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南清水河西侧,距台怀镇5公里。镇海寺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紧贴大院的前沿,树有幡杆,蹲有石狮,筑有山门、天王殿和钟鼓二楼。 镇海寺,始建于明代,因寺旁海底泉上建有镇海塔而得名,清代至民国时期是章嘉活佛的住地,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周边苍松翠柏,是一处极其清静的地方,这里曾经是章嘉活佛的道场和行署。章嘉活佛是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中一个历代沿袭的职位,地位仅次于班禅活佛。自康熙皇帝后,被历代清朝皇帝尊为“帝师”。<br> 镇海寺坐落在“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左右两侧环绕的山峰,犹如两条飞龙落下河谷,拱背弯腰,腾挪围抱;寺院建筑在两山合抱的一个石山嘴上,宛若一颗二龙嬉戏的宝珠。山豁口有苍老挺拔的大松树,走在松树林间的蹊径,再听飒飒的松风,给人一促静寞幽深的感觉。 入寺四望,南侧的山峰,长满密密麻麻的杉树和杨树,北侧的山巅上,千年古松出于岩石之中。这里是五台山的一处风景区,浓荫苍翠的古松掩映山寺,在五台寺庙区还是少见的。 镇海寺历史上规模庞大,如今仅存四座大殿,分别是:大雄宝殿、观音殿和关公殿,其中观音殿又称文殊殿,殿内供奉有五尊菩萨,两侧是十八罗汉。比较有意思的是观音殿(文殊殿)内供奉的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都是长着胡子的男身造像,这在其他寺庙中是非常罕见的。 清朝乾隆皇帝与镇海寺有着密切的关系。乾隆皇帝多次游览五台山,并且特别偏爱镇海寺。<br> 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月第六次巡游五台山时,为镇海寺写了多首御匾,这些御匾至今仍保存在镇海寺的正殿内。乾隆皇帝对镇海寺的风光非常欣赏,在他留下的283首描写五台山的诗歌中,有21首是赞美镇海寺风光的: 雪与清凉有夙期<div> 丙寅庚午两留诗</div><div> 西来迎跸人传说</div><div> 镇海寺前如昔时</div><div> 清·乾隆皇帝</div> 镇海寺后有一座小院,院内有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建造的十五世章嘉活佛墓塔(舍利塔)。墓塔高约9米、形状如同藻瓶,塔基呈八角,每个角上雕塑有大力士,基座八面都雕有人物图。塔腹正中雕有三尊坐佛,另外围有八尊站像。圆腹之上,立有层层内缩的尖顶。 一溪流水沿洄落<div> 几栈迥蹊曲折跻</div><div> 除却云栖上天竺</div><div> 世间何处更堪齐</div><div> 清·乾隆皇帝</div> 向来看寺原如画<div> 此际分明画里人</div><div> 欲问陌头凝望者</div><div> 果真谁是主和宾</div><div> 清·乾隆皇帝</div> 路遥昨过禅虚叩<br> 泥泞今来礀未登<br> 多谢山灵不相吝<br> 却将全体露银棱<br> 清·乾隆皇帝 蓝田生玉有波涛<br> 古干拿龙染鬣髦<br> 好是天公传粉本<br> 从教呵冻一挥毫<div> 清·乾隆皇帝</div> 前朝冒雪未登临<br> 今日春和试重寻<br> 不必升堂还入室<br> 钟声早觉空尘心<div> 清·乾隆皇帝</div> 煨芋烟霏香积厨<br> 山僧消受合清臞<br> 诗禅契处参形色<br> 不可图中如是图<br> 清·乾隆皇帝 <div> 岩寺从来雪景宜</div><div> 今朝如约画情披</div><div> 何须更问石栏径</div><div> 海印发光按指时</div><div> 清·乾隆皇帝<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