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东南45公里处,是一个以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闻名的旅游胜地 。这里曾是一个荒凉的地区,但在1941年,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在这里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将其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p> <p class="ql-block">景点介绍 :南泥湾有毛主席旧居、炮校、九龙泉、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景点 。大生产展览馆展示了八路军在南泥湾的生产生活场景 。 </p><p class="ql-block">生态保护 :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是陕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通过修复湿地功能、保护湿地生态,南泥湾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p><p class="ql-block">旅游开发 :南泥湾开展了生态旅游,游客可以体验农耕生活 。景区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军民融合的先行地。受丘峁阻隔,河水由北向南扩张,形成一道冲积层很厚的弓形湾,故名南泥湾。</p> <p class="ql-block">1941年春,八路军359旅奉命开赴南泥湾,执行保卫边区、屯田军垦的光荣使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南泥湾进行生产和举办农场的还有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中共西北中央局、中央党校等单位。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南泥湾军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把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的开发史,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是战士们用锄头和钢枪、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部伟大民族复兴的英雄史诗。</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大生产几纪念馆集中展示军民大生产时期的富饶风貌,还原大生产运动及359旅边开垦边练兵的场景,全面、客观展示陕甘宁边区“以农为主,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运动。展览以“自已动手、丰衣足食”为主题,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主线,通过全面展示留守陕甘宁边区的部队、机关学校和工农群众在大生产运动中的巨大贡献,更加突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p> <p class="ql-block">千亩水稻位于南泥湾核心区,已有80多年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初,八路军120师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展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开始了水稻的种植。经过治地打坝、修渠引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7000亩,为党中央的粮食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后因多年撂荒,稻田面积大量萎缩,不到300亩。南泥湾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后,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建设千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引进优质东北大米品种和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打造标准化样板田,再现了“陕北好江南”。</p> <p class="ql-block">陕西延安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是黄土高原上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示范案例。目前,该湿地公园为湿地—农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保存有相对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这在陕北干旱、半干旱区中尤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进入新时代,南泥湾开发建设者大力发展红色产业、推进全域旅游,将南泥湾打造成了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发展典型示范区。景区现有金盆湾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部旧址、毛主席视察南泥湾旧居、中央垦区政府旧址、延安炮兵学校旧址以及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旧址等5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九龙泉、七一九团烈士陵园、马坊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西大门景观、稻香门广场、大生产纪念广场、湿地公园等景点,是广大游客重温历史记忆、感受田园风光、体验旅游业态的理想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