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人际交往的舞台上,言语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温暖人心,也能刺痛灵魂。倪雅各老师的这场以“嘴下留情”为主题的讲座,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我们在言语表达上的诸多误区,为我们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指明了方向。讲座伊始,倪雅各老师神情严肃地指出,在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将心直口快当作自己说话刻薄的借口。他们觉得自己并无恶意,只是性格直率,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殊不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那些未经思考脱口而出的话语,就像锋利的刀刃,可能在瞬间就割伤了他人的心。老师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比如在公司会议上,同事提出一个方案,有人可能会立刻不假思索地说:“这方案太烂了,完全不可行,你到底有没有认真想过?”这样的评价,不仅否定了同事的努力,还让同事在众人面前陷入尴尬的境地。也许说话者只是想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但这种方式却会严重打击同事的积极性,破坏团队和谐的氛围。随后,倪雅各老师强调,懂得嘴下留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自身修养的体现。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即使在表达反对意见时,也会注意措辞和方式,会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就像当你不同意朋友的某个观点时,你可以说:“我理解你的想法,不过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这种温和、理性的表达方式,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不会让朋友感到被冒犯,反而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深入交流。接着,老师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做到嘴下留情。比如,在说话之前先深呼吸,给自己几秒钟的时间思考一下,这句话说出口是否合适,会不会伤害到别人。如果不确定,那就选择更加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再比如,学会换位思考,当你想说某句话时,先想想如果别人对你说出同样的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他人的心情,从而避免说出伤人的话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倪雅各老师还特别提到,在与家人和亲密朋友相处时,更要注意嘴下留情。因为我们往往会在亲近的人面前放松警惕,说话更加随意,却忽略了他们的感受。有时候,我们对陌生人客客气气,对家人却恶语相向,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应该珍惜与家人朋友的关系,用温暖、关爱的语言去对待他们,让家庭充满爱与温馨,让友情更加深厚。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一位听众满脸困惑地提问:“在生活中,有时候我明明是为了对方好,想要指出他的问题,可又怕话说重了伤害他,这该怎么办呢?”倪雅各老师微笑着耐心解答:“当你想要指出对方问题时,一定要先肯定对方的优点和努力,然后再用温和的语气提出你的建议。比如,你可以说‘你在这件事情上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不过还有一个小地方,如果你这样改进一下,可能会更加完美’。这样既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认可,又能愉快地接受你的建议。”讲座接近尾声,倪雅各老师语重心长地总结道:“嘴下留情,不仅仅是一种说话技巧,更是一种善良和智慧的体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时刻提醒自己,管住自己的嘴,用温暖、善意的语言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充满更多的阳光和快乐,我们的人际关系也会更加和谐、美好。”这场讲座,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深受触动。大家纷纷表示,以后一定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辞,做到嘴下留情,让言语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桥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