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深耕求突破 精评细琢助升华——船山区硬笔书法家协会2025年第五期书研活动纪实

斗城金虎(郭德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春和景明,翰墨飘香。2025年4月30日上午,船山区硬笔书法家协会在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三楼举办“展示作品谈创作,精评细评促提升”主题研习活动,通过作品展评、技法研讨、临创实践三大环节,为会员搭建起“以展促学、以评促长”的交流平台,助推船山硬笔书法艺术迈向新高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活动伊始,资深会员李金山携近期创作的行楷朱德诗《出太行》、楷书苏轼词《定风波》、隶书柳永词《望海潮》上阙,三幅作品登台展示。其行楷作品笔势遒劲中见飘逸,融《圣教序》之灵动与《灵飞经》之古雅;楷书则以柳体为骨融入赵体笔法,方圆兼施间尽显庙堂气象;隶书取法《张迁碑》雄浑古拙,方笔斩截处透出金石气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临帖如采矿,创作似炼金。”李金山在分享创作心得时坦言,自己习书四十余载,始终以“日课百字”为准则,初始时习柳楷,深耕《玄秘塔碑》,习欧楷,数次通临《九成宫》。后感于赵楷之秀丽俊逸,通临深《道德经》四五次。近年来,对魏隶多有涉猎,遍临《元祯墓志》《好大王碑》《张迁碑》《张猛龙碑》《曹全碑》等二十余种碑帖。在创作时,注重将《张迁碑》的古朴厚重与《好大王碑》的古拙结合,同时融入《石门颂》的舒展,并与当代硬笔书写特性相融合,探索出“碑帖互鉴、刚柔相济”的创作路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作品点评阶段,协会艺术指导刘朝凯、李太荣与会员代表蒋中林、王建华、唐敏、许小均等,围绕李金山三幅作品展开集中研讨,形成以下共识与建议:李金山作品功底扎实、碑帖交融显深厚,在风格上展示了四十载临池沉淀,突破了单一碑帖,刚柔相济中见个人特色。在技法上行楷圆润灵动、楷书雄浑刚劲、隶书古拙厚重,笔力遒劲且碑帖互鉴。不过在单字上避雷同,强化布白疏密对比。在笔墨上增浓淡,强变化。在落款上注意留白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针对点评意见,协会主席刘仕国以《书法创作作品与内容》为题展开专题讲座。他强调:“书法不仅是技艺的竞技场,更是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场。参赛作品需严守‘三关’——主题关:紧扣时代脉搏,书写健康向上内容、形式关:落款、印章、题跋构成完整艺术、创新关:在传统法度中注入个人特色。”。刘主席特别强调:杜绝写低级庸俗的内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理论研讨后,活动进入“实战演练”阶段。会员们围绕“经典诗词”“纪念抗战”“船山文旅”等主题展开创作。会员们边创作边讨论边琢磨,一笔一字一作品精心创作,气氛热烈而温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本次研习活动通过“作品解剖—技法赋能—创作转化”的闭环模式,实现了从“经验传授”到“能力生成”的跨越。未来,协会将持续开展“一碑一帖精研”“主题创作攻坚”等专项行动,为打造“墨彩船山”注入强劲动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