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妻的治家之道

关金计

<p class="ql-block">  我老伴今年76岁,已退休多年。小时候兄弟姐妹比较多,又赶上三年困难时期,没少过了苦日子,慢慢地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她的经营下,虽然我们家收入不算高,但她却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p> <p class="ql-block">  她常说,一家人过日子。男的就是捞钱的耙子,女人就是盛钱筪子。一个家庭过得好不好与女人会不会过日子有很大关系,家里有一个会过日子的女人和一个不会过日子的女人相比较,两个家庭的面貌截然不同。女人要是不会过日子,男人就是挣再多的钱,照样过得是今年盼着明年好,明年还是穿破袄。相反女人要是会过日子,男人相对来说就轻松了很多,家里的日子过得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所以女人会不会过日子,是决定一个家庭富裕与贫苦的关健。</p><p class="ql-block"> 老伴过日子很有计划性,她会根据家庭收入,合理安排家庭支出,适当留有余地,每月都会存上一点钱。这个习惯还是从年轻时就养成的。她参加工作时每月只有三十元,就是这点钱她每月都要存上5元钱。别人都说她,这点钱过日子就够紧巴了,还存什么钱呢。她对人家说,我们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万一有个灾有个难的,手里没有几个钱怎么行,这点钱起码可以救救急吧。几十年过去了,每月存点钱的习惯她一直坚持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我最佩服她处处精打细算,特别会省钱,从不乱花一分钱。每次去超市都是提前列好清单,买之前货比三家。在菜市场她还会与小商小贩讨价还价,一般情况下她不买返季节的菓蔬,她的口头禅是蔬菜早吃晚吃都一样,返季节的蔬菜都是人工干预下生长的,又没有特殊营养还使用了过量化学药品。等到大田地里应季蔬菜下来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既有营养还省钱。最厉害的是她在打折时买到好东西,衣服、日用品都买得超划算。</p><p class="ql-block"> 她虽然很爱钱也很勤俭节约,但是,她对花钱很有原则,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该花的钱一点也不能省,人情道往,亲戚往来,人与人之间互相捧场的事,她从来都是出手大方,亲朋之间谁家遇到困难她总会出手相帮。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年前后,一个外院的亲戚盖房子遇到了困难,她出手就是1000元,那时的1000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她做这些事从不求回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物质也越来越丰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改变了,消费方式多种多样。这时的她慢慢的跟不上形势了,与孩子们的消费观念矛盾日渐突出,看不惯孩子们叫外卖,看不惯孩子们把临期食品扔进垃圾箱,看不惯孩子们把剩饭剩菜全倒掉。也许过苦子过惯了一看到这些她就心庝,就想说出来,好在她还能忍耐,只是背后给我说一说,没惹的孩子们不愉快。</p><p class="ql-block">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上个月搬新家,让她从思想上来了一个大转变。这些年来,老伴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穿旧的衣服不舍得扔,拆洗干净打包放起来,说是留着今后再穿,家中旧家具不舍得扔,旧日用品也得留着今后再用,日久天长,旧东西越来越多,大有房间里放不下的趋势了。趁着这次搬新家,儿子、儿媳、女儿轮流给她做思想工作,告诉她,旧的衣服,旧的家具现在用不着了,将来更用不着,还不如现在处理了,一是腾出空间,使居住条件更漂亮,二是废物利用,充分发挥其价值,你放在哪里也没有用,还不如卖二个钱实惠。在她们的反复动员下,老伴也慢慢的也接受了她们的劝说,趁此机会孩子们将这些旧物件该捐给民政的都捐给了民政局,该送人的就送人,该卖的卖,该扔的扔,三下五除二,一下午的时间合部请除干净。一看到那么多东西都没有了她还真难过了半天,但已经没有办法了,也只得接受现实了。</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段时间,她看到新家的新家具,厨房里的新炊具,看到满屋里摆放整齐的日常用品,使用起来得心顺手,慢慢的她也舒心了,偶尔念叨几句她那些老物件也是自言自语了,她知道她那些宝贝已经一去不复返了。</p><p class="ql-block"> 傍晚,夕阳染红了天边,我们手牵手在小区里散步,一边走她一边小声的说,看来我们是老了,有些事我们管不了,也不能再多管了,孩子们比我们有本事,我们该交班了,我俩相视一笑,我知道她的心已经彻底打开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