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鞍山人系列之一 鬼斧神工雕时光 著名木雕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蒋向华印象记

彦文

<p class="ql-block">钢都周报封面人物</p> <p class="ql-block"> 四月的钢都,花团锦簇,梨花飘香。一个雨后的周末,记者有幸与刚刚才到鞍山的著名东阳木雕大师蒋向华相见,并一同驱车赶往千山积翠门中会寺脚下,品鉴千山春光。随着千山天际线的临近,千山东路两侧招展的花枝向远方来的客人摇曳……“到千山才看到真正的春天!”曾经为千山大佛寺、玉佛苑、慈航寺、祥云寺等留下木雕作品及木制寺庙用品的蒋向华老师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千山不会忘记 玉佛苑不会忘记 (小标题)对于国内著名木雕大师蒋向华来说,可能大多数鞍山人并不熟悉他的名字,而提及他的作品,可能便不那么陌生了!想当年,也就是1993年,在鞍山人耳熟能详的《五月千山梨花开》的歌声里,怀揣着为第二故乡鞍山贡献东阳技艺梦想的蒋向华正值20岁青春年华,在好友、鞍山人李军、闫浩的引荐下,身怀绝艺的蒋向华来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千朵莲花山,连绵起伏、层峦叠嶂、奇特的佛道同山特色文化给风华正茂的小蒋留下了深刻印象,自己的作品能够留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正是自己从艺以来最大的愿望。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千山风景区曝出了一条让鞍山人乃至辽宁周边都为之振奋的好消息——千山惊现天成弥勒大佛!据报道,1993年6月5日,是千山大佛正式注册的日子。成群的善男信女早早涌向绣莲台景区。晴朗的天空竟飘起了黄色的雪花。有人说,这是南风吹来的黄沙,黄沙铺道是佛祖驾临的吉祥征兆。有人发现出现了彩虹。天空的白云出现弥勒佛的影像,空中和地面上的弥勒大佛相互辉映、出神入化 ……伴随着大佛寺的重建复工,一座崭新的寺庙焕然一新,迎接八方来客。光临现场的宾客们发现,寺庙当中,飞檐斗拱、木雕作品匠心独运,很多人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真没想到在东北还能看到这么精湛完美的木雕作品?!”成如容易却艰辛。一般来说,寺庙的修建可以仿制前朝的样本,而新建千山大佛寺则完全不同,需要在一张白纸上重新设计绘就。佛像的基座各不相同,有的是六角型,有的是八角型,蒋向华全情投入,有时就连做梦都在丈量尺寸,梦醒之后,用鲁班尺一量,正好是梦中那个尺寸!事遂人愿,工程进展顺利。蒋老师说,一方面是因为朋友李军等人的举荐,大家配合默契;另一方面,千山管委会方面高度重视,相关领导昼夜跟踪,群策群力。就在大佛开光的前一天,千山遭遇了风暴雷电,李军、阎浩带领的施工小组向山下运送供桌</p> <p class="ql-block">、拜凳等,采用滑车的形式,前面是电动驱动,后面则用人工辅助,在一处险要隘口险些遭遇梗阻。第二天,雨过天晴,风和日丽,大佛开光,人山人海。此后,鞍山玉佛苑的扩建工程、慈航寺、祥云寺等地,都留下了蒋向华老师的精彩作品。从鞍山“走出的”新客家人 《中华颂》铸就封神之作 (小标题)自从在鞍山完成了一系列的精品工程之后,蒋向华老师的技艺不仅突飞猛进,还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2010年,受广东梅州企业家侯先生邀请,走南闯北的蒋向华第一次踏上梅州的土地,其中,代表作当属《中华颂》,巴西花梨高8.4米,重达24000公斤,耗时三年方雕刻完成。作品荣获杭州美术工艺大展特等奖载誉而归。留在梅州的蒋向华,扎扎实实从学习客家文化开始。随后,他主创的大型木雕屏风《客家园》在第二届广东省民间工艺博览会上夺得金奖,被客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收藏,这也是以木雕形式表现客家人古今变化的第一件作品。蒋向华将自己的工作室命名为“天真居”,希望自己一如当初学习雕刻的模样,谦虚且热爱着,而“天真居”堂款则是由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亲笔题写。在千山中会寺脚下的民居里,蒋向华由衷地感叹,如今看来,很多东西不是求来的,自己走过的每一段,仿佛都是上天注定的。在一块看似平淡无奇的黄色与红色交融的千山田黄石材面前,蒋老师指着石面说:“看到了吧,这恰恰适合用来表达家国情怀……” 军旅生涯铁血丹心 子承父业后继有人 (小标题)蒋向华老师的艺术生涯真正的起点在军营。“我是南京军区第一集团军某坦克团的坦克兵!三年军旅生涯锻造了我的意志品质!”谈及小时候的经历,蒋向华饶有兴致地说:“喜爱木雕最初是受到爷爷的启发与熏陶。记得小时候,爷爷就是作木工的,他亲手做了一辆木头自行车,可以从村里骑到县政府,当时轰动了整个东阳地区,这对我们后辈很有吸引力,爷爷能做到这样,我们可不可以也这样做下去,追寻一下爷爷的足迹……”初中毕业后,他师从俞美福,第二年便到广东的家具厂打工,一方面是拥有天赋,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的内向,不善应酬,却更可以静下心来,恰好可以专心致志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手艺这方面,能静下来的人才更能出成绩的!”为了传承传统文化,蒋向华还走进高校,教授木雕技艺,传承木雕文化。 “那您为什么在如今事业如日中天的情形下还要到沈阳来学习呢?”“我是初中毕业后在东阳拜师学艺的,两年后应征入伍,文化程度有限。姐姐是苏州大学丝绸专业毕业,全国劳动模范;妹妹是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所以自己也要迎头赶上,刚刚在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自学考试中完成了最后一科的考试!”“您能在52岁的年龄还在攻读学业,真是令人钦佩啊!”记者发出了由衷赞叹。在他自身奋斗影响下,大女儿去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到中华文化促进会一家展馆供职;二女儿今年参加高考,刚刚通过了北京电影学院动漫专业的面试考试!</p> <p class="ql-block">回首往事,蒋向华老师在木雕、石雕、根雕的设计与制作领域已经深耕了三十余年,足迹遍布中华大地。广泛汲取了雕塑、绘画、书法以及古典家具等多元艺术形式的精髓,并与众多行业前辈及师友进行学习与交流。从最初的创意构思,到精细的设计绘图,再到最后的雕刻完成,每一环节都凝聚了蒋向华的心血与智慧。正是凭借这样执著的坚持与追求,他逐渐从同行中脱颖而出,闯出了一条拥有自身风格特色的艺术之路。千山田黄玉出昆冈 亮相深圳起舞翱翔 (小标题)在千山中会寺的“中会圣柏”下,他指给前来参观的游人看两侧的石制浮雕,“这石雕就搞得不错,从雕制的厚度到精度到神韵,都显露出工匠的深厚功力。”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即将随着创作者蒋向华本人前往深圳参加第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两件作品,一件是《弥勒大佛》,一件名曰《飞天》,作品巧夺天工,构思精巧, 全部采用上等千山田黄石精雕细刻而成。可以展望,在客商云集的2025年新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面向全球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盛会里,代表鞍山地域文化的岫玉文化及千山田黄必将刮起一股强烈的东北风,让世人领略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诞生的艺术之作,“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衷心祝愿蒋向华老师好运连连,再创佳绩,书写新时代新鞍山人的崭新艺术风范。 </p> <p class="ql-block">全媒体记者 董树茂 编辑 孙彦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