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综合陈列馆游学记。</p> <p class="ql-block">序章:青山有幸埋忠骨</p><p class="ql-block">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重庆南山,层峦叠嶂之间,一座青灰色建筑静默矗立,这便是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综合陈列馆。作为中国抗战历史的重要见证地,它以500余亩遗址为基,4053平方米文物为脉,将山城抗战的烽烟与荣耀凝结于一馆。步入展厅,历史的风雷穿透时空,战火中的呐喊与抗争在文物间低回。</p> <p class="ql-block">第一幕:山河破碎民族危亡:</p><p class="ql-block">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陈列馆首章以“抗战爆发”为引,将观众拉回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原点。展柜中陈列的日军佩刀、侵华地图及《田中奏折》复刻本,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组1941年新四军臂章,泛黄的布料上“N4A”字样斑驳却坚毅,与朱德、李宗仁合著的《抗战必胜论》手稿相映成趣。展厅一隅,投影幕布循环播放着卢沟桥枪声与川军出川的影像,铁血与悲壮交织。</p> <p class="ql-block"> 研学之思:此处文物非静物,而是民族觉醒的号角。一柄日军刺刀与一杆川军老枪并置,前者寒光凛冽,后者锈迹斑驳,却共同书写了“以血肉筑长城”的史诗。</p><p class="ql-block"> 侍卫室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占地面积216㎡,建筑面积178㎡,位于黄山腹地,坐东朝西,海拔532米,是蒋介石警卫人员驻地。侍卫室为砖木结构双坡顶单层建筑,平面呈矩形,六开间,前檐有回廊,墙身为青砖砌筑,清水墙面,基础和台阶为规整石砌筑。</p> <p class="ql-block">第二幕:陪都风云中枢砥柱:</p><p class="ql-block">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战时首都展区以沙盘模型重现了1940年代的重庆:国民政府大楼、八路军办事处、苏联大使馆等建筑星罗棋布。展厅中央的互动地图堪称一绝,轻触屏幕,重庆作为远东指挥中心的战略脉络跃然眼前——从“东亚联合军事会议”的决策到“驼峰航线”的空中生命线,无不彰显这座山城的国际地位。展柜中蒋介石致朱德、彭德怀的嘉勉电稿原件尤为珍贵,泛黄信笺上的“精诚团结”四字,成为国共合作的无声证言。</p> <p class="ql-block"> 研学之悟:重庆不仅是地理上的“雾都”,更是精神上的“灯塔”。一纸电文、一张会议桌,皆是民族统一战线“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第三幕:愈炸愈强民心不屈:</p><p class="ql-block">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全民抗战展区以场景还原震撼人心。断壁残垣的重庆街头背景墙上,弹孔密布,焦土犹存,上方悬吊的日军轰炸机模型配合声光特效,再现“五三”“五四”大轰炸的惨烈。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玻璃柜中陈列的《新华日报》残页,头版“愈炸愈强”的标题力透纸背。展厅另侧,华侨募捐簿、民生公司船票、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步枪等文物,串联起“工业西迁”“文化救亡”的壮阔图景。</p> <p class="ql-block"> 研学之叹:重庆人民的坚韧,在废墟中生根,在血火中绽放。一枚未爆的日军炸弹残骸与一尊“献金运动”捐款箱并列,前者是毁灭的威胁,后者是重生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第四幕:光复山河日月重光:</p><p class="ql-block">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胜利展厅以半景画《重庆欢庆》收束全篇:漫天彩绸、爆竹声声,市民挥舞国旗涌向街头。展柜中央的“台湾光复纪念碑”模型巍然矗立,与《开罗宣言》原件影印件相呼应,昭示主权回归的庄严。特别展出的飞虎队皮夹克、陈纳德手写信件等文物,铭刻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并肩情谊。电子留言墙上,今人题写的“勿忘历史”与“珍爱和平”交织成时代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研学之咏:胜利非终点,而是精神的延续。展厅出口处,习近平总书记“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题词与《嘉陵江上》的旋律交织,将抗战精神注入当代血脉。</p> <p class="ql-block">尾声: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p><p class="ql-block">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离开展馆,南山松涛如诉。云岫楼前,昔日的军事会议桌已归于寂静;草亭廊下,马歇尔与周恩来的谈判余音犹存。这座陈列馆,不仅是文物的仓库,更是民族的课堂。它告诉我们:重庆的“英雄之城”之名,不在高楼广厦,而在那些于至暗时刻擎起火炬的凡人。</p> <p class="ql-block">游学结语:</p><p class="ql-block"> 文物无言,历史有声。南山一馆,半部抗战史诗;陪都千垒,满城铁血忠魂。今人踏访此间,当思——何为“抗战精神”?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决绝,是“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赤忱,更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此魂不朽,此城永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