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葡萄牙旅行游记,(中篇葡萄牙4.12-14)2025.4.10-24

滂沱雨

<p class="ql-block">D3(4月12日 周六)这是两牙之行的第三天。4月10-11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及塞戈维亚游览2天之后,出于旅行路线有效利用的需要,4月12日从西班牙萨拉曼卡来到葡萄牙里斯本,行程约500公里(约6个小时)。其后在葡萄牙旅行3天后再返回西班牙。因此将葡萄牙作为行程的一部分,单独记之。</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殖民帝国为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殖民帝国,以及欧洲最早建立和最长久的殖民帝国(1415年─1999年)。 葡萄牙在15世纪进行的大西洋探险和1415年对休达的征服标志着葡萄牙成为海上强权的开始。其后葡萄牙开始大力发展航海学校,以及加强地图学的知识。在一个世纪后,葡萄牙终于成为欧洲首个打通通往印度航线的国家。而其他效力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如迪亚士、瓦斯科·达·伽马和斐迪南·麦哲伦也创下不朽的航海历史。</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是葡萄牙最大的海港城市,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据考察在史前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定居。公元前205年起为罗马人统治,当时的统治者凯撒把这个地区升格为市,并命名为“Felicitas Julia”(意为“祝贺凯撒”)。1256年起正式成为葡萄牙王国的首都,从此发展成为欧洲和地中海一带重要的港口与贸易城市。地理大发现时代很多航海家都是由里斯本出发到世界不同的地方探险的,里斯本也自然成为了葡萄牙殖民帝国富甲一方的政治与商业中心。作为欧洲面积最小,物价最低,最为有趣的城市之一,里斯本是一个注重生活、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现在里斯本已成为了葡萄牙最大的旅游城市。</p> <p class="ql-block">一早从西班牙萨拉曼卡来到葡萄牙里斯本的辛特拉,行程约500公里(约6个小时)沿途城镇及乡村风景也很出彩靓丽哟。</p> <p class="ql-block">上图:在欧洲时常见到不设路灯的路口就是这种转盘式平面交通路口。</p><p class="ql-block">中图:据说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边界分割就是这么一块标识牌,没有什么哨所与边检。这个标示牌就是西班牙同葡萄牙的分界线,与我国省界基本相同。</p><p class="ql-block">下图:在欧洲时常可见沃野千里,却不种田,大片绿野用作牧场。这对我这个农业大国出身的人来说,感觉就是“暴殄天物”,为之惋惜。</p> <p class="ql-block">午间先到雷加莱拉庄园,公园扩建于1898-1912年,是一座曼努埃尔风格的夏宫。作为辛特拉文化景观的一部分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庄园规模不大,却可称得上是浓缩的精华,里面大大小小的建筑都拥有材质原始色彩的墙面、繁复精致的雕刻及形状奇异的造型,给人一种迷幻而阴森的感觉。庄园的构造好似奇幻迷宫般不可思议,因而又得名“迷宫花园”。</p> <p class="ql-block">雷加莱拉庄园包括繁多精美的建筑以及一个豪华的公园,内有湖泊、洞穴、水井、长椅、喷泉等等,景色很美。</p> <p class="ql-block">创世之井(Poço Iniciático)是葡萄牙辛特拉(Sintra)的一处神秘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地标,也是这座19世纪庄园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水井,而是一座深达27米的螺旋形地下塔楼,充满共济会、炼金术和圣殿骑士团等神秘主义元素。</p> <p class="ql-block">雷加莱拉小教堂(Capela da Regaleira)是葡萄牙辛特拉雷加莱拉庄园(Quinta da Regaleira)内的一个重要建筑,与著名的“创世之井”共同构成这座神秘庄园的核心景观。这座小教堂以其精美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象征主义元素而闻名,反映了庄园主人安东尼奥·奥古斯托·卡瓦略·蒙泰罗(António Augusto Carvalho Monteiro)对神秘学、共济会和炼金术的浓厚兴趣。</p> <p class="ql-block">小教堂内饰。</p> <p class="ql-block">雷加莱拉宫周边特色建筑随拍。</p> <p class="ql-block">辛特拉王宫(Palácio Nacional de Sintra),又称夏宫,是葡萄牙辛特拉地区最著名的历史建筑之一,曾是葡萄牙王室的避暑行宫。这座宫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华丽的内部装饰和标志性的两根白色锥形烟囱而闻名,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辛特拉宫不仅是葡萄牙历史的缩影,也是欧洲建筑艺术的瑰宝,吸引着全球游客前来探访其丰富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宫内装饰别具匠心,庄重典雅。</p> <p class="ql-block">辛特拉王宫是葡萄牙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皇家宫殿,从15世纪初到19世纪后期或多或少都有王室连续居住。也许是出于地理位置及国家体量的原因,王宫的规模与奢华程度仍无法与西班牙、英国等老牌殖民帝国的王宫媲美。</p> <p class="ql-block">从屋顶棚画及庭院饰品中似乎可以观察到宫殿主人的一些喜爱嗜好。</p> <p class="ql-block">这个庭院雕塑似乎是欧洲早期的女性站立式排便器的写照,用海螺将涓涓细流引入池中。</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罗卡角(Cabo da Roca)这里是葡萄牙最西端、也是整个欧亚大陆最西端的海角,毗邻大西洋,距离里斯本约40公里,以其壮丽的悬崖景观和航海历史闻名。1995年,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罗卡角曾被网民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这里还是世界三大知名海角之一,与非洲好望角、智利合恩角齐名。</p> <p class="ql-block">这里标志性建筑为十字架纪念碑,刻有葡萄牙诗人卡蒙斯(Luís de Camões)的名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罗卡角灯塔建于1772年,红白相间,为航海者指引方向,至今仍在运作。</p><p class="ql-block">大航海时代起于15-16世纪,葡萄牙一些航海家就从这里出发,探索新航路,开启地理大发现。恩里克王子(亨利航海家)的航海学院曾设在附近,推动葡萄牙成为海上强国。</p> <p class="ql-block">酒店旁边教堂屋顶上的风向标与圣女雕塑。</p> <p class="ql-block">傍晚入住假日酒店(Holiday Inn),夕阳烧透天边云霞,景观十分艳丽壮美。</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终于结束了,上午半天乘车赶路,下午半天加紧赏景。</p> <p class="ql-block">D4(4月13日 周日)根据天气预报今天80%的降雨率,一早从里斯本出发就乌云密布,黑云压城,一路上时而电闪雷鸣,时而暴风骤雨,时而又雾团障路,大巴车司机只能降低车速,小心翼翼,缓慢前行。但当车辆行驶到景点摩尔城堡时,天空却裂开一道缝隙,太阳穿透云雾将屡屡阳光洒向景点,疾风吹动雾团冲击着山峰,飘过摩尔人城堡,显现出仙境般意境,令我们激动不已,抓紧时机拍摄美景。</p> <p class="ql-block">一早在去摩尔人城堡陡峭的山路上,偶尔也能见到骑行挑战者的勇敢身姿及当地妇女做完清洁,升挂万国旗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摩尔人城堡堪称欧洲迷拟版的长城,坐落于葡萄牙辛特拉圣玛利亚圣弥额尔堂区的山顶,是葡萄牙最知名的一座中世纪城堡。</p> <p class="ql-block">刚刚登到摩尔人城堡时还是蓝天白云,风和日丽,春和景明的气象。</p> <p class="ql-block">在山腰俯瞰辛特拉圣玛利亚圣弥额尔堂区,周边情况一目了然,城堡作用无需赘言。但转眼间滚滚黑云压向城堡,在此有一种“乌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从摩尔人城堡最高处本应可以清楚地观赏到佩纳宫妖艳的红色教堂钟楼与黄色城堡建筑。但在半山腰拍摄时受山峦树木遮挡,只能看到红色教堂钟楼。</p> <p class="ql-block">本想更上一层楼,穷尽千里目,登到峰顶后拍一张完整佩纳宫照片,但当我们攀登到山顶后,周边地区被突如其来的滚滚迷雾包围,厚重的云雾遮挡了本可一览众山小的壮美景观。</p> <p class="ql-block">根据摄影指导黄冬老师的经验,山峰大雾是漂移性的,一会就会散去。我们在峰顶等候5分钟左右,仍未见雾散,由于其他几位老师已经按时到达约定位置,还有下一个景点需要赶路,只好忍痛割爱、放弃等待。但当我们离开峰顶不一会,果然云开雾散,老师的经验就是灵验。但也不能再返回拍照,这就是跟团游与自由行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城堡迷雾。</p> <p class="ql-block">从摩尔人城堡向山下眺望,物景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接着再游佩纳宫,该宫是葡萄牙国王的离宫,建造于1840年,宫殿混搭了哥徳式、文艺复兴式、摩尔式、曼努埃尔式等多种建筑风格,加上红黄蓝等夸张炫目的配色,更是体现了国王的审美猎奇癖好。城堡凭借其光怪陆离的风格从众多普通审美的城堡中脱颖而出,名列欧洲十大最美古堡之一。</p> <p class="ql-block">色彩丰富,建筑奇特的佩纳宫部分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风格独特的宫殿大门。</p> <p class="ql-block">拱门上的飘窗雕塑设计构想奇特,似乎要请来海神特里同(Triton)为主人撑起路上权威的霸主地位,显示出这个靠航海起家,成为全球首个日不落帝国的发家立国之本,呼应葡萄牙大航海时代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这尊性格硬朗、霸气十足的雕塑应该是费尔南多二世(Fernando II)的半身雕像 。费尔南多二世是葡萄牙和阿尔加维国王,1837 - 1853 年在位。他是萨克森 - 科堡 - 哥达家族成员,与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结婚后登上葡萄牙王位。在位期间,他积极推动葡萄牙的现代化进程,在工业、交通、文化等方面有诸多举措,比如支持铁路建设等,对葡萄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p> <p class="ql-block">佩纳宫的教堂部分最初属于16世纪的圣母玛利亚修道院,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中奇迹般地幸存,仅有小教堂未倒塌。</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的浮雕以基督教题材为主,包括圣经人物与圣徒像,墙壁和柱子上雕刻有圣母玛利亚、耶稣受难场景以及葡萄牙守护圣徒的形象,部分浮雕可能受到曼努埃尔风格的影响,带有航海象征(如绳索、贝壳等装饰)。</p> <p class="ql-block">城堡角楼似乎采取了印度式圆顶设计,色彩光鲜,线条流畅,造型美观。</p> <p class="ql-block">宫内各房间屋顶梁栋形状不一。</p> <p class="ql-block">飘窗窗帘装饰各异。</p> <p class="ql-block">涡旋楼梯设计多样。</p> <p class="ql-block">室内装饰异彩缤纷。</p> <p class="ql-block">接着转移阵地,前往蒙塞拉特宫。</p><p class="ql-block">途中发现夏宫周边不知哪位僚臣的豪宅,粉红色外立面,哥特式楼顶,曼努埃尔式拱形凉台,建筑景观也很出彩,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蒙塞拉特宫Park and Palace of Monserrate是葡萄牙最美丽、最浪漫的建筑群之一,宫殿结合了哥特式和印度式风格,将皇家园林艺术与奢靡宫殿风格相结合,成为最典型的葡萄牙宫殿式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蒙塞拉特宫无论是外观、内饰还是花园都装点的华丽多彩,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浮雕和铁艺等等,体现了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对自然和历史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园内各种珍奇树种造型独特,高耸入云。其植物园虽不像加拿大维多利亚布查特花园那样按区域来源划分,但其植物品种及布局毫不逊色。</p> <p class="ql-block">花团锦簇、芬芳馥郁、各种奇花异草竞相开放。</p> <p class="ql-block">涓涓溪水挂绒幕,对对情侣牵袖衣。</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濒临大西洋的特茹河畔入海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发现者纪念碑(Padrão dos Descobrimentos):纪念葡萄牙航海家。 </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船头站立者应该是恩里克王子又称“航海家亨利”,是葡萄牙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被誉为大航海时代的开创者(亨利航海家)。</p> <p class="ql-block">贝伦塔(Torre de Belém)是葡萄牙里斯本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位于特茹河(Rio Tejo)入海口,是大航海时代的象征,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1983年入选)。</p> <p class="ql-block">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也是葡萄牙里斯本最壮丽的曼努埃尔式建筑杰作,也是大航海时代的象征,与贝伦塔一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不对外开放,以免参观者干扰修士们修行。</p> <p class="ql-block">紧邻其侧的远端圆顶建筑为热罗尼莫斯教堂,我们去时正赶上教堂做弥撒,暂停开放,也未能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热罗尼莫斯教堂远景。</p> <p class="ql-block">对于教堂正门复杂的雕塑,只能识出正中的雕塑是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子耶稣。其他人物雕塑只能交给基督徒们去介绍解释了。</p> <p class="ql-block">在热罗尼莫斯教堂附近,有家贝伦蛋挞店(Pastéis de Belém)是葡萄牙里斯本最著名的蛋挞店,也是世界上第一家蛋挞店,创立于1837年,蛋挞的配方源自热罗尼莫斯修道院(Jerónimos Monastery)的修女。1834年修道院关闭后,修女们为了生计开始制作并出售蛋挞,1837年贝伦蛋挞店正式开业,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美味吸引了无数游客。地接芳芳在此请大家品尝了正宗的葡式蛋挞。蛋挞外皮酥脆,内馅柔软香甜,带有浓郁的奶香和焦糖风味。</p> <p class="ql-block">与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相邻的是里斯本海洋与天文博物馆。可能是到达时间较晚,也已闭馆。</p> <p class="ql-block">特茹河发现者纪念碑旁边的私家帆船小码头。帆船规格适中,朴实无华,十分适合二人或家庭节假日短期近海巡游兜风。</p> <p class="ql-block">1922年葡萄牙首架飞越大西洋到达巴西的水陆两用飞机(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特茹河上飞架的“4月25日大桥”是葡萄牙里斯本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横跨特茹河(Tejo River),连接里斯本和对岸的阿尔马德(Almada)。大桥于1966年8月6日建成通车,最初以当时的独裁统治者萨拉查(Salazar)的名字命名。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发“丁香革命”(又称“康乃馨革命”),推翻了军政府,建立了民主政权。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大桥更名为“4月25日大桥”。由于外观与洛杉矶金门大桥相似(为同一家设计建筑公司),常被称为金门大桥的“姊妹桥”。</p><p class="ql-block">大桥通体红色,在夕阳下尤为壮观,被誉为“特茹河上的红色缎带”。</p><p class="ql-block">一对情侣依偎岸边,坐赏美景,情意绵绵,令人垂眸羡慕。</p> <p class="ql-block">“4月25日大桥”南岸的阿尔马德山上矗立着里斯本大耶稣像(Cristo Rei)。他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像十分相似。这尊宏伟的基督雕像,是为感谢神保佑葡萄牙免受二战战火侵袭,以及致敬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基督救世主雕像而建,于1959年5月17日落成。高达110米,其中耶稣像高28米,基座高82米。耶稣像伸展双臂,面向里斯本城,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这条水槽应该是阿瓜里弗渡槽(Aqueduto das Águas Livres)18世纪时,里斯本长期缺水,国王若昂五世下令建造这座渡槽,工程于1731年开工,1744年完工,用于从远处水源引水至城市。</p><p class="ql-block">主线长18公里,整个供水网络约58公里。最壮观的部分是穿越阿尔坎塔拉山谷的35道拱门,最高处达65米,被认为是巴洛克时期的工程杰作。</p><p class="ql-block">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中,许多建筑倒塌,但渡槽完好无损,展现了其坚固的结构。</p><p class="ql-block">现已停用,成为“供水博物馆(Museu da Água)”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傍晚回到酒店后,对面的现代派教堂在夕阳及周边建筑玻璃幕墙的反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格外净美。</p> <p class="ql-block">今天正好是团员金老师的生日,图一乐旅行社专门为金老师准备了生日蛋糕,大家为老先生健康长寿、旅行快乐举杯庆贺,共享美味蛋糕。</p> <p class="ql-block">一天行程安排十分饱满,晚饭后又自己“加餐”与几位团友散步到酒店附近的爱德华七世公园及蓬巴尔侯爵广场,广场中央耸立着蓬巴尔侯爵雕像。回到酒店已经近11点了。</p><p class="ql-block">庞巴尔侯爵(1699-1782)是葡萄牙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首相,以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后的城市重建和政治经济改革闻名于世。他对里斯本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D5(4月14日 周一) 今天要从里斯本前往葡萄牙大陆最南端的城市-法鲁。</p><p class="ql-block">出行前导游再次提示今日预报80%降雨率,请旅友们备好遮风挡雨御寒之物。可是与前两天上车赶路则雨,下车观景则晴完全不同,旦要下车必风雨交加,别说景区观光、午间用餐,就连中途加油站休息都是如此,下车前还只是阴天微风,但还没走到卫生间,就大雨如注,旅友对此异况大为不惑,有人指责都是“滂沱雨”惹的祸,晚饭前手机被夺去,“强制暴力”更名😉,改为“阳光灿烂”。可是说也蹊跷更名后仅1小时竟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有人又对我这“通天之道”感到畏惧,连我自己都觉得迷惑啦。当时就觉得这张沟壑纵横的老脸被人按在地上暴力摩擦后,似乎反倒平整光亮了许多。不管咋样只要能造福团队,就算积攒功德啦😊。</p> <p class="ql-block">上午在去法鲁前继续在里斯本观光,一早再次经过蓬巴尔侯爵广场(车上盲拍)。</p> <p class="ql-block">由于城市交通管理,大客车不能直接进入我们将要参观圣若热城堡,只好步行前往,在蒙蒙细雨中路过里斯本方尖碑,该碑是为纪念葡萄牙人将阿拉伯人赶出本土获得独立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佩德罗四世纪念碑(Monumento a D. Pedro IV)是里斯本市中心罗西奥广场(Rossio Square)的核心地标,纪念葡萄牙国王兼巴西首位皇帝佩德罗四世(Dom Pedro IV)的功绩。</p><p class="ql-block">说起佩德罗四世,他的命运有些曲折。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年仅9岁的佩德罗随王室流亡巴西,定居里约热内卢,当时巴西已成为葡萄牙帝国的实际政治中心。1822年9月7日,在伊匹兰加呼声中他宣布巴西独立,成为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1824年颁布宪法,确立巴西的中央集权制度。1826年其父若昂六世去世后,短暂回国继承葡萄牙王位,但很快让位给女儿玛丽亚二世,由其弟米格尔摄政。米格尔篡位后,佩德罗四世被又请回葡萄牙领导自由党军队,在1832–1834年的自由战争中击败米格尔,恢复玛丽亚二世的王位。之后返回巴西继续执政。但因个人生活(如与情妇多米蒂拉·桑托斯的关系)和政治决策失去民心,1831年被迫退位。1834年因肺结核去世,年仅35岁。他推动了19世纪葡萄牙和巴西的现代化进程。</p> <p class="ql-block">在步行途中年轻貌美的小店员会主动与游客搭讪,招呼客人,看到被拍照她们会主动配合摆出<span style="font-size:18px;">pose,</span>而去年在摩洛哥则完全不同,店主们拒绝游客拍照,似乎镜头会摄走他们的生意,盗走他们的魂魄。可明显感觉出不同区域文化和社会习俗有着很大差异。</p> <p class="ql-block">圣若热城堡(Castelo de São Jorge) 是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最具标志性的历史古迹之一,坐落于阿尔法马区的山顶,这里居高临下,可以俯瞰特茹河和整个里斯本老城区。</p> <p class="ql-block">由于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严重损毁了城堡,20世纪40年代经大规模修复后成为旅游胜地。因此完全看不出这是一座古堡,感觉只是一座仿古建筑而已。也许是审美疲劳之故,对该城堡并没有什么历史沧桑的特别感觉。</p> <p class="ql-block">考古证据表明,该地区自公元前6世纪就有人类定居,最早的防御工事可追溯至前2世纪,由凯尔特人、伊比利亚部落、腓尼基人、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先后占据。摩尔人在11世纪扩建了城堡,使其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塞。</p><p class="ql-block">城堡里有几尊雕像,左图应该是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一世,他在第二次十字军的帮助下从摩尔人手中夺回城堡。</p><p class="ql-block">右图也许是圣乔治(葡萄牙称“圣若热”),14世纪若昂一世将国王宝座献给了圣乔治,以纪念其与英国公主菲利帕的联姻。</p> <p class="ql-block">古堡内饲养了许多孔雀,也许是正赶上繁殖期,还未进古堡就可听到雄性孔雀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不时还可看到雄孔雀抖尾开屏的景象,不过当穿着鲜丽的服装在其前方时,他会转过身躯予以蔑视。</p> <p class="ql-block">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中路过的这栋建筑,应该是修复中的罗西欧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塔街凯旋门从正门看去,门内是喧闹繁华的奥古斯塔老街,街道两侧商铺林立,行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从背面看出去,奥古斯塔广场中央耸立着葡萄牙国王约瑟夫一世的青铜雕塑,面向大海,英勇威武。</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塔街凯旋门高30米,装饰有女神达·伽马等历史人物雕像,顶部雕塑群是由法国雕塑家创作,象征荣耀、美德和天才。</p> <p class="ql-block">位于奥古斯塔广场中央的青铜雕塑是葡萄牙国王约瑟夫一世雕塑。该青铜雕像由葡萄牙当时最著名的雕塑家若阿金·马查多·德·卡斯特罗设计,于1775年在广场中央落成。雕像中的约瑟夫一世骑在马上,马蹄下踩着象征邪恶的蛇,展现出国王的英勇和威严。</p><p class="ql-block">约瑟夫一世(Joseph I of Portugal,1714年6月6日—1777年2月24日),被称为“改革者”(O Reformador),是葡萄牙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君主,统治时期从1750年直至去世。他的统治以庞巴尔侯爵的强势改革著称,后者成为实际掌权者,推行经济、社会和行政改革,使葡萄牙进入启蒙时代。</p><p class="ql-block">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发生毁灭性地震,造成3万至4万人死亡,城市几乎被摧毁。地震后,约瑟夫一世患上严重的幽闭恐惧症,拒绝居住在围墙建筑内,将宫廷迁至阿朱迪亚山的帐篷中。庞巴尔侯爵主导了里斯本的重建,并借机巩固权力。</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的有轨电车(Elétricos de Lisboa)是葡萄牙首都的标志性交通工具,拥有15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是城市交通和旅游的重要部分。里斯本电车系统于1873年11月17日开通,最初采用马拉电车(Carros Americanos)。1901年8月31日,里斯本首条电动电车线路(Cais do Sodré ↔ Algés,今15E线)投入运营,是欧洲最早的电动电车系统之一。1959年,电车网络达到顶峰,运营27条线路,后因地铁和公交发展逐渐缩减。</p> <p class="ql-block">飞驰于里斯本大街小巷上的欧版三蹦子。</p> <p class="ql-block">在欧州路边常见,也在日常生活中仍被使用的邮筒及老爷车。感觉倍有历史感与生活气息,看上去十分亲切。</p> <p class="ql-block">傍晚来到法鲁,用餐后天公终于感知到我餐前更名的信息,开眼释怀(释放关怀),雨停云散,我们得以步行到法鲁老城区漫步。</p> <p class="ql-block">法鲁方尖碑建于1894年,是为了纪念1833年葡萄牙内战(又称自由战争)期间,特塞拉公爵率领的军队于7月24日在此登陆这一重要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自由派势力从此前统治多年的专制主义者手中夺取了控制权,是葡萄牙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阿拉伯门(Porta Árabe)法鲁老城区的历史遗迹之一,是摩尔人统治时期的城门,至今保存完好,展现了伊斯兰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法鲁老城区的城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法鲁老城区内的这尊阿方索三世雕像,是为纪念这位将阿拉伯人赶出葡萄牙的国王。</p> <p class="ql-block">​法鲁马洛唉宫殿顶部大鹏展翅(当地称之为送子鸟)</p> <p class="ql-block">夜晚已近,夜深人静,但街边巷尾,城墙门后的小酒馆依旧人声鼎沸。欧洲人的夜生活还是蛮热闹的。</p> <p class="ql-block">酒店门口<span style="font-size:18px;">潟湖码头的船位灯泛着蓝色幽光,就像星空倒影,显得寂静素然,仿佛在闪动着眉眼,为我们送别。明天我们将离开葡萄牙返回西班牙继续完成未尽行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再见了法鲁,再见了热情可爱的葡萄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5.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初稿于北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