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i>作者/赵处亮</i></b></p> 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二十岁时,我登上了峨眉山。那是一九七三年初春,我作为一个参军不久的新兵,随铁道兵二师七团政治处黄副主任、团宣传股张干事一起赴四川学习,期间游览了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峨眉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从乐山市乘车西行仅一小时,便来到峨眉山下。记得上学时曾学过伟人的一篇课文,说是蒋介石躲在峨眉山上不抗日,我想,这峨眉山一定是个好地方,如今,我们也可以一睹峨眉风采。我们开始向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的万佛顶攀登。一行三人中,我是青年人,他们称我为“小赵”,张干事是中年人,黄副主任接近老年人。张干事风趣地说,咱们正好是中央要求的老中青三结合的班子。这里地势陡峭,山路难行,对于我这个山里长大的年轻人自然不在话下,可黄副主任就显得很吃力,为了给他减负,我连他的包一起背,他索性连他的钱包也让我装起来,我又给他攀折了一根小树枝让他当拐杖,到紧要处再拉他几把,终于加快了登山速度。那个时候,来山上旅游的人很少,却不时有结队的猴群来凑热闹,向我们扮鬼脸讨食,我把自己的一份面包陆续赠送给了这些可爱的猴子,黄副主任又把他的一份面包给我吃,官兵浓浓情意尽在其中。我们终于登上了万佛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高高的峨眉,山势雄伟,层峦叠嶂,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且气候适宜,植被丰富。山上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千姿百态,绿色满山。我掏出笔记本,写下了一首打油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 万佛顶上抒豪情,无限风光无限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 今日登上峨眉山,明朝再攀新高峰。</b></p> 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四十岁时,我登上了泰山。那是一九九三年盛夏,我作为单位负责人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到山东游览了我国五岳之首,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泰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北出泰安市步行半小时,便来到泰山脚下。早就熟读过伟人的经典名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民间也有“山高不过泰山”之说。这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米,有拔地通天之势。以岱庙北侧为登山起点,到泰山极顶10公里,高差达1350米,需攀登7000级台阶,以中天门至南天门的十八盘最为陡峭,倾角70至80度,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恰似天门云梯,按我们孝义人的说法就是“顶住眉棱骨往上爬”,上一人就像踩着下一人的头。就在这天门云梯上,竟有“挑山工”上下穿梭,令人惊叹不已。在我们一行十几人中,大家对我是非常关照的,有的要为我提包,有的要在前边拉我,但都被我婉言谢绝。我觉得自己虽已进中年,但身体还好,无非是大家尊重我这个“领导”,我提出大家一起关心帮助比我年龄大的两位老同志和两位女同志。我们在预定的时间里,全部登上了玉皇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高高的玉皇顶上,纵观奇峰异石、古木飞瀑,欣赏古寺亭阁,诗文碑刻,触景生情,我提笔而写:</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 站在玉皇顶,一览众山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b></p> 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六十岁时,我登上了云顶山。那是二0一三年中秋,经我的女婿王斌推荐并驾车,刚刚退休后的我和我的妻子、女儿、女婿一起到太原旅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比起峨眉和泰山,这云顶山自然“名不见经传”,可小王提醒我说此山颇有特色,不可“以名取山”。从太原市区驱车西行120公里,穿过古交市,到达娄烦县米峪镇,一块赫然醒目的牌子映人眼帘:“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云顶山风景区”。车停好后,小王从车里取出两根早已为我们老两口准备的拐杖,说是在网上购的。我不禁想起四十年前在峨眉山我为老首长准备的树枝拐杖,真是风水轮流,今非昔比。我不太情愿地将拐杖拿在手里,因为我总以为,拐杖离我是多么遥远。但刚攀登了一会儿,就觉得这拐杖越来越重要了,它简直就是为我增加了一条腿。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老了,不服不行了。妻子说:“退休证都领了,能不老吗?”再说这云顶山主峰,海拔2789米,是太原市最高峰,山势险峻,直插云际。由于这里是未开发的纯天然景区,山上没有任何建筑,也没有铺设油路,蜿蜒曲折的盘山路凹凸不平,大大小小的石头横躺在路面,并有山涧小溪顺道流淌,倒也和整个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正当我们在山腰休息时,忽见一老乡牵着一匹备鞍枣红马下山来停到我们面前,我问老乡:“这马是为游人服务的吗?”老乡答是。我问骑到山顶要多少钱,老乡答要150元。那枣红马立即挣脱缰绳奔下山去,惹得大家一阵哄笑。看来老马不仅识途,还懂人话。我们稍许休息后继续登山。我们沿着盘山路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片片松林遮天蔽日,高高云杉参天顶立。当我们登上山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平坦辽阔的草地,延绵数里,使人有内蒙草原之幻觉。草地上一群白色牦牛在浮动,构成一幅静中有动的田园风光。因时值中秋,茫茫草地上已夹杂上了一些枯黄的小草,但草坪中无数的小菊花仍然竞相开放,小菊花黄脸庞里泛着红晕,像在向我们点头微笑,无数的黄鹂、云雀在草地上翩翩起舞,像是向我们尽情歌唱,更有一朵朵白云像飘浮的棉花,不时从我们身边掠过,仿佛举手可得。我被这奇独的仙境陶醉了,尽管日头偏西,秋风习习,仍久久不愿离开,索性找一块平石席地而坐,掏出笔记本,写下两行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 云顶山头有奇景,原始森林大草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 山到仲秋亦骄美,人过花甲仍争春。</b></p> 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触景生情,触事生悟。三次登山,颇有领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领悟了时间。没有比时间更抽象的了,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出,嗅不到。同时,时间又最具体,最实在,最公平,最无情。不知是上帝的安排,还是偶然的巧合,我每二十年登一次山,登了三次山,就是一个甲子年。从峨眉山上初出茅庐、风华正茂的青年,到泰山极顶志得意满、小有成就的壮年,再到云顶山头拄着拐杖、一步一个脚印的老年,全被时间老人安排得不知不觉,不声不响,天衣无缝,契合无垠。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短暂山永恒。千万不要以为人的一生有多长,六十年也只是一瞬间,人人都应当珍惜活着的每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领悟了自然。不管是西部的峨眉,还是东部的泰山,还是中部的云顶山,很难说那山高那山低。按海拔论高低是一回事,按从登山起点到山顶却是另一回事。也很难说那山美那山次,全看你欣赏的角度。峨眉有珍奇的动物和稀有的植物之美,泰山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亭台楼阁之美,云顶山则是没有任何修饰粉黛的原始森林和天然草坪之美,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我们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惊叹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惊叹大山总是伴着大水,大水总是缠着大山,大树底下有萋萋芳草,绿草丛中有鲜花竞放,万花丛中有百鸟争鸣,所有这一切构成了美丽的大自然,你能说谁能离得开谁呢?大自然是这样,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的人类何其不是这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领悟了人生。我的六十年,登了三座山,山山都相似,心境各不同。二十岁登山时,心中有远大理想,满目是“无限风光”;四十岁登山时,胸有凌云志,“一览众山小”;六十岁登山时,看山外有山,望天外有天,送日头偏西,观草枯叶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应当是大彻大悟,返璞归真。我想,人生不就是从“小赵”到“老赵”,从自己为别人准备拐杖,到别人为自己准备拐杖的过程吗?不就是个从身边是我尊敬的领导,到身边是我信赖的同事,再到身边是我依赖的家人三环境吗?不就是个演奏着春天、盛夏和秋天的三部曲吗?不就是个跨越青少年之山、壮年之山、老年之山的三时段吗?人生需奏好三部曲,人生要跨好三座山,人生不应当消极悲观,无所作为,人生更应当认识规律、顺应自然,有诗言,“花甲之后仍争春”,“霜叶红于二月花”。如果我的人生还有二十年,我还要再登三座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 赵处亮,男,1953年生,山西省孝义市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孝义市作家协会艺术指导,孝义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孝义市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历任孝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孝义市文化局局长等职。出版有《情满孝河》《三农纪事》《商海留痕》等专著和文集,有作品入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领导干部论坛》一书,有短篇小说荣获第五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评选活动二等奖,有散文作品入选《中国散文经典》《中国散文大系·叙事卷》《中国散文大系·哲理卷》等。荣获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精英奖。</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承蒙关爱,谢谢分享。😜</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i>编辑/GMF</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i>图片/网络</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特别声明:本文通过美篇功能插入了背景音乐、照片和图案。如您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以便及时调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