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善德文化

善卷教研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善卷中学业务学习优秀心得</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期)</div> <p class="ql-block"> 为扎实推进学校新五年规划,着力打造品质校园,在学校党总支吴定波书记的统筹指导下,我校全面启动善卷文化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本期精选的教研组教师心得,正是这一文化育人工程的生动注脚 —— 当善卷文化浸润学科教学,当传统美德邂逅现代教育,一幅 “文化浸润、德才兼修” 的育人新图景正于校园内外徐徐铺展。老师们结合学科特色提出了诸多兼具实践性与创新性的育人见解,既有对文化根脉的深度挖掘,亦有对教育创新的前沿思考,为构建具有善卷辨识度的育人体系注入了多元智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优秀心得教师</b></p> 语文组 杨敏莉老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对善德育人体系的优化建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语文组 杨敏莉</b></p><p class="ql-block"> 善德育人体系以善卷文化为核心,在善德文化环境熏陶、善德文化传播、精神引领和善德活动浸润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仍有优化空间,建议如下:</p><p class="ql-block"> 1. 强化家校社协同深度:目前三方协同已有基础,但合作方式可进一步深化。学校可定期举办家长教育讲座,邀请专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融入善德教育,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同时,加强与社区合作,与社区行成教育合力,组织学生定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环保行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善德。</p><p class="ql-block"> 2. 丰富文化传播途径:除开发现有善德校本教材、善德文化讲座和组织学生习作外,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创建学校善德文化官方公众号,定期推送善德故事、学生善德事迹等内容;制作短视频,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善卷文化,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度与参与度。</p><p class="ql-block"> 3. 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在学校现有的学风建设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基础上,构建更全面的善德育人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果,还要更加注重学生在日常行为、品德表现、社会实践中的善德体现。设立“善德之星”“善德班级”等多种荣誉称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和班级进行表彰,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善德育人活动。</p> 语文组 彭建华老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重视德育 向善向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语文组 彭建华</b></p><p class="ql-block"> 本周,利用语文教研研讨时间,和八年级语文组的同仁们认真研读了学校校长室、教科室和德育处共同颁发的《传承善卷文化,践行善德教育》讨论稿,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我内心感受颇深:一是感受到我们的校级领导将德育贯彻在教育中的良苦用心;而是感受到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对学生随时进行德育教育的教育使命任重道远。</p><p class="ql-block"> 德育像一朵花,开在人的心上,你善,它就鲜艳欲滴,你恶,它就黑暗无比;德育像一把尺子,丈量着自己的人生,也丈量着他人的人生;德育像一面镜子,你拥有它时,它照不照你,你都是一个模样,但若丢失了它,即使照着你,你也是丑恶无比的。</p><p class="ql-block">德育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任何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教学中,它同样有着无可撼动的地位。但当前,我们的德育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大过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把德育教育抛在一边,束之高阁。即使设立了德育教学目标,也大多是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求脱节的,对学生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微乎其微。并且大多数教育者都只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至于如何去养成,如何去提升,学生是一头雾水。</p><p class="ql-block"> 面对当前德育教育缺失和不足的情况,我们能做些什么,又应该如何去做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德育”。对德育的培养就是对知、情、意、行的培养。知是品德认识,情是品德情感,意是品德意志,行是品德行为,简单说,就是内与外的结合。德育不仅仅是要从内心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好,还要付诸行动,这样的德育才是完整的。真正的德育是要让学生对是非善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是要让学生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标而做出自己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其次,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德育”之前,对于“摔倒的老人要不要扶起来”的问题一度炒得很热,一部分人认为要扶,一部分人认为跟自己没关系,不要惹麻烦。这些人矛盾的焦点无非就是没有认清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必须做的。对于成长中的学生,他们的有些认知是模糊的,教育者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深入生活,深入实践,真正感受什么与自己相关,什么是自己那时那地必须去做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践行”。德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我们要循序渐进,以实战操练为主。我们教育者要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真实的校内外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德育教育的真谛,让他们切实体会人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只有在不断地引导、实践、总结中,学生的德育才会有质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向善向好是人的天性,但在那之前,我们必须把德育的基础打牢,随时随地进行德育。了解了德育,有了阵地,才能更好地践行德育;知道了善恶,才能做好自己,影响他人。</p><p class="ql-block"> 希望善卷教师在学校领导英明指导下,惟善惟新,育人正己;希望善卷学生在老师们的耐心教育下崇善尚德,博学笃行;希望我们每一个善卷人都能传承善德文化,向美向善,和谐进取。</p> 数学组 顾伟老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传承善卷文化 践行善德育人(讨论稿提纲)》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数学组 顾伟</b></p><p class="ql-block"> 读完这份讨论稿提纲,深感学校在文化育人方面用心良苦。善卷文化的传承,为校园注入了深厚的精神底蕴。</p><p class="ql-block"> 从环境熏陶看,善卷文化墙、文化园等空间打造,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善德魅力,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文化传播途径多元,校本教材与专题讲座等,能让善德理念深入师生内心。而 “一训三风” 作为精神引领核心, “崇善尚德 博学笃行” 的校训,激励师生修养品德、知行合一; “向美向善 和谐进取” 的校风,指引着师生追求美好、团结奋进。</p><p class="ql-block"> 丰富的德育活动也亮点十足,针对不同年级设计的主题活动,贴合学生成长需求,从培养自律自强到责任担当等品质,循序渐进。这些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还能塑造其健全人格。</p><p class="ql-block"> 这份提纲为学校德育工作搭建了清晰框架,期待善德文化能真正落地生根,助力师生在善德滋养下茁壮成长,让校园成为善德传承与发扬的美好家园。</p> 数学组 文惠老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数学学科中的善德传承与创新实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数学组 文惠</b></p><p class="ql-block"> 读《传承善卷文化 践行善德育人》的讨论稿提纲,展现了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深度融合的教育智慧。作为数学教师,我深刻感受到数学学科在“善德育人”中的独特价值。文中提出“以德为先的课程德育”,要求数学课堂融入数学家的坚韧精神案例。例如,通过讲述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执着、陈景润攻坚哥德巴赫猜想的毅力,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更能传递“崇善尚德”的品格。 </p><p class="ql-block"> 强调的“六要素”高效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高度契合。小组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与分层训练,让数学学习不再是机械解题,而是思维的碰撞与协作的实践。例如,在几何证明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深化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团队精神;“善思三步法”中的思维导图与批判性思考,也能助力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形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p><p class="ql-block"> 此外,“善德文化”与数学的求真精神一脉相承。数学的精确性与德育的“诚实守信”相辅相成,解题过程中的试错与反思,恰是“自律自强”品格的生动体现。未来,我将以文件为指引,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科德育的渗透,让数学课堂成为传承善卷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p> 英语组 杜敏老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以善卷文化为墨 书英语育才新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英语组 杜敏</b></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传承善卷文化 践行善德育人》,我深刻体会到善卷文化的教育价值。它以"善"为核心,倡导"崇善尚德,博学笃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道德指引。善卷文化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能帮助学生在复杂社会中坚守善良、正直等品质。</p><p class="ql-block">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引入善德主题的英文故事和文章,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其中的善德价值观。同时,可开展善德主题的英语口语和写作活动,如讲述身边善行、编写善德短剧,培养学生善德情感和语言运用能力。为更好地落实善德育育人体系,学校应完善课程设置,挖掘各学科与善德文化的契合点,强化家校社协同,共同营造善德育人环境。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跨学科主题活动,如将善卷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节、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善德文化的魅力。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善德文化融入教学,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在课堂上,精心设计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善德思维;在班级管理中,积极营造善德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我相信,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善卷文化将在校园生根发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p><p class="ql-block"> 传承善卷文化、践行善德育任重道远,我将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p> 英语组 叶立平老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传承善卷文化 助力教育新征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英语组 叶立平</b></p><p class="ql-block"> 参与善卷文化的教师业务学习,我深感收获颇丰。作为八年级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我深刻体会到善卷文化对学校精神的重要塑造作用,也为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引。</p><p class="ql-block"> 校园内的善卷文化设施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和学生们。将善卷文化的内涵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同时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了品德教育。学生们通过习作与心得的分享,加深了对善卷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提升了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精神引领与实践探索中,校训“崇善尚德,博学笃行”一直是我教学里的一部分。我注重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校风“向美向善,和谐进取”也让我更加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我以身作则,传递真善美的力量,通过“双案双研”、赏识教育等教学机制,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善卷文化的精髓,设计了多堂融合品德教育的英语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领悟到善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学校以善卷文化十大品格为核心制定的德育目标,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在班级管理中,我注重将品德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的始终,通过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p><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善卷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我将积极探索和创新英语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在善卷文化的引领下,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强烈社会责任感、扎实英语学识及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学生。</p> 综合组 游野老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传承善卷文化 践行善德育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综合组 游野</b></p><p class="ql-block"> 本周组内进行了“传承善卷文化,践行善德育人”的学习活动,我深受触动,善卷文化的深远内涵和育人价值,让我对教育的使命有了全新的认知。善卷,这位上古先贤,其辞帝不受、归隐山林的事迹,蕴含着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高洁品质。他所代表的善德文化,历经岁月洗礼,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源头。</p><p class="ql-block"> 在当前这个浮躁的环境下,我认为在教育领域,践行善德育人具有深远意义。善德育人,旨在培养学生善良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技能,又能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p><p class="ql-block">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善卷文化。</p><p class="ql-block"> 一、在课堂上,推行小组合作,以学生为主体,由组长主导,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合作探究,有思路的组员提出自己的假设想法,再进行深度讨论,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感;</p><p class="ql-block"> 二、实行以人为善的赏识教育,通过即时性口头赞赏、午间广播表彰、周期性“善卷人的一周”作为记录,大力表彰好人好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扬。</p><p class="ql-block"> 三、组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讨论善德在生活中的体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善德理念付诸行动。通过这些方式,让善卷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行为的准则和价值追求。</p><p class="ql-block"> 四、考试后设置进步之星评选,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有力的激励,也是对他们努力的认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激发其他同学的良性竞争,从而带动整个集体进步。</p><p class="ql-block"> 传承善卷文化,践行善德育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我们要不断学习、领悟善卷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让善德文化在传承中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这次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善卷文化的价值和育人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善卷文化为指引,努力践行善德育人,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 道法组 段红娟老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传承善卷文化 践行善德育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道法组 段红娟</b></p><p class="ql-block"> “传承善卷文化,践行善德育人”这一理念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新时代教育使命的深刻诠释。善卷是传说中尧舜时代的贤士,淡泊名利,三让天下,以德行教化百姓,体现了“以德服人”的治理智慧。这种精神强调了道德修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现代教育倡导的“立德树人”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 在“内卷化”“分数至上”的教育焦虑中,善卷文化倡导的“以德成人”为教育提供了返璞归真的路径,帮助学生树立超越功利的人生价值观。通过培养具有“善德”意识的公民,推动社会形成谦敬、互助、诚信的风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格基础。善卷文化作为中华德文化的符号,能增强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为其精神成长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p><p class="ql-block"> 善卷中学打造“善文化”校园景观,以环境浸润心灵。将善卷传说与经典文本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故事化、情景化教学引导学生感悟“德”的内涵,开发校本德育课程,设计“善卷精神与当代责任”主题项目,结合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让“善”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善卷中学持续开展“微善行动”(每日一善、感恩日记),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践行美德,设立“善德榜样”评选,表彰在诚信、助人、环保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师生。教师也需以善卷精神为镜,注重师德修养,以真诚包容奉献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摒弃功利化倾向,关注学生品格成长而非单纯知识灌输。通过家长课堂传播善卷文化,倡导家庭教育的“德性回归”,并联合社区开展“传统文化研学”“公益实践周”,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体悟责任与担当。</p> 历史组 刘冰雪老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在“守正”与“创新”中实现教研增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历史组 刘冰雪</b></p><p class="ql-block"> 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引擎,其有效性关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成效。善卷教风“惟善惟新 育人正己”,既蕴含着对善德文化的永恒坚守,又彰显着与时俱进的创新追求。在教研实践中,“守正”是根,需坚守善德育人的文化根脉与教育本质;“创新”是魂,要以时代精神重构教研范式。二者相辅相成,方能确保教研活动既“落地生根”又“开花结果”,实现教研价值的深度增值。</p><p class="ql-block"> 一、守正:在文化传承中筑牢教研根基 </p><p class="ql-block"> 坚守善德文化根脉,构建校本化课程。学校可以以先贤善卷为蓝本开发善德文化学科融合课程,在跨学科中与善德品格接轨,将校本文化分为文化类、艺体类和特殊类。文化类如语文学科可以与阅读活动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阅读善卷故事,撰写读书笔记,评选优秀心得等;艺体学科如体育可以设计“善德礼仪操”,将“向美向善”的校风融入身体记忆。特色活动如国防教育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国防观念,厚植家国情怀,擦亮国防教育这一品牌,每学期可以进行一次展示,呈现校本化课程的融合成效。 </p><p class="ql-block"> 坚守教育本质规律,构建生本化教研。积极推广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深化“善卷六要素”课堂范式,坚守“学生主体”原则。真正理解并落实小组合作“简单处全员参与、疑惑处合作探究、巩固处互助提高”这一核心。并将小组合作纳入课堂管理全过程,同时强化课后小组合作的育人功能,比如小组合作常规课堂我们可以按照“课前预学——全员参与——合作探究——展示阶段——互助巩固——分层训练——总结激励”这一模式,让合作学习成为教师高效课堂和学生品德培养的主阵地,凸显学校的教学特色。</p><p class="ql-block"> 二、创新:在强国政策中实现教研破圈</p><p class="ql-block"> 革新教学理念,构建“问题导向”教研闭环。在“双减”和“强国措施”等系列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要进行自我革命,融入时代元素,强化育人目标,课堂重点从“知识传递”转变为“素养生长”。 </p><p class="ql-block"> 复习课可以参考“小组研讨归纳重难点——小组展示——小组优化方案——总结问题,奖励小组”这一原则,落实课堂教学,极大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实施“双轨研讨”机制,课堂记录问题与困惑,线下集体备课聚焦这类问题,还可以整合这类问题上传教研平台,通过线上答疑形式实时整理研讨成果,建立各学科的“善德教研知识库”,打造共享的教研文化。</p><p class="ql-block"> 深化文化内涵,形成善卷特色教研标识。将善卷文化核心要素转化为可操作的教研工具,开发“善德教研指南针”,从“是否体现善卷合作精神”“能否培养学生善德品格”“是否具有善德文化特色”三个维度评价学科教研活动,创新教研主题日活动,开展“善德教育金点子大赛”“我心中的善卷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使教研活动具有鲜明的文化辨识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善卷讲堂”“善卷高端论坛”等形式打造“善德教研”系列品牌活动,提升教研的学术高度。 为打造善卷名师提供支持。</p><p class="ql-block"> “守正”是教育初心的永恒坚守;“创新”是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当“善德文化”的基因融入课堂,当“创新思维”的火花点亮教研征程,教研便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师生共同的精神成长。通过深耕善德文化筑牢育人根基,借助创新机制激活教研动能,在教研实践中形成 “文化根脉——实践创新——价值增值”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品牌的三重增值,让善卷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升华。</p> <p class="ql-block"> 以心传心,让善德的种子漫过时光!愿我们继续以善卷文化为舟,在 “向美向善” 的航程中,做学生品德成长的引路人、终身成长的同行者、教育理想的追光者。让善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在时光里发芽,在岁月中开花! 这,便是我们对 “善德育人” 最动人的践行,也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