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别亦难》是一首由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改编的歌曲,何占豪作曲,徐小凤演唱。歌词取自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共四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p><p class="ql-block"> 歌曲《别亦难》的旋律优美,深情款款,表达了人在面对爱情时的矛盾和无奈。歌曲中的情感渲染深入人心,表现出一种无力感、无奈和极致的忧愁,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求之不得或留之不住的相思苦。这种情感可能是由于爱情的无法圆满,或者是由于环境的改变使爱情变得难以维系。</p><p class="ql-block"> 洞箫曲《别亦难》则是将这首歌曲改编为洞箫演奏的版本。洞箫音色柔和,轻细,典雅而甘美。在演奏《别亦难》时,洞箫的音色和旋律线条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听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别亦难》洞箫版的独特而动人的情感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p><p class="ql-block">深情哀怨</p><p class="ql-block"> ● 契合原诗情感基调:《别亦难》歌词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诗本身就充满了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洞箫的音色柔和、轻细、典雅且甘美,能够很好地诠释出诗中那种相见难、离别更难的哀怨之情。比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洞箫演奏出的旋律仿佛带着深深的无奈与哀愁,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在爱情面前的无力和痛苦。</p><p class="ql-block"> ● 强化情感表达:洞箫的声音较为低沉、婉转,在演奏过程中,能将这种哀怨的情感进一步放大。演奏者通过气息的控制和指法的运用,使箫声时而如泣如诉,时而低沉呜咽,就像主人公在默默地倾诉着内心的哀怨,让听众更能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缠绵悱恻</p><p class="ql-block"> ● 旋律的连绵性:洞箫版《别亦难》的旋律线条连绵不断,如同主人公的情思一般,剪不断,理还乱。在演奏中,常常运用滑音、颤音等技巧,使音符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营造出一种缠绵悱恻的氛围。例如在表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时,洞箫的旋律就像春蚕吐丝一样,连绵不绝,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p><p class="ql-block"> ● 情感的细腻传达:洞箫能够细腻地表达出情感的变化,从最初的相思之苦,到中间的无奈哀怨,再到最后的执着坚守,每一个情感层次都能通过洞箫的演奏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演奏者可以通过对气息的强弱、音色的明暗等方面的细微调整,将这种缠绵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听众沉浸在这段深情之中。</p><p class="ql-block">孤寂落寞</p><p class="ql-block"> ● 音色特质营造氛围:洞箫独特的音色本身就带有一种孤寂的感觉,在演奏《别亦难》时,这种孤寂感与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相融合,进一步强化了整体的孤寂落寞氛围。当洞箫那空灵、悠远的声音响起,仿佛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寂静的世界,主人公独自徘徊,无人倾诉,只能将心中的情感寄托于这箫声之中。</p><p class="ql-block"> ● 情感的深度沉淀:在演奏过程中,洞箫版《别亦难》没有过多的华丽修饰,而是以一种质朴、深沉的方式来表达情感。这种简单纯粹的演奏方式,让听众更能感受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孤寂落寞。就像在寂静的夜晚,一个人独自吹奏着洞箫,那箫声在夜空中回荡,更增添了几分孤寂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洞箫曲《别亦难》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音乐作品,它以洞箫的独特音色和旋律线条,将李商隐的诗歌和何占豪的曲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深深的音乐美。</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