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妈妈讲过的故事

静然

<p class="ql-block">  我小的时候,妈妈曾经给我讲过几段关于爷爷的故事,至今依然记忆犹新,犹言在耳。</p><p class="ql-block"> 妈妈说: “我,不想恭维你爷爷。可是,你爷爷确实是个心地善良,为人仗义,好交好为的大好人啊!<span style="font-size:18px;"> 例如,有乞丐来家讨饭时,爷爷不是简单地打发了之,而总是大方地给他㨤上几碗米。如果赶上饭时,爷爷就会把乞丐让到屋里上桌吃饭,并且吃完饭还不忘再给拿点儿。如果赶上喝酒,爷爷就会把乞丐请上桌,大大方方地一起喝酒,就像招待老朋友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妈</span>妈说:“ 由于爷爷这样的为人和处世,所以深得村民们的爱戴和拥护,因此还当上了'百家长'。(注:不知道“百家长”是多大的官儿,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吧?这是上个世纪30年代初的事。)</p><p class="ql-block"> 自从爷爷当上'百家长'后,为人处事就更加大方、仗义起来了。这样,他也因此更赢得了众人们的良好口碑 。于是,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百家长'。”</p><p class="ql-block"> 妈妈继续说:“ 就连'胡子'都很敬重他。例如,有一次爷爷骑着瘦马外出办事,当走到一处密林深处时,就听到有人在说:兄弟们,前面过来那个骑马的,是'老百家长',放他过去,别吓着他!” </p><p class="ql-block"> 妈妈说: “ 还有更让人佩服的事情是,有一天,门外来了个乞丐,是个四十多岁的盲人,并且还几乎是个爬行的残疾。于是,爷爷照样把他让到屋里吃饭。</p><p class="ql-block"> 在与乞丐聊天时得知,他是个既没家又没业的,只靠乞讨为生的残疾人。爷爷看到他这样的境况,就与奶奶商量说:'这样的残疾人,如果赶上个坏天气,很可能就被冻死在外面了,咱们把他留下来吧!'于是,尽管奶奶有意见,爷爷还是当即决定收留了他。”</p><p class="ql-block"> 妈妈接着说:“残疾人留下来之后,伺候这个残疾的人的负担,就自然地落在了我的肩上。结果,我捧碗来,捧碗去的,像伺候孩子一样,一伺候就是18年。最后,咱家给他送了终。”</p><p class="ql-block"> 妈妈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语气十分平静,没有表现出任何埋怨和痛苦的情绪,好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啊!很难想象,伺候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残疾人,并且一伺候就是连续18年,这得需要多么开阔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呀?</p><p class="ql-block"> 由于当年听妈妈讲这段故事的时候,我的年纪还小,所以当时似乎并没有什么感觉。</p><p class="ql-block"> 但是,后来长大了,再回味起这段故事的时候,才真正感到爷爷和妈妈,以及我们一家人的高尚与伟大。要知道,爷爷和妈妈的善举,可是发生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并且还是在兵荒马乱的大环境里做出的呀!</p><p class="ql-block"> 爷爷没有读过几天书,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无需监督的自觉和刻在骨子里的善良,才是最大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就想,如果把这件事情放到现在,那么爷爷和妈妈,不就是感动中国的典型人物么?我们一家,不就是感动中国的模范家庭么?这样的事情,即使放到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