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宜茗</p><p class="ql-block">美篇编号:18504177</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 我1972年出生,我的家乡位于河北省华北平原海河流域。一望无际的平原,农村袅袅的炊烟,陪伴我快乐童年。已经记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十岁那年收割麦子的情形让我记忆深刻,终生不能忘怀。</p> <p class="ql-block"> 1978年家乡已经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老百姓劳动热情高涨。我们家零零散散的分了八块地,每块地的面积从几分到两亩不等。六月六芒种前后是小麦收割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要利用大概十五天左右的时间完成小麦收割、脱粒,还要完成夏季农作物的种植,抢收抢种时间非常紧张。</p> <p class="ql-block"> 临近芒种,爸爸每天到麦子地里转悠,看下哪一块麦田成熟早,需要提前收割。收割麦子要起早去上午完成,中午和下午太热不适合收割。提前两天爸爸开始磨镰刀,每人一把,磨好的镰刀泡在水盆里确保第二天锋利。镰刀一把一把磨得锃亮,寒光闪闪,看着就觉得锋利无比。全家人信心满满,蓄势待发。天还没有亮,爸爸就叫我们起床了。穿上长袖的裤子长袖的上衣,戴上手套,穿上能包住脚的鞋子,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小麦的芒扎到皮肤又痛又痒,所以需要穿严实。<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还未亮伴着月光,我们就来到了麦地里。</span></p> <p class="ql-block"> 到了地头,做好分工,大人一般割十五行左右。我年纪最小,姐姐给我分配六行。割下第一把麦子要先做成“麦靿子”,用于捆扎麦子。制作“麦靿子”是个技术活,因为麦靿子做不好麦子会散掉,不方便装车拉到打麦场。我学了好多遍,才勉强学会。爸爸不断给我们示范着割麦的要领:“弯腰,右手握紧镰刀,左手抓麦,镰刀贴紧地面,用力一下一下割,一刀挨着一刀,麦茬要整齐。割出整齐的茬子才算学会了割麦”。天还黑茫茫的,田野里安静得很。耳边只有镰刀割下麦子嚓嚓嚓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开始干活新鲜劲十足,过了一会儿我就被甩在后面。割麦子是挺辛苦的一项劳动,弯腰久了腰会痛,手握镰刀不停用力胳膊也会痛。姐姐不停地在前面鼓励我加油,偶尔也会替我割一两行,我渐渐追上来。爸爸表扬我很能干,我备受鼓舞。脖子和胳膊还是不小心被麦芒划到,又痛又痒,浸透着汗水,火辣辣地疼。</p> <p class="ql-block"> 抬头远望,田野里到处都是收割麦子的人群。爸爸告诉我,最近几天可能有暴雨,一定要在暴雨之前把麦子收割结束,做到颗粒归仓。在爸爸的鼓励下,我不由得加快收割速度,汗水浸透了我的衣衫,麦芒时不时地扎上我的脸上、胳膊上,皮肤上留了几道血痕,眼睛也被汗水浸泡着几乎睁不开,腰酸背痛,手上也起了几个大水泡。我已顾不上这些,为的是尽快把麦子收割进仓。到了晚上,劳累了一天的我懒得吃晚餐,一到家就躺在土炕上,迷迷糊糊的睡着了,朦胧中听到姐姐说“妹妹第一次干这么繁重的农活,她累了”。其实我也很饿,但是我没有吃东西的欲望,就是想睡觉。</p> <p class="ql-block"> 那一次的麦收让我终生难忘,被麦芒扎红的胳膊,被划伤的脸,汗水浸透在划痕里那种火辣辣的疼痛,让我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也许从那时候开始,我学会了体谅父母的不易。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太辛苦了。也许从那一刻开始,我心中就埋下了考大学改变命运的种子。我不愿意长大后还要在农村过这种劳累可以看到天花板的日子,我要有更高的追求和目标,要有诗和远方。身在麦田,梦在远方,心已启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