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历四月初三,我的初中时的同学银龙得闲来家里泡茶。临走时路过我家鸡舍边上的几棵南瓜苗边时,看了看苗情回头对我说“南瓜苗该‘瓮蔸’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送走银龙同学,回到鸡舍边的那几棵南瓜苗旁仔细一看,苗与土壤接近的位置果然冒出了一圈白白嫩嫩的细根,我连忙拿来工具,将南瓜苗的四周土壤挖松,然后将挖松的土壤捣碎,小心翼翼地培在南瓜苗的根部,将刚生长出来的细根埋在土壤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为南瓜苗松土、除草、培土的过程,在农事搞活动中被称之为“耪(pǎng)地”。耪地作为以锄头为主要工具的农田管理技术,主要有三个核心功能:一是翻松土壤,确保根系透气;二是清除田间杂草,避免养分竞争;三是为农作物根部培土,以增强其抗倒伏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家乡客家祖地宁化的泉上农村,所使用的农具特征,表现为三角耙子与长直木柄结合的平衡构造。一件称心的耙子是衡量农耕者经验和勤劳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称职的农夫所使用的三角耙子一定是刄口锋利、表面银光闪亮、木柄光滑顺手;无论是除草还是松土、抑或平地,使用起来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这半年多的农耕生涯,给农作物松土、除草、培土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作为一名时隔50年,重操旧业的新农夫来说,要把握好松土、除草、施肥的时机,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学习的重要环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锄头翻松土地及除草,在农事活动中被称之为“耪(pǎng)地”。耪地是中国传统农耕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特指通过锄头对土地进行翻松、除草及培土的农事活动。这种农艺既包含工具技术的使用规范,也承载着地域农耕文化的时代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使用耙子的“技术标准”与“操作规范”应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生长阶段采取差异化操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是前推进式:适用于作物幼苗期,作业者腰部前倾45-60度,配合双臂摆动控制耙子刃部入土深度,典型动作幅度约60厘米/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是通垄式:这种方式主要针对玉米等高杆作物生长中后期,采用横跨两垄的侧向耪法避免损伤植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传统经验总结出"旱耪如施肥,涝耪如排湿"的农谚体系,强调根据墒情调整作业深度的科学认知。典型技术要求包括深度控制在5-8厘米,残留杂草率低于1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除草剂与旋耕机的应用,传统耪地技术在平原地区已经较少使用了,甚至成为农耕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对象。但在我的家乡宁化泉上因地处丘陵地区,除大面积的农田耕作使用农业机械和化学除草之外,一般的农户种菜或小面积的农作物栽培,还是较为普遍的采用这种手工操作式的特色农耕方式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瓮:一种用来盛酒或水的腹大口小的陶器。在宁化泉上客家方言中意思是指将植物包裹在上小下大的土包里,以利于植物的根系和茎部的生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蔸:指某些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耙子:用来碎土、平地的农具。它的用处是把耕过的地里的大土块弄碎弄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图一外插图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一为阳光种植的南瓜苗/阳光拍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集完/感谢阅读)</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