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行记】第二季 历史很远 山西很近 第二十七集(终结篇)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蓝冬季(行摄博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经过2022年国庆节和2024年这次公休之旅,我们分两次将黄河在祖国大地上右边这一“竖”走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山西省地型图。正如《人说山西好风光》里唱的“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2024暑期公休陕北山西自驾游记”序</b></p><p class="ql-block"> 一部山西史,半部华夏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其实,在做山西自驾攻略之前,我对山西的印象就是煤、醋、汾酒和云冈石窟。一做攻略,惊呆了我。真不知道山西的旅游资源如此丰富,山西的历史地位如此之高。想来原因有二:一是隔壁的陕西太过耀眼;二是山西的宣传力度较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山西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一个被历史格外眷顾的地方,五千年的文明给这片土地留下了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从土木建筑之伟到山河表里之美,这个一直以来在我看来不是很热门而略显低调的地方,正向世人散发着它耀眼的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三晋大地各类文物星罗棋布、点缀其中。行走在这片黄土地上,可嗅到历史的味道。爆款游戏《黑神话.悟空》里面36处取景山西就有27处。山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全国的10.5%,居全国第一,比排名第二的河南省还多112处。山西现存的唐、五代、宋、辽、金、元遗存的木构建筑有505处,占全国总量的80%。全国现存4座可以确认且保存基本完好的唐代木构建筑,全部都在山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此话毋庸置辩,在中国想看古迹,山西是必去之地。</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踏上山西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站在一座座古建筑面前,或者推开一扇扇厚重木门,静静地感受这些古建筑带给人的厚重的历史底蕴,感受灿烂文化时,就会强烈感受到人与历史的触碰!那一刻才会真正理解梁思成林徽因为什么上瘾一样去山西访古。</p><p class="ql-block"> 对本次线路,我筹划已久。主要继续我们2022年从河南三门峡至陕西延安,沿着黄河逆流而上,想继续把黄河在祖国大地上“几“字形右边这一竖走完。因而此行仍然是“沿黄行记”,是为“沿黄行记”第二季。</p><p class="ql-block"> 此次自驾游的大致线路:起点为陕北延安,沿着黄河逆流而上,经陕北的榆林,过黄河后入晋。走山西的黄河1号旅游公路,继续逆流而上至山西的偏关县。之后,走山西的长城1号旅游公路,至山西大同市。再从大同市一路经山西的朔州、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陕西西安,返回四川成都。</p><p class="ql-block"> 此行尽管涉及四省市,但主要行程在山西境内,因此将此次利用暑期公休的<b>自驾行主题确定为“历史很远,山西很近</b>”,一次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p><p class="ql-block"> 山西,一个被低估的“华夏文明摇篮”,一片令人惊叹的古老土地,我们来啦! </p><p class="ql-block"> (蓝冬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拍摄设备:</b> 华为手机P50</p><p class="ql-block"> 大疆御2无人机</p><p class="ql-block"> <b>本集文字:</b> 张兴梅 蓝冬季</p><p class="ql-block"> <b>图片/视频:</b> 蓝冬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行时,便与张兴梅、吴克琴两位老师约定:她俩主要负责文字,我主要负责图片,共同完成此次出行的美篇。</p><p class="ql-block"> 以此文感谢杨祥其、王春梅、张兴梅、吴克琴、杨满红、胡先平、廖礼富、王代彬、邓玲的一路同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二十七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终结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本集文字:张兴梅 蓝冬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登鹳雀楼》,只要不是文盲,是个中国人都会背吧。</p><p class="ql-block"> 我是40多年前在读小学低年级时学到这首诗,从此在我贫瘠如戈壁的心田里,就种下了这首诗,知道在古老的时代,遥远的地方有一座名叫鹳雀楼的楼。但在我懵懂的认知里,它和孙悟空大闹的天宫、海上的蓬莱仙山等一样是遥不可及,飘飘渺渺,分不清是真是幻的。</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知道鹳雀楼是真实的,而且就因王之涣的这首小诗声名远播,位列我国四大文化名楼之列。</p><p class="ql-block"> 于是神往之:如果能登上去,凭栏远眺,穷尽千里目。落日余晖下,黄河流入大海,那景色该是何等壮丽!那感觉该是何等惬意!</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2024年的夏天,我这个几十年的“神往”变现了。(张兴梅)</p> <p class="ql-block">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顾名词义,因时有栖息在黄河边的水鸟鹳雀(像飞鹤和白鹭的一种鸟,最大有一米左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其上而得名。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的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郊外的黄河岸畔。</p><p class="ql-block"> 最初是北周权臣大将宇文护建的一座军事瞭望塔,唐宋成为人们赛诗重要场所,许多文人墨客聚集于此,留下很多诗篇。</p><p class="ql-block"> 历唐经宋700余年后,元初年毁于战火,明代时还有旧址,后来黄河改道也被冲没了。我们看到的是1997年新建,2002年建成对国内外开放的,是中国国内唯一使用唐代彩绘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位于一楼的《中都蒲坂繁盛图》,可以看到蒲州在唐代的繁荣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8月2日下午,我们的山西之行来到最后一站——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的鹳雀楼。</p><p class="ql-block"> 还没进入景区大门,远远望见一座古楼的上半部分巍然屹立于蓝天之下。一进大门,只见宽阔的广场中央,一座庄严雄伟的大楼稳稳地矗立在高高的台阶上,楼顶部竖着一蓝底匾额,上书三个金色颜体大字——鹳雀楼。</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过宽阔的广场,又登上长长的石阶,来到大楼下面。抬头仰望,更觉其高大,光是周围的廊檐都十分宽阔,粗大的红色柱子给人十分稳重的感觉。从资料得知,该楼总高73.9米,楼身主体外观四檐三层,内部实际为六层,采用高台十字歇山顶设计,楼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斗拱种类多达100多种。房檐、柱子、斗拱都装饰着繁复的彩画,色彩浓烈。</p><p class="ql-block"> 楼大门顶上有一蓝底匾额,上书四个金色大字:文萃李唐。一看就知道是现代建筑,是仿照唐代建筑风格复建的。楼外楼内也装饰以唐代彩画,让人联想到唐三彩的浓墨重彩,也联想到唐代的雍容富贵的不凡气度。</p><p class="ql-block"> 进得底层大厅,好宽敞,巨幅墙壁上有巨幅壁画,其中一幅是唐代蒲坂城的繁荣景象(蒲坂就是永济城的古称);另一幅壁画讲述鹳雀楼的历史。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最初为一座军事瞭望塔,后来军事作用弱化,成为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好去处。历经隋唐宋700多年后与蒲坂浮桥一起毁于蒙金交战的战火之中,仅剩台基,后来又因黄河泛滥连台基也找不到了。(张兴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炎帝教人耕种有粮食吃,黄帝妻子嫘祖养蚕,让人有衣服穿。炎黄子孙因此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现代仿古建筑是1997年重新在黄河东岸选址修建,2002年竣工并对游人开放的。最能代表其为现代建筑的是这里竟然还有电梯。不过我想体验古人一层一层登楼的感觉,尽管又累又乏,我还是决定从步梯爬上去。每层之间的层高很高,我目测足有7米,非常大气,不过爬起来也费力气。</p><p class="ql-block"> 每一层楼里都开辟成环绕一周的展厅,每一个展厅都是有主题的小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第二楼主题为源远流长。墙壁上的字画浮雕展现的是根植于黄河流域的根祖文化和历代文人登颧雀楼的诗赋,以及永济的历朝历代名人介绍,原来我们熟悉的大诗人王维和柳宗元都是运城永济人。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山西不愧是我国的文化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三楼的立体彩塑再现盛唐时期永济的各种手工作坊,有冶铁、制盐、养蚕、酿酒等等,一片繁忙富裕景象,可见山西在唐朝是多么富庶。</p><p class="ql-block"> 四、五、六楼的展厅还正在打造之中,有少数工人在工作,显得更空旷。六楼主题应该是与音乐有关,一面墙边陈列着仿古的编钟等乐器,另一面有一个舞台。(张兴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炎帝稼穑,黄帝和蚩尤大战</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特别要提到的是二层是河东名人塑像浮雕。炎帝稼穑,黄帝和蚩尤大战。蚩尤兵败,后裔难逃,如今贵州一带苗族人大都是蚩尤后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2023年曾去过重庆彭水县的蚩尤九黎城,就是全国唯一祭祀“华夏三祖”之一蚩尤的地方。(蓝冬季)</p> <p class="ql-block">  中国有四大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另外一座一直存有争议,主流说法为山西永济鹳雀楼,还有人认为是山东蓬莱阁、广东广州镇海楼、浙江嘉兴烟雨楼等。</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因楼而作,因诗而名”的鹳雀楼列入四大名楼还会有争议?</p><p class="ql-block"> 原来,鹳雀楼列入四大名楼的争议,主要是历史变迁原因。鹳雀楼在历史上多次被毁又重建,其原建筑的历史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一定影响,与黄鹤楼、岳阳楼等相比,在历史传承的直观性上略逊一筹。而其他一些楼阁如蓬莱阁等,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历史传承方面同样表现出色,这使得鹳雀楼在入选四大名楼时存在争议。</p><p class="ql-block"> 还有人说,鹳雀楼既不是古迹(仿古建筑),又不在原址(主要因历史上的黄河多次改道)的鹳雀楼还算名楼?</p><p class="ql-block"> 在查阅众多资料后,我非常赞同将鹳雀楼算作“四大名楼”。</p><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从历史、文化和现实三个层面来综合考量:</p><p class="ql-block"> 一是历史。中国名楼的本质是文化符号的载体,而非单纯的物理建筑。以黄鹤楼为例,历史上屡毁屡建达27次之多,位置也多次迁移,但始终被视作江南三大名楼之首。这种文化延续性表明,名楼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承载的集体记忆和人文意象,而不是建筑实体的绝对原真性。</p><p class="ql-block"> 二是文化。鹳雀楼的文化地位确立于盛唐时期,王之涣《登鹳雀楼》创造了"更上一层楼"的永恒意象,使建筑与诗歌形成互文关系。据统计,历代有37位诗人留下76首鹳雀楼题材诗作,这种文化再生产机制使鹳雀楼超越了物理空间,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地标。</p><p class="ql-block"> 三是现实。2002年重建的鹳雀楼虽位移500米,但采用唐代建筑形制,内部设置文化展陈系统,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这种"创造性转化"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重建古迹的威尼斯宪章》精神,即当遗址具有重大象征意义时,重建可作为文化记忆的载体。 </p><p class="ql-block"> 名楼本质是文化记忆的容器。因此,鹳雀楼虽为重建,但完整继承了历史文脉,持续产生文化辐射力,符合名楼的核心判定标准。这种"非原址重建"现象,恰恰反映了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活化路径——通过符号重构实现文化基因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鹳雀楼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诗篇而声名远扬。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部分。这种文化影响力并不因建筑的物理状态改变而消失。</p><p class="ql-block"> 相较而言,仅仅在知名度上,山东蓬莱阁、广东广州镇海楼、浙江嘉兴烟雨楼则远逊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鹳雀楼了!(蓝冬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登上鹳雀楼最高六层极目瞭望,凌空而小天下。远处是自北向南流的黄河。</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原以为每上一层都可以观景,想好好感受一下逐层上升观景的愉悦,但二到五楼都是封闭的,只有到顶层六楼才能走出大厅,来到走廊上向外远眺。</p><p class="ql-block"> 跟我一起爬上来的同们都遗憾地感叹这不成了“欲穷千里目,直接上六楼”了吗?</p><p class="ql-block"> 不过一走出大厅来到宽阔的廊上,眼前立刻豁然开朗,清风吹来,神清气爽。俯瞰下面,平整辽阔的农田被分割成一块一块整齐的格子,每个格子颜色不同,深绿、浅绿、淡黄相间,笔直的公路如一条粗线穿越其间,令人十分赏心悦目。远处是连绵的群山。(张兴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六楼是鹳雀楼的最高层,也是最能表达王之涣诗意的地方,这里塑有其写作此诗的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  走廊是环形的,可以360度观景。西北角“站”着一位青铜“诗人”,他手捧书卷,深邃的目光望向西边。书卷上写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他脚边的地上也雕刻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p class="ql-block"> 他不是大诗人王之涣还能是谁?</p><p class="ql-block"> 据说王之涣遭人陷害丢了官职,他趁机去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走到永济,当然要来登临鹳雀楼。他登上顶楼,开阔的眼界顿时更让他视人世间的争斗为无物,于是挥笔写下这首气势磅礴富有哲理的千古绝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开阔的胸襟,激励多少后人立志高远,奋力攀登啊!</p><p class="ql-block"> 我顺着诗人的目光的方向远眺。因为时间尚早,烈日还在偏西的高空。视野尽头的大山深处飘出一条白亮亮的带子,蜿蜿蜒蜒地向南飘出视野之外,飘向天尽头的大海,那不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吗?它此时那么安静,那么温柔,可谁又能否认她体内蕴藏的巨大能量和顽强意志?她在这片广袤的原野上,茫茫的崇山峻岭之间流淌了亿年万年,流淌出泱泱华夏。(张兴梅)</p> <p class="ql-block">  踏入鹳雀楼二楼“源远流长”的文化长廊,通道转角处,王之涣的铜像如穿越千年的诗魂翩然而至。</p><p class="ql-block"> 他面向西南方,衣袂在想象的风中猎猎飞扬,目光似穿透了历史的雾霭,直望向黄河尽头的苍茫天际,将“欲穷千里目”的辽阔视野化作永恒的凝望。遒劲的右手大笔如椽,在空中划出气势磅礴的弧线,仿佛正将胸中激荡的豪情倾注于无形的长卷,让那流传千古的《登鹳雀楼》从笔尖倾泻而出,字字珠玑,裹挟着盛唐的月光与大河的浪涛。</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人心潮澎湃,纷纷上前与这位诗坛巨擘的塑像合影。快门定格的瞬间,不仅是对先贤的敬仰,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让我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触摸到了中华文脉的温度与力量。(蓝冬季)</p> <p class="ql-block">  因火灾、战争等原因,对于鹳雀楼以及黄鹤楼、滕王阁等名楼基本上都是屡毁屡建的仿古建筑,我是非常感谢甚而非常尊崇重建者的——因为他们“复活”了这些名楼,也让名楼的文化记忆得以延续。</p><p class="ql-block"> 至于这些名楼复建后大多是“钢筋水泥身”,我也表示理解。毕竟木结构建筑因火灾等原因极易损毁。</p><p class="ql-block"> 但是,当名楼沦为披着传统外衣的现代建筑,我是颇为吃惊的。我游览的第一个四大名楼是黄鹤楼,至今还记得看到其是“钢筋水泥”身时的失望,尤其看到里面竟建有电梯时更是错谔不已。 </p><p class="ql-block"> 如今站在钢筋水泥构筑的鹳雀楼前,仰望那座看似巍峨却带着冰冷质感的楼阁,内心不禁涌起复杂的情绪——我们感激重建者让历史名楼重获新生,却也为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异化而惋惜。这些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名楼,在一次次焚毁与重生中,逐渐失去了木质肌理的温度,转而被包裹在钢筋水泥的躯壳里,连电梯的金属门都在无声诉说着现代技术对传统建筑美学的解构。</p><p class="ql-block"> 采用钢筋水泥重建名楼,固然有现实考量。木材易燃、易腐、易受虫蛀,在现代高强度旅游开发与极端气候频发的背景下,木结构建筑的维护成本与风险极高。然而,当我们以“实用”之名放弃传统材料与工艺时,实则是在文化传承的层面进行了一场“降维选择”。</p><p class="ql-block"> 那些经过防腐、防火处理的现代木料,并非技术无法攻克的难题。日本法隆寺通过纳米涂层技术延长木构寿命,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开发的植物基阻燃剂既环保又能保留木材质感,这些案例证明,传统材料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并非无解!</p><p class="ql-block"> 真正阻碍名楼回归木质本源的,或许是重建者对成本与效率的过度追逐,以及对文化遗产“形神兼备”重要性的认知缺失。</p><p class="ql-block"> 电梯的设置,更是将这种功利化思维推向极致。它解决了游客流量与舒适度的问题,却牺牲了名楼最核心的文化体验。古代楼阁的空间设计,本就是一种“文化仪式”——蜿蜒的木梯引导人们以身体的移动感知空间的变化,每一次攀登都是对历史的朝圣。电梯的机械升降,将这种充满诗意的过程简化为物理位移,游客在快速抵达顶层的同时,其实也失去了与建筑对话、与古人共情的契机。</p><p class="ql-block"> 正如这鹳雀楼,假如当年王之涣不是拾级而上而是坐电梯,还会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诞生吗? </p><p class="ql-block"> 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层困境:我们既渴望保留历史的符号,又缺乏对文化本真的敬畏。当名楼沦为披着传统外衣的现代建筑,当游客的打卡拍照取代了文化沉思,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木质建筑的工艺之美,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虔诚态度。</p><p class="ql-block"> 或许,真正的文化传承,需要超越简单的“复原”与“便利”。我们应当以更审慎的态度对待名楼的重建,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尝试回归传统材料与营造智慧,让木材的温润与榫卯的精巧重新成为名楼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至少在“钢筋水泥身”的基础上,可否大量用处理过的防火防虫的木料包裹其身呢?如,让游客体验感最强的台阶,可否用木材包裹“钢筋水泥”的台阶,让游客产生脚踩木梯而上之感?又如,可否把电梯内外进行木材质的仿古建筑改造,遮挡住现代的金属之光,让游客即使坐电梯也感觉到古建筑之美?这不是解决了现代技术满足大众(包括残障人士)的需求,又为游客文化体验留出足够的文化体验空间了吗?</p><p class="ql-block"> 唯有如此,这些历经沧桑的名楼才能真正“复活”,在新时代继续讲述属于中华文化的动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不管怎样,今后游览古楼时,我都会尽量选择登楼而上的!(蓝冬季)</p> <p class="ql-block">  我下得楼来,频频回望这座雄伟堂皇的现代仿古建筑,但愿它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我们当代留给几百年后的后人的一处可以登高抒怀的胜迹。(张兴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山西的长城、黄河、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示意图。我们此次旅程主要是沿着黄河(红色)和长城(绿色)一号公路而行的。下一步,我们将沿着山西“太行一号公路”(蓝色),用车轮丈量山西东部太行的每一寸土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表里山河 岁月长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与山西的深度对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沿黄行记”第二季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 表里山河,岁月长歌。山西的历史底蕴如陈酿的老酒,越品越香。这里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明,甚至连更为久远的史前文明密码,都留下了可供探索的印记。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岁月的沧桑,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始终坚信“终生读书”的理念,不仅要读“文字之书”,还要读“天地之书”,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绝非简单的身体位移和心灵放松,而是一场灵魂的洗礼。在旅途中,欣赏绝美风光,探寻历史古迹,这是对历史的虔诚感悟和文化的深情传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叩问内心,执着追寻生命的真谛与价值。</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我喜欢的旅行方式。</p><p class="ql-block"> 这次以“历史很远,山西很近”为主题的沿黄行记(第二季),无疑就是这样一次触及灵魂、探索生命价值的出游。</p><p class="ql-block"> 山西,犹如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既有雄壮秀美的自然风光,又有质朴厚重的人文底蕴。那巍峨连绵的山脉,似巨龙盘踞;那奔腾不息的黄河,如血脉流淌。当我完成这最后一集游记的编写时,距离出行已近一年时光。然而,记忆中的山峦起伏、江河浩荡,依旧清晰如昨,就像镌刻在陕西山西黄河流域大地上千沟万壑的岁月印记,深深烙在我的心间,每一幕都历历在目,每一处都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 自2025年元旦节起,我全身心投入到此次游记的创作中。整整四个月,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在这漫长而又充实的时光里,我将工作之外的每一分闲暇,都争分夺秒地化作笔下的文字和文中的照片。4个月里,共完成了27集游记,平均每月要完成6.75集,平均每周编写1.7集!其中的艰辛与付出,唯有自知。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无数次灵感枯竭的焦灼,都在为这场文化之旅的记录而全力以赴。</p><p class="ql-block"> 皇天不负有心人。这27集游记全部被美篇APP评为“精选”文章,篇篇都是“优秀”。而且每一篇基本上都收获了10000+的阅读量,总阅读量突破30万次大关,总点赞量达6000+次,评论达4000+条。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读者们的认可与鼓励,是对我们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所有的苦与累,在这一刻都值得了——因为我喜欢这样充满挑战而有意义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在此,要特别感谢张兴梅和吴克琴两位老师,正是有她们的鼎力相“写”,才有这27篇游记的诞生。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写,说不定早就夭折了。</p><p class="ql-block"> 山西,东依巍峨太行山,西、南傍雄浑吕梁山与滔滔黄河,北靠雄伟长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看似遥不可及,但在山西,却触手可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朋友们,人生苦短,我们总要去一趟山西吧!去感受那里的壮美山河,去触摸那里的厚重历史,去聆听那里的岁月长歌。</p><p class="ql-block"> 此次,我们已领略了山西黄河与长城的独特魅力。下一步,我们将踏上新的征程,沿着山西“太行一号公路”,用车轮丈量山西东部太行的每一寸土地。在这条充满未知与惊喜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山西旅行传奇,去发现更多不为人知的美景,去探寻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心灵在太行山间自由翱翔!</p><p class="ql-block"> 敬请期待我们今后的【太行行记】,衷心感谢您的阅读与陪伴。</p><p class="ql-block"> (蓝冬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2024暑期公休陕北山西自驾流水日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两车十人十一天,行程约4800公里,跨四川、陕西、山西、内蒙四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D1 7月24日 一个景点</b></p><p class="ql-block"> 早上7:00从郫都区出发,上高速,12:00汉中北服务区午餐。16:20上西安绕城,18:05从宜山收费站出,过路费464.89元元。前往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公园,18:13到达,热心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打开大门,并免费讲解,19:00离开。前往黄陵县,19:30到达,入住桥山月夜主题酒店,环境差,态度不好。8:00在酒店斜对面一派风味餐馆晚餐,食材不新鲜,分量小,味道一般,不推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D2 7月25日 三个景点</b></p><p class="ql-block"> 7:00在食香客早餐店早餐,干净卫生,美味实惠,特色鲜明,推荐,电话18691658079。</p><p class="ql-block"> 7:30出发,前往第一站清涧县路遥纪念馆,10:40清涧北出高速,过路费122.55元,11:40到达参观,门票20元。</p><p class="ql-block"> 12:50离开,前往第二站米脂县李自成行宫,13:06从淮宁湾收费站上高速,13:36从米脂收费站出,过路费34.2元。13:45在米脂县城常强米脂驴肉馆午餐,驴肉、驴杂吃法较多,量足味美,推荐。14:25到达李自成行宫,门票24元。</p><p class="ql-block"> 15:30离开,前往第三站姜氏庄园,15:58到达、参观、游玩,门票、讲解60元。</p><p class="ql-block"> 17:15离开,前往第四站镇北台长城,18:03上榆蓝高速,18:40出高速,过路费37.77元,18:50到达景区,因已下班,未能进入景区,只好在外面放无人机拍夕照镇北台。 </p><p class="ql-block"> 20:00离开,入住榆林丰泽荣酒店,9:00在酒店对面新农夫烩菜晚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D3 7月26日 三个景点</b></p><p class="ql-block"> 7:30出发,前往第一站镇北台长城。8:00进,门票30元,讲解80元,9:20出,停车费10元。</p><p class="ql-block"> 9:35前往第二站榆林古城,9:52到达西门停车(南门停车更方便游玩),从西门进,南门出。11:40打车到西门,步行到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11:50,前往第三站黄河入陕第一湾-黄河龙湾景区。从榆林北收费站上高速,11:12从府谷南收费站出高速,过路费104.50元。14:00在贺氏铁锅现炖羊肉午餐。 15:00续行,15:44到达, 赏龙湾风光,瞻赵匡胤雕像,阅赵匡胤传奇。 18:22离开,过境内蒙古,前往山西偏关县老牛湾景区,途经鸡鸣三省、沿黄公路0公里起点,登顶打卡,后遇夜行货车大队单边放行,堵车、缓行一小时左右至万家寨黄河大桥,20:08过桥进入黄河入晋第一县偏关县,20:30到达乾坤湾夜游观景,20:40离开,21:00入住偏关县老牛湾黄河山庄,环境一般,菜品不多,价格偏贵,将就吃了个晚餐。优点是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D4 7月27日 四个景点</b></p><p class="ql-block"> 7:30将就在山庄早餐,8:00到达第一站老牛湾游玩,这里是黄河与长城第一次握手的地方,门票50元。</p><p class="ql-block"> 9:00出,前往第二站乾坤湾,10:00到达。</p><p class="ql-block"> 10:15离开,前往第三站杀虎口长城。途径杨家川峡谷护水长城打卡拍照。12:20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水县鑫旺角音乐美食城午餐,烤鱼和拔丝茄子很好吃,别的菜品也不错,推荐。13:15沿G209前行,15:48途径乌兰不浪收费站,过路费15元。14:00从和林南上高速,14:43和林东出,过路费17.75元,15:05到达杀虎口景区,参观右玉博物馆,登城楼,走西口古道。</p><p class="ql-block"> 17:10离开,前往第四站大同古城,从右卫上高速,18:28出高速,过路费37.97元,18:48到达大同桔子酒店停车,19:05步行至古城墙脚下,19:35免费登上城墙,坐观光车俯瞰古城夜景,车票30元。</p><p class="ql-block"> 22:00老柴面馆晚餐,22:30前往浑源县,24:00入住浑源北岳锦阳宾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D5 7月28日 三个景点</b></p><p class="ql-block"> 9:00出发,几分钟后到达第一站悬空寺,因台风景区临时关闭,只好在路边墙头上匆忙远观。</p><p class="ql-block"> 9:15前往第二站应县木塔,10:10到达10:30进,11:30出景,门票48元。</p><p class="ql-block"> 在小媳妇凉粉午餐,12:20出发前往第三站广武明长城,13:05出高速,过路费20.90元,13:12到达。 </p><p class="ql-block"> 15:30离开,前往第四站雁门关。15:41到达,16:20坐景交车入,18:20坐景交车出。门票90元,景交车10元,停车5元。</p><p class="ql-block"> 18:46从新广武收费站上高速前往太原,20:35杨家峪出高速,过路费54.07元。21:00入住富凯宾馆,环境脏乱差,消防不合格,服务态度不好,平台宣传与实际不符。打车去美食街,20:00虾吃虾涮晚餐,环境宽敞洁净,服务员多为学生暑假工,活泼可爱服务周到,干锅虾量大味美,推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D6 7月29日 两个景点</b></p><p class="ql-block"> 7:35出发前往第一站晋祠。8:30到达,一碗面餐馆早餐。9:20进晋祠,11:20出景区。门票80元,讲解100元,停车10元。</p><p class="ql-block"> 11:35前往第二站平遥古镇,11:50上高速,12:35从平遥收费站出高速,过路费26.42元,13:30江记饭店午餐,入住维也纳酒店。16:15坐观光车进景区,19:00坐观光车出,包车150元,门票123元,三天有效。19:12到刘师傅非遗剪刀面晚餐,菜品不多,没啥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D7 7月30日 两个景点</b></p><p class="ql-block"> 7:00在酒店早餐,8:00冒雨城墙脚下车游,8:40登城墙雨中徒步打卡,9:20进第一站马家大院,10:40出。雨暂停,驱车回维也纳酒店小憩。</p><p class="ql-block"> 11:30前往第二站王家大院,12:08从灵石出高速,过路费14.89元,12:20到王家大院旁聚鑫源午餐,13:30进王家大院,15:15出,门票50元,讲解60元。 16:00出,前往碛口古镇,17:50从吕梁市离石西收费站出高速,过路费53.17元。18:46到达,入住李家小院,旁边岛上人家晚餐。烤羊肉串和鱼味道鲜美。推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D8 7月31日 四个景点</b></p><p class="ql-block"> 7:50出发,8:00第一站上李家山,古宅门票2元,讲解40元,租服装5元,9:50出。</p><p class="ql-block"> 10:00到达第二站碛口古镇,讲解40元。</p><p class="ql-block"> 11:30离开,前往第三站吴堡县石城,12:05到达,13:10出,吴堡县城午餐。 14:20出发前往第四站吕梁市石楼县“天下黄河第一湾”,17:04到达。</p><p class="ql-block"> 17:55离开,前往永和县,19:48到达,入住仙芝谷大酒店,宽敞洁净,价格实惠,交通停车方便,推荐。河对面老地方菜馆晚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D9 8月1日 三个景点</b></p><p class="ql-block"> 6:30早餐,7:00前往第一站山西壶口瀑布,8:15从大宁收费站上高速,9:30从壶口景区收费站出,过路费36.1元,9:40到达,坐观光车进景区,11:05出景区。</p><p class="ql-block"> 11:15前往第二站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13:08出高速,过路费58.52元。13:30恋根餐饮午餐,厅房宽阔敞亮,实木桌椅宽大厚重,定制餐具,菜肴色味俱佳,价格便宜,推荐。14:20前往景区,讲解费100元,16:30出园。</p><p class="ql-block"> 前往第三站广胜寺,暂未开放,游客中心打卡,17:30离开。</p><p class="ql-block"> 前往运城维也纳酒店运城盐湖店,19:15运城北收费站出高速,过路费56.63元。19:35入住维也纳酒店,19:50在酒店餐厅晚餐,就餐环境幽雅,服务周到,菜肴色形味俱佳,上美团推介期间,价格非常亲民,强烈推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D10 8月2日 三个景点</b></p><p class="ql-block"> 7:40出发,7:50黄河夜市早餐,8:10出发,8:50到达第一站解州关公庙停车场9:10进,10:30出,门票53.8元,停车费10元,景交车3元,包车25元。</p><p class="ql-block"> 10:45从解州收费站上高速,11:30从蒲津收费站出高速,过路费20.89元,11:40到达第二站蒲津黄河古渡博物馆停车场,停车费10元。铁牛农家饭店午餐,食黄河大鲤鱼,特色槐花麦饭。12:40进景区,13:10出景区。</p><p class="ql-block"> 13:15到达第三站鹳雀楼停车场,13:20进,14:15出。门票50元,停车费10元。</p><p class="ql-block"> 14:30前往汉中,14:40从永济西收费站上高速,风陵渡收费站出,过路费9.05元。20:08从汉中东出高速,过路费240.35元,20:50入住艺龙瑞云酒店,21:25在田品食客晚餐。小吃,不推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D11 8月3日 两个景点</b></p><p class="ql-block"> 7:30酒店早餐,8:10前往第一站拜将坛,8:20到,8:30进,9:10出,门票20元,停车费5元。</p><p class="ql-block"> 9:35到达第二站古汉台,9:45进,10:05出,停车费3元。</p><p class="ql-block"> 10:15前往广元,10:20汉中上高速,12:58广元东出高速,过路费85.98元,13:30在紫金湾酒店享用朋友丰盛午餐。</p><p class="ql-block"> 14:40返郫,14:45广元东上高速,18:00友爱收费站出高速,过路费140.25元,18:10安全到家。</p><p class="ql-block"> <b>(记录:吴克琴)</b></p><p class="ql-block"><b></b></p>

鹳雀楼

山西

名楼

黄河

文化

建筑

历史

前往

张兴梅

过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