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评研相济再打磨,精研深耕焕新章</p><p class="ql-block">——利辛县第一中学附属学校第二次复盘教研活动纪实</p><p class="ql-block"> 为推动课堂教学质量进阶,实现教学评深度融合,继首次评课研讨后,利辛县第一中学附属学校于4月30日,开展第二次小学道德与法治复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优化重构,提质增效”为核心,聚焦首次评课建议落地,通过课堂重构与二次研讨,探索教学改进的有效路径。</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中,参与首次上课的徐亚茹老师依据集体研讨形成的优化方案,对课程进行深度重构后再度授课。课堂上,徐亚茹老师将首次评课中提出的“强化学生主体参与”“细化问题链设计”“优化课堂环节”等建议融入教学实践。增设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有效调整教学节奏,通过动态生成性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相较于首次授课,课堂互动更显热烈,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参与度显著提升,重构后的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展现出积极成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课后,教研团队围绕二次课堂展开深度复盘。授课教师率先分享重构思路与实践感悟,坦言在落实评课建议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更为精准,也发现了新的改进空间。随后,听课教师从课堂结构优化、师生互动质量、目标达成度等维度进行点评,既肯定了教学重构带来的突破,也针对细节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如评价语言的针对性、老师的亲和力、个别学生差异化指导等问题,大家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增设弹性教学预案、加强课堂即时性反馈等改进方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交流研讨后,该校副校长黄建松做了题为“新课标视域下《小水滴的诉说》课例深度解析与教学实践探索”的讲座,他从“聚焦核心素养,明确育人方向”“落实课程性质,凸显育人功能”“遵循课程理念,创新教学路径”“课例设计与实施:新课标理念的实践转化”等方面对《小水滴的诉说》课例进行深度解析,进一步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分享了《小水滴的诉说》的课堂实施新策略与典型案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后,片区负责人孙洁玉在总结中指出,此次教研活动充分展现了“以评促教、以研提质”的良性循环价值。她强调,课堂重构不是终点,而是持续优化教学的新起点,鼓励教师们将复盘成果转化为日常教学的常态化实践,在不断反思与改进中提升专业素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次复盘教研活动,既是对首次评课成果的深化落实,也为教师搭建了实践—反思—重构的成长阶梯。未来,利辛县第一中学附属学校将持续深化此类教研模式,推动教师团队专业化发展,助力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新跨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