走向古人,在从古人走到今天。这背后是唐老师文本研读的深度与广度。</p><p class="ql-block"> 古诗文文言文教学在两位老师的课上,有声音,有味道,有启示,有收获。</p><p class="ql-block"> 现代文教学中,不得不再赞叹汤老师的《紫藤萝瀑布》,课堂那么愉悦轻松,又那么生动有力。抓住首尾句的变式,让学生体会情感,围绕“这是怎样的一束花?”让学生自由思考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有朗读,有品位,有探究,有思悟。环节设计巧妙,最关键的汤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可谓是道行深远,像我这样的职场小白只窥得冰山一角,只有仰慕与崇拜。</p><p class="ql-block"> 5节20分钟的课,也是邱老师精心设计的环节,有文言文阅读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古诗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给所有渴望成长,想要参加比赛的老师最佳学习平台。5节展示课亮点纷呈,但也有遗憾瑕疵,这也正给我启示,一节好课需要教师的自我严格要求,深入研读文本,自我解读文本,反复磨课—修改—再磨—再修—反复磨—反复修,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很多时候自我满意了,但换学生再去展示,自然会出现各种课堂状况,这还需要教师课堂应变技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只想对自己说,路漫漫,撸起袖子加油干。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是要是点燃学生。用匠心打磨课堂,用智慧引领学生,方能让知识在课堂上绽放光彩,让素养在实践中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二、讲座有料有味</p><p class="ql-block"> 6场讲座也算是大咖云集,曹冬梅老师的《中考语文复习课备考策略》真的是夯基固本,那一个个策略背后都是老师的智慧和勤劳。没有哪个天才不用努力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他图片里的每日的坚持,错题分析,常抓不懈让也带初三的我自叹不如。回去赶紧亡羊补牢。</p><p class="ql-block"> 刘小丽老师整本书阅读一做就是十年,从无迹可寻到游刃有余再到花样百出,可见功夫之深。他的阅读与课本剧、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方法给我带来启示,平时我对待整本书阅读总抱怨孩子不读我有什么办法,但是凡事犟不过认真二字,只要我认真的当回事去落实去坚持,学生总会有所改善。</p><p class="ql-block"> 王密老师在阅读教学板块中,从核心素养思想转变——课堂困境——实施路劲,重点讲述了实施路劲中的4个策略,让我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听讲座的同时,自豪感油然而起,真幸运这个牛人是我的师父,真幸运我是师父手下最笨的徒弟,但依然在慢慢成长。</p><p class="ql-block"> 吴自文、刘勇老师从微课的角度展示了大量的案例,鼓励教师们课堂要走生长,有味道,有新意。刘红红老师从学习支架的角度让我看到了若干我想都想不到的创意,乔德萍老师也打开了我文言文视觉。</p><p class="ql-block"> 讲座是思想的碰撞场,是经验凝练与智慧的结晶。学到了,回来只有践行,讲座才有它的价值与意义。</p> <p class="ql-block">三、主持有趣有巧</p><p class="ql-block"> 每次活动,我还会关注另一个点。就是主持人。邱老师组织活动,选的主持人总是那么有魅力,在我的印象中,我听过吴自文老师主持,张洲老师主持,刘勇老师主持,王密老师主持,刘晓丽老师主持,曹冬梅老师主持,鲁佳老师主持…他们在主持时总能妙语连珠,总能快速总结出讲课教师优缺点,并巧妙的给予指导调拨。他们真的不仅课讲得好,主持也同样棒。智慧与才情并存,在舞台的炽光灯下,成为最闪亮的星。</p><p class="ql-block"> 两期“构建素养型课堂”专题活动虽已落幕,但学习的脚步永不停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场教育盛宴,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成长的方向。在教育的道路上且行且思,把每一次收获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改善自己,打磨自己,成长自己,追逐教育路上这些最闪亮的星,让自己有一天也能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