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到罗庄去主要是为了看银凤陶瓷,而且当天就参观银凤陶瓷展馆,看了很多精美的陶瓷,琳琅满目,美轮美奂。但是,《寻梦罗庄》写了十篇后,银凤陶瓷的篇章还迟迟没有动静,不光朋友们着急,我自己也很着急。<div> 其实,不是银凤陶瓷素材少,反而是内容太多不好切入。主要是没有故事,没有一个生动的人物,将我们与银凤陶瓷建立链接。直到我们认识一位银凤陶瓷集团的退休老职工,这个僵局才被打破。<br> 这个人就是朋友的小姨。朋友知道我最近在罗庄镇调研,并做了《寻梦罗庄》系列,其中就提到了白瓷厂,也就是银凤集团的前身。他说我小姨就是的人,而且是参加工作开始直到退休的人。我们正缺少这么一个人物,就提出和小姨交流一下。小姨很痛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就和这个银凤人,开始了有关银凤陶瓷的访谈。<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跟着小姨学做瓷</font></b></h1> 小姨是1976年的知青,回城后被安排到白瓷厂。从车间生产干起,后来成为质检员,再到工厂的质量管理,业务非常熟练。开始我还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还需要谈哪些内容,没想到,小姨非常擅长交流,她明白我的意图后,从银凤集团的发展历程,到产品种类升级,到罗庄的工业企业发展,我得到想要的答案,还有很多意外的收获。<br> 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小姨每个工序都介绍得非常详细,我们感觉自己就是小姨的学徒,就在银凤陶瓷的生产车间里,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向她学习。<br> 小姨说,陶瓷是个总称。陶是陶,瓷是瓷。就像凤凰一样,凤是凤凰是凰。陶瓷分为普通瓷和高档瓷。做一件瓷器,前前后后需要72道工序才能成为成品。<br> 瓷器生产的工序大体是:首先进行筛料,把大石头变成小石头,碎石头,球磨就是把它磨成浆进行过滤,泥粉细到什么程度?白面是80目,是指每平方厘米80个眼儿。而白瓷土是125目,比面粉还要细。然后进行炼泥,使泥土里面没有空气,半成品进行滚压。再将细泥倒进去模具,将多余的倒出来。接着上釉,贴花,上烤花窑就烤上了就是成品。下一步就再分级分等,然后就走货了。<br> 其实烧瓷器也不是烧一次就行,做成坯体后先烧成型,再打磨很光滑,上釉后再烧,再贴花,贴花后还要烧一次,都说百炼成钢,瓷器也是涅槃好几次,才能成器。<br> 贴花是我们比较感兴趣的环节。分为手彩、机彩、贴花。再。手彩,是老艺人手工画上的画。刻瓷就是先画出来写出来,然后在盘子里凿出来。贴花就是将一些花纸贴在碗上,贴花需要人把花纸剪下来,银凤陶瓷厂还有花纸厂,也有从淄博进货来的。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小姨教你买瓷器</font></b></h1> 都说银凤陶瓷价格高,小姨用专业知道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么贵。<br> 一是原料贵。高档瓷原料都比较贵,骨质瓷主要是有石英产自五莲县,龙岩土产自福建龙岩市,有些还是进口原料;<div> 二是难度高,成型率低,破损率高,有一条裂纹也是废品了;<br> 三是人工费高,基本上手工操作或者是半手工操作,比普通瓷器要多好几道工序;<br> 四是标准更高,银凤陶瓷执行的国家标准,还有美国标准,欧洲标准等等。检验的时候要看规整度,是不是有变形,斑点、磕碰、阴裂。光洁度、亮度等,有二三十条分级标准。黑点、斑点,以前是正面看不出来,现在反面也看不出来。<br> 总而言之,一分钱一分货,优质优价。<br> 太贵的陶瓷买不起,那平时怎么选择瓷器呢?作为一名资深的质检员,小姨也给我们专业建议:<br> 一是要看亮度,二要看圆不圆,也就是规整度;四是要敲一下,看看是不是有裂;四要看画花纹。因为贴花里有铅和铬,不要买红花在盘里的,可以买花纹在外面的。或是选择颜色浅淡的,颜色浅的比颜色鲜艳的要难做。现在有釉下彩。就是先贴上花再上釉,最后烧成后一点间隔也没有了,但是坯子破损率太高。</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生存在于发展</font></b></h1> 陶瓷产业是高耗能产业,银凤集团之所以能发展今天,除了产品的不断升级,经营能力比较强,与能源升级也是分不开的。<br> 最初,陶瓷厂是烧煤的。如果烧煤的话,人在1200多度的火边高温作业,劳动强度大,工资也最高。后来,烧窑用重油。重油是炼油厂的下脚料,像沥青,但是比沥青要稀薄,烧重油次品少,操作简单。烧制白瓷,就要烧重油。<br> 因为煤炭的杂质比较多,也会影响陶瓷产品的质量。1994年,白瓷厂办的煤气站,烧上了煤气,减少对产品的影响,一点杂质都没有。2000年的时候,是企业生产效益最好,国家倡导使用清洁能源,银凤积极响应号召,最先改造使用燃气。虽然成本高了,但是解决了根本问题。顺利通过了环保治理这一关,就生存下来。<br> 小姨也谈了罗庄的发展。说罗庄开放初期发展得很快,做成了其他地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是抓住了机遇。罗庄人胆大,敢抢先,敢用银行的钱,贷款办乡镇企业,抓住了时机,最后,罗庄镇变成了罗庄区。二是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当时江泉集团等企业的发展,很多都是专家教授在背后出谋划策。罗庄区的城市规划和一些高楼大厦,都是1994年上海同济大学的教授设计的,放到现在也不落后。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与银凤同飞</font></b></h1> <p class="ql-block"> 与凤凰同飞,必为俊鸟。陶瓷厂里也是藏龙卧虎,有工人出身的赵文成老师,擅长画牡丹。石运文老师擅长国画,孙兆普擅长书法,银凤陶瓷厂的水塔上的字就是他写的。后来就是一些美术陶瓷厂毕业的,像张立宏,钟呈文。韩军、王一鹏等等,都是书画皆佳的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和我们交流的小姨,只不过是银凤陶瓷厂的一名普通员工,但是她非常聪明好学。恢复高考后,她准备考大学,因为工作繁忙耽误学习,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但是,她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比一般人更有见识。</p><p class="ql-block"> 访谈到最后,我问小姨,在银丰厂工作这么多年,有什么印象最深的事吗?本来我会以为她会感慨工作辛苦,人生不易,特别是没能上大学的遗憾。没想到,她没有给我总结的居然是罗庄陶瓷产业发展的变化。从能源的变化,到产品种类的变化,再到罗庄人的思想变化,侃侃而谈,条理清晰,完全不像一个普通的员工。</p><p class="ql-block"> 她最后还是说,如果有机会,请多给我们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银凤,了解我们的产品,企业能够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活下来很不容易。那一刻,我感觉小姨已经和银凤融为一体,和罗庄的发展融为一体。虽然她已经退休多年,但她的心还在银凤,想的还是银凤,最后的祝福祝愿,她也送给了银凤。</p> <p class="ql-block"> 小姨名叫石立娜,一个普通的银凤陶瓷厂职工。从开始工作就进入了这个厂,最后在这里退休,都没有离开银凤陶瓷厂,她的人生经历,是众多银凤人,以及罗庄陶瓷人的共同记忆。可能他们那一代陶瓷人,集体意识很强,没有突出自我,强调个人得失,从心里就把自己当作工厂的一部分,与企业是命运共同体,也就是那时常提的“主人翁精神”。也就是这种精神,让企业与职工共同抵御风雨,一路向前。</p><p class="ql-block"> 自1957年建厂,至2025年,银凤陶瓷在一代代银凤人的执着坚守与不懈奋斗中,即将迎来70周年的光辉历程。七十载风雨兼程,世界变迁万千,让人欣慰的是,银凤陶瓷厂依旧屹立不倒,临沂的陶瓷产业亦蓬勃发展。更值得骄傲的是,银凤陶瓷的骨质瓷,已攀登至世界巅峰水平,这不仅彰显了银凤人的非凡境界,也是罗庄人共同的荣耀与追求。</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结束语</h3> <p class="ql-block">银凤集团的考察笔记,到这里我们就全部完成了。从银凤陶瓷艺术馆,到银凤文化,再到与银凤齐飞,我们认识了骨质瓷精致,了解了银凤集团辉煌,也认识了银凤人的执着和创新。银凤集团对临沂整个陶瓷产业的引领,也是影响深远。曾经在费县探沂镇白瓷厂工作的徐叔,对银凤陶瓷一直是仰望,那是他心中永远的神。70年的发展也证明了,唯有发展和创新,才是对关注银凤陶瓷,关注罗庄陶瓷产业各界朋友的最好回应。</p>