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朝都市南京城

燕子

<p class="ql-block">南京有“六朝古都”和“十朝都市”两种称谓。六朝古都的叫法是指连续六个朝代建都南京,从三国时期的东吴孙权,公元229年首次定都南京(那时叫建业),历经东晋,南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齐,梁和陈,历经了300多年。</p><p class="ql-block">而“十朝都市”,则加上了南唐,明朝初期,太平天国和民国。</p><p class="ql-block">南京建立城镇,远溯至3000多年前,孙权首次建成“首都”,也有千年历史。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但被多次战乱破坏。我们这次的两人小团的定制深度游,只能从废墟中寻找历史的踪迹,往日的帝都辉煌。</p><p class="ql-block">图片:燕子</p><p class="ql-block">文字:梦幻将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月19日上午8:55坐G14动车,4个多小时,长途越度1000多公里,抵达南京。下车没有休息,首先抵达第一个景点:大报恩寺。</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的前身是1000多年前东吴时期建的建初寺,后由明朝朱棣皇帝扩建,定名称为“大报恩寺”。</p> <p class="ql-block">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也是个基建狂魔,登帝之后,把帝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大建北京紫禁城的同时,为报父母养育之恩,南京修建了宏大气派的皇家寺院大报恩寺。</p> <p class="ql-block">七步生莲</p><p class="ql-block">步道之上有七朵莲花,寓意佛祖出生之时,在地上行了七步,步步有莲花盛开。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象征纯洁与高雅、清净和超然。当游客脚踩琉璃地砖,灯光就会如涟漪荡开,成莲花浮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中的琉璃塔,九层塔,塔高近80米,通体昂贵的琉璃,成为当时南京的地标性建筑,曾被西方称为“中世纪七大奇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底层地宫中,密藏了释迦牟尼的头盖骨舍利,在清理遗址时才发现。头骨舍利现在转存到了牛首山佛顶宫地宫。</p> <p class="ql-block">感应舍利</p><p class="ql-block">江南佛法之始,来自西域的高僧康僧会行法事。开始东吴孙权不信,康僧会讲法三七之期,使东吴孙权"神其事",并在长千里区建成建初寺,供奉感应舍利和神佛。长干里后又被称为"佛陀里"。江南大兴佛法,也是从此开始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敦煌壁画《康僧会传教图》也描绘了康僧会献舍利的场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摧毁了江南传闻中的“四百八十寺”,也包括了大报恩寺,昂贵又雄伟壮观的琉璃塔也被焚烧而倒坍。现在复建的塔,用不起琉璃,采用的是钢架结构和替代琉璃的现代玻璃材质。</p> <p class="ql-block">南京旅游三大必到打卡地,是秦淮河畔,中山陵和牛首山。</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分为内河和外河。而从明朝初期朱元璋首创河上漂“花船”,形成十里秦淮的风花雪月,指的是“秦淮内河”,城内之河。明城墙之外的秦淮河,城外之河,主要起的是外“护城河"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是夫子庙—秦淮河风景带中的重要景点之一。贡院的含义是“为皇帝贡献人才的地方”,而当时选拔“人才”,就是科举考试。江南贡院,被称为“江南第一贡院”,是明清时期在江南最大,也是最重要,最主要的科举考试场所。不少耳熟能详的大家,如郑板桥,唐伯虎,吴承恩,都参加过贡院考试。</p> <p class="ql-block">考试时号舍,是个三面凹形墙,用于隔离每个考生,一面全空 ,用于监考。考生在几天的考试期间,吃住都在号舍中。</p> <p class="ql-block">放榜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贡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文人墨客聚集,也发展起来花船的风尘秀女,名噪一时的明末“秦淮八艳”,如色艺双绝的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等,都在河畔有私宅豪邸。</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畔夜景</p> <p class="ql-block">灯火辉煌的贡院楼。</p> <p class="ql-block">4月20日梧桐大道</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宋美龄喜欢法国梧桐树,爱妻的蒋介石,在通往中山陵的大道两旁,为其种满梧桐树,现在称为“梧桐大道”,成为游人打卡的“网红打卡景点大道”,每天吸引数以百计的游人,在路旁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梧桐大道最美路段,聚集了许多拍照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绿荫丛中的中山陵。最高处的是孙中山纪念堂,下面地宫内是安葬孙中山的墓陵。1979年首次游中山陵,还能进地宫参拜,47年后故地重游,据说已经多年不让进地宫了。</p> <p class="ql-block">钟山下的神功圣德碑楼</p><p class="ql-block">神功圣德碑楼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筑平面作正方形,俗称四方城,楼顶已毁。楼内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由朱棣撰写,记述朱元璋一生事迹,共2746个字,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p> <p class="ql-block">乘缆车登顶紫金山</p> <p class="ql-block">紫金山顶俯瞰玄武湖</p> <p class="ql-block">紫金山顶俯瞰南京城区</p> <p class="ql-block">已有600多年的神道石雕像群</p> <p class="ql-block">明孝陵是埋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园。</p><p class="ql-block">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划时代的地位,开创了以背靠山岭建陵园,形成“山陵一体”格局的先例,取代了以前各代帝王封土为陵的传统。明清两朝帝陵都沿用了这样的格局。</p><p class="ql-block">明孝陵建有神道,石人石兽分列两旁,后世的明十三陵,也是这样沿用的。不过,明十三陵的神道比明孝陵的神道更宽,更大。</p><p class="ql-block">从单一陵园来讲,明孝陵的规模,超过了所有明清的帝陵。</p> <p class="ql-block">4月21日游览牛首山。</p><p class="ql-block">牛首山以其双峰对峙,宛若牛角,故名。晋时王导状之天阙,又称天阑山。</p><p class="ql-block">近代在牛首山,据说是利用一处矿坑,花费40亿元修建了雄伟的“佛顶宫”。佛顶宫高九层,第六层和第二层最为壮观。最底层的地宫中,秘藏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头顶骨舍利。这个头顶骨舍利,是重修大报恩寺时,从寺内地宫中发现的。据说释迦牟尼升天后,火葬后形成了四万八千颗舍利。而头盖骨舍利,只有24颗。其他的23颗头骨舍利,不知所踪,这颗头骨舍利,是目前找到的唯一一颗。</p> <p class="ql-block">牛首山双塔之一的佛宫塔。</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儿时塑像,上指天,下指地,意为“天地之间,唯我独尊”。</p> <p class="ql-block">佛顶宫六层以上,建筑在牛首山顶。</p> <p class="ql-block">佛顶宫圆形宫顶。</p> <p class="ql-block">佛顶宫与佛宫塔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牛头禅院。</p><p class="ql-block">盛行于唐代,衰落于唐末宋初的牛头禅,是禅修的一支派别,提倡“普遍无情”,“草木成佛”,在我国禅宗发展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因为“空为道本”,“无心合道”,“一切皆空”的理念,艰涩难懂,渐渐失去教徒而衰落。</p><p class="ql-block">牛头禅远播扶桑,对日本禅宗,尤其是“禅茶一味”文化的形成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牛头山上双塔中的弘觉寺塔。</p><p class="ql-block">宏觉寺塔位于牛头禅院中,是牛头禅宗第一代创始人法融禅师的埋骨之地,建于唐代,又叫“唐塔”。</p><p class="ql-block">唐塔高45米,七层八面楼阁式砖塔,是江南地区唐风佛塔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第六层佛宫里的巨大的释迦牟尼睡佛,可以缓慢旋转,是所有寺庙中没有的。</p> <p class="ql-block">第二层的佛塔,顶部是屋顶仿天空。佛塔上分层的小佛像,轮流闪亮,肃穆又梦幻。</p> <p class="ql-block">牛首山园内有趣的小和尚雕像,选了两幅。</p> <p class="ql-block">雨中漫步牛首山</p> <p class="ql-block">4月22日鸡鸣寺</p><p class="ql-block">已有1500多年的鸡鸣寺,紧邻玄武湖。</p><p class="ql-block">鸡鸣寺最早建于南朝,是南京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是佛教的重要寺院,也是当时规模最宏大的皇家寺庙,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之说。南朝时期的梁武帝曾多次在此寺舍身出家。寺庙后来在战火中毁坏,历代都有重修。最后一次被太平天国毁坏后,目前的鸡鸣寺是80年代修复的。寺中的药师塔,是1990年才重建修复的。</p> <p class="ql-block">药师塔</p> <p class="ql-block">药师佛塔</p> <p class="ql-block">南京的城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长,保存最好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上眺望鸡鸣寺的药师佛塔</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中有五个湖心岛,分别叫菱洲,环洲,樱洲,梁洲和翠洲,当地人把玄武湖又叫作五洲公园。</p><p class="ql-block">玄武湖是古时候长江改道,遗留下来的水域,后经疏通,与城内河流相通,成为漕运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自先秦时代,长江改道留下的水域,叫“桑泊”,之后改过多次名称,“后湖”,“太液池”,“昆明池”等近20个名称。“玄武湖”之名始于南宋元嘉二十三年(446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p><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是民国时期孙中山和蒋介石办公的官邸,也是由于他们在而命名的。</p><p class="ql-block">而“总统府”的历史悠久,最早建于明代,是归德侯的侯爵府。之后归了明永乐皇帝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改叫“汉王府”。清朝时期,设立“两江总督”,此地又成了“两江总督府”。之后,太平天国在此扩建,又成了洪秀全的“天王府”。孙中山推翻清朝,这里又成为了“总统府”,名称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府内的孙中山纪念像。</p> <p class="ql-block">府内的石舫,建于1746年,是总统府内最古老的建筑,其他都是多次翻修复建的。</p> <p class="ql-block">总统府内水系很多,其中最大的是太平湖。</p> <p class="ql-block">4月23日淹城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春秋淹城位于常州市武进县内。武进古邑有5000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2500多年,历史厚重。</p> <p class="ql-block">如果看中国历史,有"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之说。而淹城是国内唯一保存最完好的春秋地面城池遗址。距今已有2700多年。</p><p class="ql-block">淹城的布局奇特,三城三河,环环相扣,一河套一河,紧紧保卫最内核皇宫内城。这样的结构,是其他城池没有的。</p><p class="ql-block">周朝时期有个很小的诸侯国,叫“奄国”,后人给添了个三点水,以后就沿用了“淹城”的称呼。</p> <p class="ql-block">淹城园区入口</p><p class="ql-block">上世纪50年代起,武进就如何保护淹城、解码淹城文化基因、传承淹城文化开始不懈探索。</p><p class="ql-block">淹城,这座因"三城三河"结构而在中国城市建筑史中绝无仅有,保护性发掘,让古老城池重获了新生。</p> <p class="ql-block">由此进入园区遗址区域</p> <p class="ql-block">淹城神龟</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淹城是由神龟🐢变化而来。故事说,大约三千年前,班明王朝时代的考军,为汉水所困,神龟负帝国君驾云南飞,君到此沼泽地,神龟累死而落下。从此神龟成为淹国的图腾。</p> <p class="ql-block">内皇城取饮用水的关雎井。井壁由竹片保护,即防止塌壁,又有过滤井水的作用。好聪明的远古先人!</p> <p class="ql-block">关雎桥</p><p class="ql-block">景观取自《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意境。传说淹国的百灵公主与留国王子在此一见钟情,从此结下一段动人情缘。</p> <p class="ql-block">淹城遗址内核皇城外围的湿地区域,也是最后一道“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沼泽地上的木桥栈道,都是为游人后修建的。当时渡河进城或外出,都是靠“独木舟”。</p> <p class="ql-block">淹君殿遗址</p> <p class="ql-block">淹城皇宫</p> <p class="ql-block">皇宫内取暖的火炉,内烧木材。</p> <p class="ql-block">护城河上游览</p> <p class="ql-block">开发淹城遗址,对河道进行了少量的挖掘,从河道淤泥中挖掘出5艘完整的独木舟。河上发现处留下了1艘供游人们参观。5艘中最完整,最大的1艘,送到了北京历史博物馆中收藏。其它送入武进淹城博物馆中展出和收藏。</p><p class="ql-block">淹城先民,砍伐下大树,用火烧辅助挖空树干,做出的船形独木舟。</p> <p class="ql-block">滆湖生态观测试验中心</p><p class="ql-block">从南京去常州,途径滆湖。据说湖中鸟类众多,计划是拍摄飞鸟,照相术语即“打鸟”。不过,此次旅游,没赶上鸟们也来“旅游”,没拍到。</p><p class="ql-block">滆湖是个环境监测综合性野外台站,为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生物监测的重点实验场所。</p> <p class="ql-block">4月24日天宁寺</p><p class="ql-block">叫“天宁寺”名称的寺院有多所,常州的这个天宁寺建于北宋年间。天宁禅寺曾有普照王塔,后毁于战火。2002年4月,天宁禅寺于中轴线北重新建造天宁宝塔,从底层地宫到顶层钟楼,塔高13层共153.79米,为国内4000多座宝塔之最。佛塔的建成,与北方云岗大佛、中原龙门大佛、西方乐山大佛、东方灵山大佛、南方香港天坛大佛遥相呼应,成为五方五佛之佛心。</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外的红梅公园。</p> <p class="ql-block">红梅公园内看天宁寺佛塔。</p> <p class="ql-block">4月25日常州的东坡园</p><p class="ql-block">东坡园门前的舣舟亭。舣舟,停泊舟船的书面语。</p> <p class="ql-block">东坡园是纪念大文豪苏东坡而建的。苏东坡曾14次到过常州,并在常州购买过土地,老年常住常州。</p> <p class="ql-block">洗砚池</p><p class="ql-block">原位于苏东坡终老地孙氏馆(即藤花旧馆)内,东坡曾亲手栽植紫藤一株于洗砚池旁。1757年,乾隆二次南巡时移洗砚池于舣舟亭畔。</p><p class="ql-block">洗砚池,据说是苏东坡画画写字后清洗砚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连接大运河两岸的广济桥,是宋代古桥。桥旁建有小九华寺,据说桥是由寺内僧人筹款发起建造的。历史上广济桥多次损毁,现存的是明清时期重修改建的。</p><p class="ql-block">广济桥是单孔石拱桥,便于舟船通过。桥造型古朴典雅,是江南水乡古桥的典型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东坡古渡(御码头)</p><p class="ql-block">东坡十四次莅临常州,曾泊舟于此。后称为东坡古渡。乾隆四次驾临常州,有两次于此登岸,故又称"御码头"。</p> <p class="ql-block">常州幼儿园的小朋友采访来旅游的老爷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