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舍那大佛的眼泪

北雁南飞

<p class="ql-block">北雁南飞/2025.5.1 郑州</p><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佛的眼泪</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这座屹立在华夏大地长达1500多年的艺术宝库,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如今的龙门石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严重风化。当我看到现在的龙门石窟担忧的是,几十年后,这座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和艺术价值的石窟可能会消失不见。</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的风化问题由来已久,比我们看到的实质要严重的多,可能主要原因是复杂的地质构造。龙门地区在地质史上是一个活动频繁的区域,经过多次造山运动,岩石形成了众多裂隙,这些裂隙不仅成为了岩体边坡、洞窟围岩和雕刻品不稳定乃至崩塌的主要因素,也为水的渗透提供了通道。每逢降雨季节,雨水顺着裂隙渗入石窟,与可溶性碳酸盐相溶,水分蒸发后,盐类沉积在雕刻品上,使许多洞窟壁面和雕刻品覆盖上一层碳酸钙,不仅侵蚀了佛像,还严重影响了其原有的风貌。</p><p class="ql-block">水蚀是导致龙门石窟风化的重要因素。石窟周围水源丰富,黄河水系多年的侵蚀,让石窟壁面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痕迹,部分区域甚至被侵蚀得面目全非,石质变得十分松散。洛阳地处黄土高原北部,风沙较大,长期的风沙磨蚀使石窟表面变得不平整,石皮剥落现象随处可见 。此外,洛阳地区冬冷夏热,温差变化大,冻融作用导致部分石窟岩体开裂,进一步加剧了石质的松散程度。</p><p class="ql-block">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破坏也是龙门石窟风化和损毁的重要原因。在历史上,龙门石窟曾遭受过多次盗凿。尤其是在清朝末年及民国时期,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将佛像头像或局部构件切割下来,非法走私到国外,许多佛头至今仍流落在外,龙门石窟的完整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此外,20世纪30年代,龙门石窟的许多洞窟成为难民的栖息地,他们在洞窟内生火取暖、做饭,致使洞窟内被火熏黑,佛像以及窟壁上满是黑色烟渍,这也加速了石窟的损坏。</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的风化问题仍然严峻。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风化问题,几十年后,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可能真的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以,拯救龙门石窟,不仅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每位游客都应当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减少对石窟的人为破坏。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大保护力度,加强科研攻关,运用更多先进技术和方法,延缓龙门石窟的风化速度,让这颗世界文化遗产的明珠能够永远闪耀在华夏大地,传承给子孙后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