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藏品(1—10)

-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瓷器——鲁山瓷器</b></p> <p class="ql-block">  鲁山窑瓷器,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传统技艺烧制的瓷器,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p><p class="ql-block"> 盛唐时期,地处中国南北交界处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段店瓷窑烧制出一种黑地白蓝斑的花釉瓷器,终结了唐朝瓷器“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历史。这种“一器三色”的瓷器就是中国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鲁山花瓷,又名“唐代钧瓷”或“黑唐钧”,鲁山窑烧制技艺也由此形成。后来各地瓷窑纷纷效仿,窑变艺术遍地开花,鲁山花瓷因此有了“窑变之祖”或“官瓷之源”的称号。鲁山县段店窑烧制的鲁山花瓷,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在唐玄宗时期曾为宫廷御用瓷。</p><p class="ql-block"> 鲁山窑创烧于唐初期,鼎盛于宋、金时期,渐衰于元末,在晚清时期关窑熄火,鲁山花瓷也随之淡出人们的视野。鲁山花瓷的施釉方法独特,是在黑釉上加施带蓝色的釉料。黑色地釉漆黑透亮,蓝色斑釉流动自然,液液分相明显,釉面平整但呈色立体感强烈。斑釉施釉工艺有洒斑、点斑、立粉堆线、画斑等,通过调整斑釉配方和点斑、洒斑技法,所调制的釉料中完全不含钴金属化合物,其蓝色斑釉呈色原理不依靠钴呈色,完全通过自然“窑变”。点斑和洒斑技法是匠人使用软毛笔和刷子独有的上釉技巧,所以烧出的乳白蓝斑流动自然、釉面平整,但呈色立体感强烈,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鲁山花瓷造型简约,饱满大气,白蓝彩斑与黑色底釉对比显著。其胎质稍粗,胎色有浅灰、灰黄等;釉层较厚,随意而施的斑釉加上窑变,使釉面产生抽象美,厚重中兼有活泼,肆意挥洒,气韵天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