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号:462609083 <p class="ql-block">五一假期,听闻川沙六团的小普陀寺二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怀着对历史文化的好奇与向往,我踏上了这场特别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清晨,阳光刚刚洒在川沙六团的土地上,我便来到了小普陀寺。本以为能安安静静地感受古寺氛围,却没想到被眼前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震撼。约200多名来自四川、贵州、江西、江苏等地的建筑工人,早已在工地上忙碌起来,他们的身影与劳动的声响,为这座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古寺增添了别样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地下室外墙钢筋绑扎</p> <p class="ql-block">我走进建设现场,仿佛踏入了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小普陀寺二期工程的地下室施工面积达5100平方米,大礼堂、停车位、消防泵房等规划有序,地下二层礼堂及附属用房施工面积就有2700平方米。听现场的工人介绍,在施工的几个月里,他们克服了复杂的地质条件,挖出土方约4万立方米,还精准地打入了492根直径50厘米、长22 - 33米的抗压兼抗拔工程桩,每一根都承载着工程稳固的希望。混凝土垫层的浇筑、防水卷材的铺设,每一道工序都严谨细致,如今地下室负一、负二层底板浇筑施工完毕,新的工序也在有序开展。数十名钢筋工正在绑扎地下室立柱钢筋网、混凝土外墙钢筋网和负二层地下大礼堂两侧附属用房顶板钢筋网,阳光下,钢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脚手架工及木工搭建各类金属排架支撑、安装木质模板;水电工则在预埋安装线路管,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p> <p class="ql-block">在这些忙碌的身影中,我注意到了一位身材弱小却手脚麻利的女性钢筋工,她熟练地捆绑着钢筋网,完全不输男性工人。还有许多男性工人,有的在烈日下搬运材料,有的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精细作业,他们脸上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和劳作的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与执着。和他们聊天才知道,他们大多远离家乡,在工地上挥洒汗水,只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践行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敬业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以诚信保证工程质量,以友善与工友相处。</p> <p class="ql-block">地下室维护支撑梁柱</p> <p class="ql-block">维护支撑梁柱拆除</p> <p class="ql-block">说到小普陀寺,它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有着400多年的悠久历史,虽毁于文革时期,但2008年开始重建筹备,如今二期工程的建设,更是承载着传承本地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重任。这座古寺不仅仅是建筑的重生,更是文化脉络的延续。而这些建筑工人们,他们参与其中,便是在为传承文化添砖加瓦。从社会层面看,这一工程符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促进文化的自由发展与平等交流;从国家层面来说,它助力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丰富国家的文化内涵,推动社会文明进步。</p> <p class="ql-block">这次小普陀寺之行,没有看到古寺最终完整的模样,却让我深深记住了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建筑工人。在这个五一劳动节,他们是最可爱、最光荣的人。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劳动的意义,用双手创造着美好的未来,他们是时代的建设者,是文化传承的守护者,他们的劳动精神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与赞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