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馆追寻,周总理的光辉足迹

柳下成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暮春时节,怀着对往昔军旅岁月的深切怀念,老战友们携夫人共赴一场意义非凡的第三届战友联谊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此次相聚,不仅是老友重逢的喜悦,更因参观纪念馆这一议程,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走进纪念馆,庄重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在众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与展品中,周恩来总理的事迹展区尤为引人注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周总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贡献之卓越、影响之深远,令人敬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总理便是革命事业的中流砥柱。他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他凭借着坚定的信仰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为革命事业四处奔走,积极推动革命力量的发展与壮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抗日战争时期,周总理以非凡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积极倡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他穿梭于各方势力之间,进行艰苦卓绝的谈判与协调工作,努力凝聚全民族的抗日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重庆,他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广泛团结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为争取抗战胜利营造了有利的内外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解放战争时期,周总理协助毛泽东主席运筹帷幄,制定战略决策,指挥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殊死搏斗。他以其高超的军事谋略和组织能力,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在外交领域,他展现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和非凡的人格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55 年的万隆会议上,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各方矛盾,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化解了会议危机,为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关键贡献,也为新中国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此后,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众多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开拓了崭新局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国内建设方面,周总理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殚精竭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他深入基层调研,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无论是在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还是在日常民生问题的解决上,都倾注了大量心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站在周总理的事迹展区前,我与老战友们久久驻足。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周总理为国家和人民日夜操劳的身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他一生无私奉献,将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此次参观纪念馆,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周总理的伟大贡献,也让我们在老战友联谊会的相聚中,共同追忆那段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周总理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行,也让我们这些老战友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余热的决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是周总理的专车,这辆经典黑色老式轿车庄重陈列,车头国旗飘扬。大家怀着崇敬之情留下珍贵合影,往昔情谊与对总理的缅怀在此刻交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下面是周总理童年形象的照片,照片上方引用了周恩来对淮安的描述,强调淮安地理位置重要,自己生于斯长于斯,深受其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照片定格了童年周恩来的模样,承载着他在淮安的成长记忆与启蒙开端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下面的照片展现了1910 年在沈阳读书时的周恩来。彼时十二岁的他,身着传统服饰,身姿挺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照片旁文字引用其自述,点明离家去东北是他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节点 ,承载着他成长历程中重要转折的印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下面照片拍摄于1913他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期间 。在南开,他品学兼优、热心公益、才干出众,被誉为“南开最好的学生” 。在南开的时光,奠定了他日后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思想和能力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面这张照片是1919年周恩来在日本时所摄 。当时,他的思想正经历重要转变,从赞成革命走向社会主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虽起初受封建家庭出身影响,社会主义思想带有乌托邦色彩,但因自小历经艰苦、深知生活不易,很快转变为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一时期是他思想发展的关键阶段,为其后来投身革命、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奠定了思想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下面这张照片展现的是周恩来为寻求救国真理东渡日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照片中他与同行者身处户外山石间,此次东渡日本的经历,促使他接触到新思潮,对其思想转变和革命理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他人生中探索救国道路的关键阶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下面照片介绍的是1919年4月,周恩来从日本回国投身五四爱国运动。他主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成立觉悟社,领导请愿斗争被捕后狱中仍宣传马克思主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五四”浪潮中,他确立共产主义信仰,踏上职业革命家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1920年1月,彼时天津各校学生及群众5000多人举行大游行,周恩来等代表被反动当局逮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照片中的周恩来身着长衫,展现出坚定从容的革命者气质。他在狱中坚持斗争、宣传真理,彰显了无畏的革命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20 年 11 月,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随后在英、法、德等国学习考察约 4 年 。在此期间,他广泛接触工人运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深刻认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21 年,周恩来在伦敦时的留影如照片所示,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重要领导人,为党的早期发展和海外革命活动开展作出重要贡献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22-1923年,周恩来赴欧洲勤工俭学时在德国柏林居住。照片里,他身处柏林的游船上,彼时他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与张申府、刘清扬等同志频繁交流。他们一同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推动旅欧共产主义组织的筹备 ,为革命事业不懈努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1923年2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周恩来当选执行委员会书记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张照片拍摄于1923年 。当时周恩来在欧洲勤工俭学并从事革命活动,积极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推动旅欧共产主义组织建设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同年2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组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周恩来当选执行委员会书记 ,照片记录了他这一时期坚定投身革命事业的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张照片展现的是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时期的形象 。1924年,周恩来从欧洲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他在军校建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制度,开展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奠定政治工作基础,对推动北伐战争和中国革命进程意义重大,如毛泽东所言,使军队面貌焕然一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张照片是大革命时期的周恩来 。1927 年,在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严峻形势下,周恩来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他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果断决策、精心组织,于8月1日发动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端,在人民军队创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张照片是红军时期的周恩来 。长征期间,他肩负军委主要责任,是负责军事事务的“三人团”成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遵义会议中,他坚定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起到关键作用,为红军长征胜利及中国革命事业作出卓越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张照片是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北为周恩来拍摄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当时,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周恩来作为重要领导人,积极投身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筹备工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照片中他骑马的形象,展现出革命年代的坚毅风采与领导风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张照片是西安事变时期的周恩来 。1936 年 12 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以逼蒋抗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周恩来临危受命,率中共代表团赴西安斡旋。他秉持民族大义,积极协调各方,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37年2 - 8月,周恩来在西安、杭州、庐山、南京等地与国民党进行五次谈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此前西安事变时,他赴西安斡旋促和平解决,奠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五次谈判围绕国共合作事宜展开,推动了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助力全民族抗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当时,国共合作抗日,他利用这一身份积极宣传抗日主张,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领导政治部第三厅开展抗日文化宣传活动,团结文化界人士,鼓舞军民抗日斗志,为抗战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周恩来任书记 。南方局在国民党统治区,负责领导四川、云南、贵州等南方数省党组织工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周恩来在此期间,积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对民主党派、文化界、工商界等各界人士的统战工作,领导隐蔽战线斗争,为抗战胜利和中国革命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39年2月24日,周恩来视察新四军,面向新四军排以上干部做《新阶段的新关键》报告 ;2月28日,在新四军干部会议上作《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他还与新四军领导人就叶挺工作安排沟通,促进叶挺、项英团结协作 。此次视察为新四军发展指明方向,加强了思想政治与组织建设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45 年党的七大召开,与毛、朱、刘、任组成主席团常委会,两次担任会议主席,助力大会有序推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开幕演说:强调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将引领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发言《论统一战线》:系统阐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程,从敌人、队伍、领导权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为党和革命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指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46年的军事三人小组,成员包括中共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张治中以及美国代表马歇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该小组旨在调处国共军事冲突,主要围绕停止内战、恢复交通、整军等问题展开谈判协商,并达成了《停战协定》等相关协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然而,由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内战方针,不断破坏协议,最终导致全面内战爆发,军事三人小组的努力未能阻止这一局面的发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张照片展现的是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大军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时,周恩来与毛泽东、任弼时在转战陕北前夕的情景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当时,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压力,中共中央审时度势,作出战略转移决策。毛泽东以“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为指导思想,主动撤离延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周恩来协助毛泽东,与任弼时组成中央前委,在陕北的窑洞里继续指挥全国解放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通过电报等方式运筹帷幄,指挥人民解放军作战,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解放战争时,国民党统治区民怨沸腾。1946年12月,周恩来兼任城市工作部部长,负责国统区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47年,他提出国统区人民运动是“第二战场”,明确工作总方针与策略。在其领导下,国统区学生及各阶层开展系列斗争,形成配合军事斗争的第二条战线,加速国民党反动统治瓦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49年3月5 - 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 ,周恩来出席会议并发挥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参与决策制定</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全会讨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等重大问题,周恩来就城市接管、经济建设、军队整编等议题发言,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 。</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协助筹备建国</span>:<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会议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政治上、思想上准备 ,周恩来积极协助毛泽东,参与新中国筹建前期工作的谋划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召开新政协。周恩来积极筹备,一方面安排接送民主人士到解放区,如让钱之光以特派员名义前往香港接送人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另一方面,他主持起草相关文件,如《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并根据各方意见不断完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此外,周恩来还协调各方关系,确定代表名单,主持常委会讨论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等重要文献,为新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的筹建奠定了坚实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主导设计政府架构,规划部门职能;选拔各界人才组建干部队伍;秉持人民至上,将为人民服务贯穿政府组建过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他肩负起组建政府机关、开展外交工作等重任,为新生政权的稳定与发展奠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根据毛泽东提名,周恩来被决定为国务院总理 ,此后他长期担任这一职务,为国家建设、外交等事业作出卓越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视经济建设为首要任务。他主持编制五年计划,为经济发展定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提出</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调整、巩固、充实、提高</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的“八字方针”,助力经济困难时的调整;推动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奠定国家工业化基础。</span></p> 周总理在农村视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53 年 12 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为处理国际关系提供准则,被多数国家接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张照片展现的是日内瓦会议期间的周恩来。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会议期间,周恩来积极斡旋,提出建设性方案,推动印度支那问题达成协议,展现了新中国外交风采,提高了中国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照片中,周总理身着长款大衣,头戴礼帽。他身姿挺拔,步伐稳健,神情沉稳坚毅。这种外在形象,尽显优雅从容,传递出自信与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外交场合,他凭借睿智机敏的谈吐、亲和谦逊的态度,展现大国风范,让世界看到新中国的风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周恩来重视国防建设,强调其对保卫国家的关键作用。他参与决策抗美援朝;推动国防科研与工业发展,助力“两弹一星”;推进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开展和平外交,营造国防建设有利国际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周恩来重视科教文卫。他认定知识分子属劳动人民,强调科技对现代化建设关键作用;推动教育改革,关注基础与高等教育;鼓励文化创作多元,重视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与防疫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周总理为祖国统一大业鞠躬尽瘁:倡导和平解放台湾,提出“一纲四目”,主张第三次国共合作;积极与台湾方面沟通,团结各界爱国力量,借助特赦战犯、李宗仁等牵线搭桥;外交上坚决反对美国“两个中国”阴谋;临终仍心系台湾,牵挂对台工作,其对统一的执着令人动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61年4月13 - 15日,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与边疆各族人民共庆傣历新年泼水节。期间,他身着傣族传统服装,手捧银钵,和群众相互泼水祝福,还观看了划龙舟、民族歌舞等表演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展现了周总理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促进了民族团结,其身影也成为西双版纳人民永恒的美好记忆,相关场景还被写进小学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总理苦撑危局,尽力维系党和国家机器的运转。他坚决保护大批干部,如宋庆龄、贺龙、朱德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还坚持反对“极左”,在“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等问题上表明不同意见。同时,努力推动经济工作,指示整顿企业,恢复规章制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此外,他还抓了科学教育、文化、民族、统战等政策的落实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周恩来总理在中美建交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推动“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两国交往大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71年,通过巴基斯坦向美方发出访华邀请,促成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参与接待和谈判,与尼克松等进行多轮会谈,促成《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确立了中美关系的基本框架和原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后续的两国交往中,周恩来继续与美方保持沟通与协商,推动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中美建交的最终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1975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四个现代化,明确了国家发展目标,凝聚起全国力量,引领经济朝着现代化迈进,为后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当时复杂环境下为国家发展保留了动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他早年投身革命,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等重要武装斗争,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不朽功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建国后,他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在外交上展现大国风范,推动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国内致力于国家建设,为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动科技文化进步等殚精竭虑,在复杂艰难的环境中苦撑危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传来,举国悲痛。街头巷尾,行人停下脚步,泪水夺眶而出;工厂车间里,机器声停歇,工人们默默垂泪;学校中,师生们红着眼眶,难以接受噩耗。</b></p> <p class="ql-block"><b>  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百万群众自发聚集在长安街两侧,寒风中,老人拄拐哽咽,父母抱着孩子痛哭,孩子们高举白花。</b></p> <p class="ql-block"><b>  灵车缓缓驶过,哭声震天,人们用最沉痛的泪水,送别这位为人民奉献一生的好总理,这份哀思,深深刻在了每个人心中。</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周恩来与邓颖超于1919年五四运动相识,在共同的革命理想追求中相知相爱。1925年,二人在广州结为连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婚后,邓颖超因革命工作等原因失去生育能力,两人虽无亲生子女,但他们把对子女的爱倾注到了烈士遗孤和亲属孩子身上,如悉心照料孙炳文之女孙维世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他们把革命事业置于首位,为了中国的独立、民族解放与建设,奉献一切。在烽火岁月里,他们并肩作战,彼此支持;在和平建设时期,也为国家事务共同操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虽聚少离多,但二人始终相互理解、牵挂,以书信传递思念与对革命工作的探讨。他们用一生诠释了超越血缘亲情、为国家和理想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这份感情和担当,令人动容与敬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周恩来纪念馆,众多游学学生令人动容。他们穿着校服、系着红领巾,眼中满是对周总理事迹的崇敬。周总理精神曾引领先辈前行,如今这些学生前来汲取力量,认真听讲、交流感悟,稚嫩面庞透着坚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传承总理精神,将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续写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后,心中满是震撼与敬仰。目睹周总理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为国家民族无私奉献,在艰难岁月力挽狂澜,于和平时期殚精竭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那一份对理想的执着、对人民的深情,令人动容。同时也涌起使命感,激励我们传承总理精神,在生活中坚守信念、勇于担当。</span></p> 附参观周总理故居部分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