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偶然在报上见诸一则交通事故,言:一小车在距黄鹤楼前,长江大桥引桥上(不足二百米处)翻下桥面,幸被桥下松树拦架在空中,险些砸坏省级保护文物"陈友谅墓”。</p><p class="ql-block"> 我无数次经过此处,没想一代枭雄陈友谅居然长眠于此。</p><p class="ql-block"> 陈友谅何许人也?陈乃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的一支。生于湖北沔阳(今仙挑)人,打渔谋生,为人精明强悍。初为义军中掌管薄文之小吏,后谋杀其上司徐寿辉称帝,成为逐步崛起的南方江汉最强势力。在与朱元璋的争霸中,败于鄱阳湖,被流矢射杀,其政权势力崩溃。</p><p class="ql-block"> 出门办事,绕道武昌汉阳门,行数百米,登临此处。陈友谅墓背靠大桥,苍松掩映:前滨低矮民房,略现狭窄囧迫,与其出生到相契合。徘徊墓前,边流览边思考,如是陈友谅打败朱元璋,其明朝不就改元为陈汉了吗?其实他们谁胜谁败均都还是称帝,打江山,座金銮,抢金银,睡女人,将皇权代代相传,周而复始,回到原点。其意义何在呢?</p><p class="ql-block"> 大史学家蔡东藩评价:吾谓友谅亦有自败之道,江州失守,根本之重地已去,及奔至武昌,正宜敛兵蓄锐,徐图再举,乃返不及待,孤注一掷,丧子弟,失爱妃,甚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是可见国之兴亡,实关人谋,不得如项羽之刎首乌江,自诿为非战之罪也。陈友谅生前生活奢侈,曾造一镂金床,做工非常精巧,宫中其他器物也是一样。大功还末告成,其侈靡如此,安能不败?朱元璋感叹道:这床与孟昶的七宝夜壶有何不同呢?然后下令有关官员将床熔掉,仅此一点,既可知朱陈之争的结局。</p><p class="ql-block"> 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得到的教训就是,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得到教训。我一直思考,为什么会如此呢?初步得出,就是利益关系所致。一个真正强大,智慧的民族,应是在这一点上为人类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走出墓园,路边刚好有社区为老年人办的”幸福食堂”,进去一问,还有午餐可售,价廉物美。进食间想到,为天下老有所养的社会,才是大同社会。</p><p class="ql-block"> 牙痛无法入眠,写于深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