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长篇小说 · 天地的女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沧海默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八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从古至今皆如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中华教育改变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校长说“也不然,也有不少中国人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你像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李四光、华罗庚、王淦昌、朱光亚、苏步青、周培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校长,这些人都是从国外回来的!中国人不傻,是教育把中国人教傻了。您是搞教育的老前辈,您说说,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学习究竟是为了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校长说“为了啥?学知识,学文化,为的是长大了建设祖国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不以为然的微微一笑说“校长,您说的是宣传口号,不是教育的宗旨。从个人角度来说,教育的宗旨是启迪心智、立德立心立人。从人类角度来讲,教育的宗旨是培基注力,学科学,学知识,学文化,开拓创新,更新认识,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服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说“校长,您带着我们这些孩子,一代人是六年,含辛茹苦,尽职尽责,呕心沥血,教出了一群应付考试的机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我们这些机器,从中学到大学,无非都是在重复着小学的过程,为了考试而拼命读书。我们学语文,学算数,学地理,学历史,死记硬背了那么多东西。到了中学,又开始学化学,学物理,学电子原子,学古代文学,仍然是为了应对考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说“问题是我们哪怕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过就是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读书死,死读书,读书读死,不如不读书。我们中国人,一直跟在外国人的屁股后边追赶人家。人家造出了飞机,我们跟着学习开飞机。人家造出了汽车,我们跟着学习开汽车。人家造出了车床,我们跟着学习使用车床,人家造出了原子弹,我们跟着学习造出了原子弹。为啥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外国人搞出来的,而我们中国人只能跟在外国人的后边儿拾人家的牙慧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没用的地方。比如政治课,您看看全世界还有那个学校开设了这门毫无科学性、知识性、文化性的课程?全世界都在学经济学,只有我们开设了政治经济学。用政治来统帅一切,这样做正确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说“搞政治,全世界中国第一。搞经济、搞金融、搞科技,我们建国三十年了,让外国人甩开我们三十年。我们一直在说,帝国主义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我们一直在宣传,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一直在高喊要解放全人类。光靠说这些没用的东西就能走进共产主义社会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教书育人,我们把育人搞错了,搞成了愚人。我们都挺听话,可惜教育教出来的不是人才都是庸才。还是那句话,中国人很聪明,一旦走进了外国的高级学府,都能够有所建树、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中国一直以学成归国当做自豪,学成归国值得炫耀吗?为啥去国外就能学成,而在我们国内就学不成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说“政治经济学歪曲了经济的自然规律,违背经济学科学规律的教育模式,造就出来一批批听话的驯服工具,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企业家,而是政治正确的牺牲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政治正确了,一切都正确了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说“问题是中国的政治秉承的是马克斯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正确的吗?马克思的《资本论》洋洋洒洒引经据典,是典范还是糟粕?是经典还是谬误?教育用三十年做实验还不够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咱的教育,该改改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校长听着两个年轻人毫不遮掩毫不隐晦的直抒心臆,不禁呆住了。林燕和马腾龙的问话,让老校长无法回答也无从回答,更不敢回答!这些问题是老校长从没想到的!老校长面前的林燕和马腾龙,几乎成了陌生的面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屋子里的空气仿佛有些凝滞,半晌,老校长说话了“这么多年不见,咋说呢,你们是成熟了呢?还是……还是蜕变了呢?这些话,你们只能在我这屋里说,在外边千万不能胡说八道!你们还年轻,不知道在中国说话是可能造成一生悔恨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七年的引蛇出洞,多少人因言获罪成了右派份子,被下放大西北夹边沟劳动改造,一去再也没回来的不知道有多少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别说是你们了,庐山会议彭德怀将军的一纸万言书,不过就是说了点儿真话,批评了大跃进、总路线,文化大革命中批斗的情形,你们是没看见呀!刘少奇是国家主席,死的时候连名字都改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政治不是你们该议论的,教育也不是你们该质疑的。中国有句老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谨言慎行,循规蹈矩。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大清朝的文字狱,不管是哪朝哪代,对文人的戒备和钳制从来都没有松懈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临江路小学工作了几十年,抓教育抓了多半辈子。你们刚才说的话,我从来就没想过。事关国家教育制度,再进一步说,这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这不是你们应该考虑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在大清朝,你们说这些话就可以被视作大逆不道,那是要杀头的!晚清一八九八年,康广仁、梁启超、谭嗣同、林旭、蔡元培、刘光第、严复七个人发动戊戌变法,号称七君子。这七个人试图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七君子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压和迫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孩子,你们不应该胡思乱想,更不能不分场合的胡说八道。马腾龙你是学文史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话是司马光说的。历史告诫我们,少说话,多办事,低调生活,别惹是非。一件事,上头咋说咱就咋干,别想独出心裁。这是中国,不是外国。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就是听话,上头说的话就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啥叫不折不扣?就是不准你打折扣!生在这片土地上,你就得按照这片土地的规矩说话办事!明白了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校长是过来人,说话这件很自然的事,蕴含着的哲理绝不是只言片语能说清利害关系的。语重心长也只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既不能和盘托出,更不能无所顾忌。对林燕和马腾龙提出的质疑,老校长的回答可谓是费劲了心机。有些例子,只能略说,不能细说。有些警示,只能点到而已,不能掰开揉碎了细讲。年轻人可以心直口快,老校长可不敢开闸放水。退休了,安度晚年不惹是非,老校长从爱护年轻人的角度出发,觉得自己可以说是问心无愧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告别了老校长,林燕和马腾龙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还都想着老校长的谆谆告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深有感触的说“林燕,姜还是老的辣呀!咱俩光图个嘴上痛快了,也不知道我为啥今天咋那么多话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还不是多年不见了,拿老校长也没当外人。咋想的就咋说呗,虚头巴脑的说官话也没啥意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说“哎,林燕,你说老校长对咱俩说的是赞成还是反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我看呀,老校长是既不赞成也没反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说“老校长咋也这么事故了呢?老话是咋说的来着?人老奸,马老滑,兔子老了不好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站住脚看着马腾龙不高兴的说“马腾龙,你咋这么说老校长呢!不是老校长事故,是老校长稳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也觉出来这么比喻不大恰当,赶忙解释说“别站下!别站下!走着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人上了年纪,顾虑就多了。该说的也不痛痛快快的说了,不该说的那就绝对不说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不对!你说的还是不准确。老校长这应该叫智慧的结晶!这么多年在教育界,这其中的利弊,老校长应该看的比咱俩清楚。几十年来,老校长经过的事情、见过的事情太多了。咱俩年轻,虎了吧唧的,说话不经过大脑考虑,开弓射箭照直了崩,这样儿真不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校长要咱们以史为鉴,就是让咱们学聪明点儿,说话做事考虑清楚,别再做炮筒子,要学着当个筛子,经过筛选再说话,不犯错误,最起码要做到少犯错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执拗的说“问题是咱俩说的是错误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你能证明你说的是正确的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不服气的说“那就是说,你承认自己说的是不正确的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狡黠的一笑说“你能证明我说的是不正确的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说“你这叫不讲道理两头儿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上法院也得拿证据说话,你有证据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也被林燕气笑了,无奈的说“你这就是狡辩,没理搅三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你把那七分理由拿出来,你不就赢了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笑嘻嘻的说“为了团结和友谊,我就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这个问题到此结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也笑着说“你太狡猾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正色说道“世界上的事儿,没有什么道理可讲。非要分出个子午卯酉来,仔细想想真没必要。你过你的日子,我过我的日子,你实行你的资本主义,我实行我的社会主义,谁家日子过得好,那就是好的主义。别总是惦记着消灭对方,世界是多彩的,你不能只允许你家开红花,不允许别家开兰花,你要强迫人家必须跟你家一样,这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说不过去就别说了,我都到家了,你再进屋坐会儿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马腾龙这才仔细看看,嘴里说道“真是的,说着说着就到家了。你快回家吧,我也回去了。问奶奶好!再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站在林荫道上,看着马腾龙走远了,才返身进院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娘正在园子里摘菜,听见院门铃铛响,抬头一看是林燕回来了,直起身子说“回来啦?见着吕校长了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见到了,马腾龙说吕校长搬到楼房了,连三间呢,比马腾龙家屋子大。奶奶,我来摘菜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娘说“你别动手了,就是揪几个茄子、青椒,晚上做酱茄子,再炝个青椒丝儿。锅里有大馇子粥,再来个咸鸭蛋。跟校长都唠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也没唠啥,就是说说教育的事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娘说“咋会想起来唠教育了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咳!唠嗑儿,唠嗑儿,各有一说儿。老校长是管教育的人,我和马腾龙是受教育的人,自然而然的就唠到教育上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娘说“唠的还挺热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咳!大饼糊了,没唠(烙)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娘诧异的说“咋没唠好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咳!裤裆放屁,造两岔儿去了!唠着唠着就把嗑儿唠散了。我跟马腾龙说到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弊病,结果就被陆吕校长哼哼的教导了一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娘说“好好说话,啥叫哼哼教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吐了下舌头急忙纠正说“是谆谆教导了一通。不过吕校长说的还是有道理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娘说“你们才上了几天大学,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吕校长那是教育圈儿里的老先生了,别看只是个小学校长,中国教育的事情绝对都在心里装着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服气的说“奶奶,您说的真准!我和马腾龙批评中国教育是死读书,就为了考试。吕校长说以后不让我们再胡思乱想、胡说八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娘说“就你们这两个小家雀,还想着跟老家雀斗嘴?人家吕校长是为了你们好,怕你们今后惹出麻烦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燕说“吕校长举了反右派和彭德怀、刘少奇的例子,告诉我们中国政治的厉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娘说“文化大革命你们还小,有些事儿你们并不清楚。一九六五年五月,当时,邓拓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吴晗任北京市副市长、史学家廖沫沙任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因为对这三个人的杂文集《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进行深入的批判,造成了文化大革命中的第一件冤假错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报纸上专门对其中的一副对联进行了过度分析和批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副对联是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说的一句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就是这么一副普通的对联,引发了对邓拓、吴晗、廖沫沙的无情批判。把邓拓、吴晗、廖沫沙打成“三家村反党集团”,这同时也是文化大革命迫害老干部和知识分子的一个开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邓拓、吴晗先后被迫害致死,廖沫沙被长期监禁。不仅《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要铲除掉,《海瑞罢官》、《李慧娘》、《谢瑶环》等戏剧也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