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德国行(二)

卢军

今天是4月13日,天气晴间多云。今天的主题是荷兰乡村游,游览三个主题乡村。我们乘大巴行驶213公里来到了荷兰的羊角村。荷兰和德国都是申根协定国(29个国家),相互国境不设关卡,一脚油门就到了另外一个国家了。 羊角村一角 羊角村一角 羊角村位于荷兰西北方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这里的土壤贫瘠且泥炭沼泽遍布,芦苇丛生,唯一的资源则是地底下的泥煤。居民在挖掘泥煤时形成一道道狭窄的沟渠。之后通过清淤和拓宽,而形成今日运河湖泊交织的美景。在挖掘泥煤时曾挖出许多古代的羊角,故把此地叫做羊角村。这里房子的屋顶都是由芦苇编成,冬暖夏凉、防雨耐晒。这些特有的芦苇屋,大多就位在河道旁,由一座座的拱形小木桥连接对岸,每一座房子都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品,所以这里遍布着176座小桥。羊角村的主要交通方式是乘船。住在这里的大多数居民都有私家静音马达船或经营旅游静音游船,来往丝滑无声。羊角村又有“荷兰威尼斯”之称,因为水面映像的都是一幢幢绿色小屋的倒影。水道环绕,家家户户庭院芳草萋萋、繁花似锦,小桥流水人家与水乡风光,就像油画一样精美。 俯瞰羊角村 羊角村一角 羊角村一角 羊角村一角 羊角村一角 羊角村一角 羊角村一角 羊角村一角 羊角村一角 羊角村一角 羊角村一角 羊角村的小桥 羊角村的小桥 羊角村一角 11号家庭合影 11号家庭合影 卢家人合影 <p class="ql-block">老卢和雕像老头留影</p> 卢家人留影 卢家人留影 卢家人留影 卢家人留影 11号家庭合影 卢家人留影 卢家人留影 离开羊角村我们来到了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桑斯安斯风车村。这里是荷兰旅游“网红打卡”地,有大大小小的风车十几架,16~17世纪旧式建筑,优美的自然环境,庄重古朴,别有一番风味。荷兰位于北海西风带,一年到头,大风不断。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第一座风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风车越造越大,越造越多。这些风车不停地抽水、排水,保障了荷兰全国2/3的土地免受水淹。风车还被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这类风车被称为工业风车,并根据用途来命名,比如:锯木厂风车、榨油厂风车、造纸风车和磨房风车等等。这个区区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家,最旺盛时期6000匹马力的风车竟然有12000多座,当之无愧的“风车王国”。风车用的是自然风力,环保,没有污染,所以现在的荷兰依然保留有2000多架各式各样的风车,用来搞各种加工。荷兰人感念风车是他们的救命恩人,确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的风车一起转动,举国欢庆! 风车村一角 风车村一角 荷兰大风车 荷兰大风车 荷兰大风车 荷兰大风车 卢家人留影 荷兰木鞋 出了风车村约40分钟车程,我们来到了华伦丹小渔村。小渔村以其色彩鲜艳的建筑、丰富的海鲜和传统的荷兰风情而闻名。华伦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打鱼为生的时代,尽管现在出海打鱼的当地人已经不多,而是改为旅游观光赚取收入,但仍保持了其传统风貌。这里的建筑多为红砖搭建,屋顶为绿色或红色的尖顶,具有典型的荷兰风格。居民的一楼花园阳台都是相互靠着的,只有矮矮的白色小栏杆间隔,花园阳台都种满了鲜花,摆放着精致的小桌椅,总能见到邻居就坐在各自的院子里聊天。渔村外围的堤坝忠实地守护着内港,港湾里排列着式样各异的游艇,显示着小渔村居民的富有和悠闲。<br>晚上我们入住阿姆斯特丹郊区的金郁金香酒店,这里将连住三晚,省却了拎着行李箱上上下下的辛苦。<br> 华伦丹小渔村一角 华伦丹小渔村一角 华伦丹小渔村一角 华伦丹小渔村的特色木船 华伦丹小渔村的特色木船 华伦丹小渔村的特色木船 华伦丹小渔村灯塔 <p class="ql-block">渔港的圣像雕塑</p> <p class="ql-block">渔港的圣像雕塑</p> 华伦丹小渔村游艇 华伦丹小渔村特色木船 <p class="ql-block">小渔村特色木船</p> <p class="ql-block">小渔村的酒吧</p> <p class="ql-block">入住金郁金香🌷酒店</p> <p class="ql-block">入住金郁金香🌷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