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三)

湄萍

<p class="ql-block">  前篇说道我爸爸经历了上海解放的过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爸爸结束了上海军事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又回到了交大继续他四年级的学业。</p><p class="ql-block"> 1950年美帝国主义的战争烽火从朝鲜燃烧到祖国的鸭绿江边,为了支援友邻朝鲜的反帝战争,我们国家组织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出战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败美帝野心狼!”。同时号召青年参加志愿军,并且还号召有知识的青年参加军事干校。扩大并建全我们祖国的国防和兵种。于是北京、上海、南京三座大城市的青年积极报名参军参干。爸他们上海交大的学生当仁不让,爸是化工系学化学的,他们系同学在填参军表格上就选了防化兵这一志愿,并在一起照了相。爸和另一同学的手上扯着一个小旗,小旗上写着“交大化工1951”,这张照片是最珍贵的纪念。照片上的这些同学日后都成为了军事院校的名师。</p><p class="ql-block"> 1951年1月8日那一天,交大在校广场上举行了热烈的欢送仪式。而后用车再把他们送到上海火车站。站上的广场更热闹,从上海各方的参军青年聚集在这里。参军的人群里还夹杂着家人们的送行。有很多上海的知名人士也送自己的子女参军参干(其中就有跟我爸爸分配在一起的上海的评话大王张鸿声家的儿子),上海市政府也举行了欢送仪式,还给大家发了一份西餐。就是上海冠生园送来的面包+配歺。</p> <p class="ql-block">  爸爸的照片旁又多了一位女兵照片。她就是我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  那我就说说我妈妈吧: 妈妈的老家是浙江湖州乡下的一个小镇。她是从小镇考入湖州湖郡女中,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园艺系的,湖郡女中是教会学校,特别注重女子的行为规范,所以妈妈的外形是淑女,但内心却是要强的女子。</p><p class="ql-block"> 妈刚上大学一年级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军参干。在填写参军志愿表时妈并没有什么兵种志愿。只是填写了服从分配,最后竟跟我爸爸分到了一个兵种~防化兵。妈跟我说,当时她一个乡下人连化学元素符号都不知道,却分到了防化兵。当时她真是老土。复旦大学在欢送仪式后,送他们去上海火车站,市政府在欢送仪式后也送他们一份上海冠生园的西餐。里边的面包,她可是头一次看到。还舍不得吃,吃了一口真的好吃,比白米饭好吃多了。</p> <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校歌。</p> <p class="ql-block">  1951年元月复旦大学园艺系全体师生欢送参军参干同学留念。</p><p class="ql-block"> 前面第一排的中间四位女生里就有我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学子积极报名参军参干。</p> <p class="ql-block">照片由复旦大学提供,我妈留存。</p> <p class="ql-block">妈参军前由于是刚上大学一年级,参军后,军队里就送他们这批刚上大学的青年到北京去继续学业。他们去的都是好学校,有去清华的,有去北大的,我妈妈被分去了北京大学学习,学业4年。</p> <p class="ql-block">  参军后爸爸当志愿兵去了朝鲜战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爸爸和战友们在志愿军司令部他们工作的小木屋旁照的相。那时爸爸被分配在志愿军司令部里工作。</p> <p class="ql-block"> 他们后面小木屋上写的字隐约可识: “我军与朝鲜军牢不可破的友谊团结是巩固朝鲜軍的有力保障”。</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在志司前与志愿军工作人员合影,我爸爸在最后一排。</p> <p class="ql-block">  1955年我爸爸完成了在朝鲜志愿军的工作回到了祖国,还未脱去志愿兵的服装(胸牌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就与我妈妈办理了结婚登记,然后他俩去了一个照相馆,照下了这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为了这一刻,我妈等了我爸5年。</p><p class="ql-block"> 我妈在北大的4年学习毕业了,我爸爸的志愿兵工作也结束了,他俩被分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当了一名教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