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的隐形杀伤力:论经济对抗的战争属性

正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全球性贸易战,以其特有的经济杀伤模式,正在重塑国际社会对现代战争形态的认知。数据显示,2018-2020年间全球贸易额累计减少1.4万亿美元,相当于抹去了墨西哥全年经济总量。这种表面不见硝烟的经济对抗,实质上构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超限战形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作用机制分析,热战如同锐刃割喉,其破坏力直观可见;而贸易战则似钝刀凌迟,通过关税壁垒、技术封锁、供应链脱钩等手段,持续侵蚀经济命脉。世界银行研究显示,全球平均关税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导致国际贸易流量萎缩2.5%。当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惩罚性关税覆盖5500亿美元规模时,其产生的经济涟漪已波及全球128个经济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更深层的危机在于,贸易战动摇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根基。WTO争端解决机制陷入瘫痪,多边贸易规则遭受单边主义冲击,国际经贸秩序出现结构性裂痕。这种制度性破坏造成的长期影响,远超常规军事冲突的物理摧毁效应。根据IMF测算,持续贸易紧张可能使全球GDP在未来五年累计损失约4.5万亿美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需要警惕的是,某些国家正将经济武器化作为新型霸权工具。通过将SWIFT系统政治化、滥用长臂管辖、构建技术联盟壁垒等手段,国际贸易规则正被异化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武器库。这种将经济相互依存关系武器化的行为,实质上构成了对国际法治精神的践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历史教训表明,1930年代《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的贸易战曾使全球贸易额暴跌66%,成为二战的重要诱因。当前全球经贸体系正面临相似的系统性风险,国际社会应共同完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贸易规则,防止经济对抗升级为文明冲突。唯有坚守合作共赢的全球化正道,才能避免人类再次堕入“以邻为壑”的黑暗丛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家生,男,笔名正一,生于六十年代初,山东阳谷人。思想者,写作者,教育工作与社会问题研究者,社会组织研究与实践者等。东营市某市直单位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曾创立全国第一家注册聊城商会——东营市聊城商会。现担任山东省海促会副会长,东营市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会会长、中国收购化债总监、东营市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协会顾问、东营市橄榄树公益事业发展中心高级顾问等职务。</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