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云南的山岚是茶魂的栖息地,到过景迈山的人,或许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体悟。前些天去了一趟景迈山,仿佛步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连绵起伏的山峦,被郁郁葱葱的茶树覆盖,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千年古茶树盘根错节,枝干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山间云雾缭绕,如轻纱般飘逸,给这片茶海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滋润着每一寸土地,也孕育出了品质上乘的茶叶。正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在这片被认定为世界茶源地的钟灵毓秀之地,这里的每一片茶叶都浸润着红土地的深情,承载着大自然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虽然生长在云南,但自己对云南的茶却知之不多,喝茶也比较随性随意。老家距离四川近,夏天天热,小时候喜欢喝凉茶。每天早上,父亲把茶果、茶叶等泡上一大缸,一家人可以喝上一天,中间会续上几次水。那时候茶的作用更多的是解渴。对云南茶尤其是普洱茶的认识始于在报社工作的时候,主任是一位常年喝普洱茶且对其有研究的老记者,一些工作就在他的办公室喝茶时完成。因在业内有口碑,故常有茶友来主任办公室聊天品茶,侃侃普洱茶那些陈年故事。有的时候他们会谈得很玄乎,比如,茗上几口茶,就会说这是云南哪座山的茶,是什么品种的茶,甚至是哪个年份的茶。据说多数都说对了,这让我对云南的茶尤其是普洱茶多了几分好奇和神秘感。就这样蹭着跟着喝了好几年的普洱茶,长了一些知识。后来到地方工作的时候,有幸结识了一位常年在普洱茶行业搞培训、做公益的老师,对怎么识茶、泡茶、品茶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渐渐懂了普洱茶的韵味就是时光酿成的诗。</p> <p class="ql-block"> 云南的好茶,数不胜数。冰岛茶的冰糖甜,昔归茶的刚烈气,芒肺茶的绵柔韵,曼娥茶的苦尽甘来,还有那六大茶山的传世佳品,每一款都诉说着不同的故事。这些茶中珍品,从采摘到制作,凝聚着茶农的心血,延续着千年的技艺,它们不仅是饮品,更是一部活的茶文化史。沸水冲下,琥珀色的茶汤里沉浮着岁月的褶皱,入口时微苦回甘,像极了人生的况味,越品越见深邃。</p><p class="ql-block"> 自古文人多爱茶,对普洱茶更是情有独钟。文人墨客总爱将茶香揉进文中。汪曾祺笔下的茶事,字字飘香;徐霞客游记中的茶缘,历历在目。鲁迅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这清福在普洱茶里尤为醇厚。这些文字里的茶香,早已成为中华文明里不可多得的一味。</p> <p class="ql-block"> 云南普洱茶不仅在口感和文化上独树一帜,还留下了茶马古道的佳话。这条古老的商道,连接着云南与内地,甚至延伸至海外。古道上的每一片茶叶都是文明的使者,它在驼铃声中见证了不同文明的相遇,在马帮的行囊里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中国的茶香在世界的舌尖上绽放。茶马古道上的故事比茶还浓。在沙溪古镇,我听人说起过百岁老马锅头用茶汤养铜铃的故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锅头的铜铃是当年驮茶进藏时系在头骡脖子上的,铃</span>舌早已被岁月磨得浑圆,摇起来声响沉郁,铃铛内壁结着厚厚的茶垢,老人每月用普洱茶蒸煮,说这样铃音才能永远带着茶香。在这条漫长的古道上,留下了无数马帮的足迹和普洱茶动人的故事。时至今日,从茶马古道的青石板上走过,那些深深浅浅的蹄印里仿佛还弥漫着茶香。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传播之路,它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传播中华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 普洱茶的性情,温润如玉。它不争不抢,却在岁月中沉淀出独特的气质。新茶可尝鲜,老茶宜收藏,就像人生,需要时间的打磨才能显现真味。无论是独饮时的静思,还是共品时的欢愉,它都能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如今的茶席上,普洱茶是常客。好友欢聚时,一壶普洱暖寒暄,几杯茶汤淡功利,围坐炉前捧一盏,正是人间好时节。科学研究说,普洱茶降脂降糖、抗氧化,是健康的守护者;而在爱茶人心里,它早已超越了饮品的范畴,是生活的诗意、岁月的知己。</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书案,常备茶饼半块。写作时掰下一角投入紫陶壶中,看茶叶在壶中自如舒展。有时写得入神,回过味来茶已凉透,倒也不恼——冷喝的普洱也有其独特的味道,像极了小时候喝凉茶时某个被遗忘的细节突然在记忆里闪光。这大概就是喝茶人的福分:总有余温可续,总有回甘可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