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 五一劳动节前夕,我专程拜访了三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燕。她不仅是蓼花糖的守护者,更是一位荣获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称号的杰出女性。她的企业——陕西三原甲邑古池阳食品有限公司,最近还被陕西省餐饮业商会评为“特色臻味典范”。这次参观让我深刻感受到传统技艺与现代发展的完美融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刘燕的食品展厅,仿佛来到一个充满着温馨气息大超市,一个充满着生活气息食品世界。蓼花糖源于宫廷御膳,其牌匾由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亲笔题写。从上世纪70年代起,刘燕便跟随父亲学习制糖技艺,几十年来潜心钻研,将这份家族事业发扬光大。如今,这里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还融入了现代化的生产理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 在她的荣誉工作室内,我看到一张张荣誉证书和奖杯整齐摆放,这些见证了刘燕多年来的心血与成就的见证。墙上挂着一块醒目的文字:“2024年度陕西餐饮业特色臻品典范”,这是对她不懈努力的认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 随后,我参观了蓼花糖的制作过程。整个车间干净整洁,工人们身着统一制服,专注地操作每一道工序。有人正在用漏勺捞起金黄的小圆球状食物,还有人忙着将成品装入红色礼盒中。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对品质的严格把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 刘燕亲自向我们介绍了蓼花糖这种宫廷食品的独特之处。这种糖选用优质的糯米做原材料,经过多道复杂工序精制而成,口感香、甜、酥脆而不燃嘴。在生产车间,我品尝到了刚出炉的蓼花糖,果然名不虚传。此外,我还了解到许多关于食品加工的知识,例如如何通过裹糖稀、芝麻等工艺提升口感等技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生产车间,我还参观了研发实验室。在这里,技术人员正利用先进设备改进配方,确保产品既保持传统风味又能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透过圆形管道,可以看到内部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任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在阳光洒满的厨房里,我目睹了更多传统糕点的诞生过程。无论是揉搓面团还是捏制形状,每一步都需要极高的专注力。看着一个个精致的小点心逐渐成型,我不禁感叹匠人们精湛的手艺,他们继承着传统工艺,干的是一种情怀和挥之不去的乡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 此次参观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像刘燕这样的非遗传承人,不仅是在制作美食,更是在传承文化。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的美、劳动就是奋斗的过程,她们坚守着初心,坚守住传统的工艺流程,她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与学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年过花甲的刘燕她还兴致勃勃,雄心壮志不减当年,对明天的创业、创新还很期待,编制着她的五彩斑斓的宏伟蓝图。她悄悄告诉我,准备再征50亩地,建造一个休闲、观光、住宿、研学为一体的食品产业园。让更多的年轻人,更多人孩子们来哪里去亲自去体验制作精美食品的过程。她的想法很时尚,很新颖,祝愿她心想事成。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后期制作编辑:宋习军;一同前往拍摄的摄影师有:乔怡红、张大鹏,职和平;感谢张大鹏提供部分照片,感谢三原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乔怡红联系拍摄对象,感谢三原甲邑古池阳食品厂提供拍摄服务。</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